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0:49: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检验内容和要求:

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上应当设有铭牌,标明制造单位名称、型号、规格参数和型式试验机构标识,铭牌和型式试验合格证内容应当相符;电梯整机制造单位应当在控制屏或者紧急操作屏上标注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动作试验方法。

检验方法:

●对照检查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型式试验合格证和铭牌; ●检查动作试验方法的标注情况。 ●按动作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3 井道与相关设备设施 3.1 井道封闭 检验内容和要求:

除必要的开口外井道应当完全封闭;当建筑物中不要求井道在火灾情况下具有防止火焰蔓延的功能时,允许采用部分封闭井道,但在人员可正常接近电梯处应当设置无孔的高度足够的围壁,以防止人员遭受电梯运动部件直接危害,或者用手持物体触及井道中的电梯设备。

检验方法:

测量井道相关数据,并将测量数据填至《曳引驱动电梯施工自检报告》的表4中。

3.2 井道顶部空间 检验内容和要求:

(1)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应当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①轿厢导轨有不小于0.1+0.035v2(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

②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相应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1.0+0.035v(m);

③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包括导靴、曳引绳附件等)不小于0.3+0.035v2(m),与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间距不小于0.1+0.035v2(m);

④轿顶上方有一个不小于0.50m×0.60m×0.80m的空间(任意平面朝下均可)。

注:当采用减行程缓冲器并对电梯驱动主机正常减速进行有效监控时,0.035v可以用

2

2

下值代替:

①电梯额定速度不大于4m/s时,可以减少到1/2,但是不小于0.25m; ②电梯额定速度大于4m/s时,可以减少到1/3,但是不小于0.28m。

(2)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对重导轨应当有不小于0.1+0.035v2(m)的制导行程。

检验方法:

●测量轿厢在上端站平层位置时的相应数据,计算确认是否满足要求; ●用痕迹法或其他有效方法检验对重导轨的制导行程。 3.4 井道安全门 检验内容和要求:

(1)当相邻两层门地坎的间距大于11m时,其间应当设置高度不小于1.80m、宽度不小于0.35m的井道安全门(使用轿厢安全门时除外);

(2)不得向井道内开启;

(3)门上应当装设用钥匙开启的锁,当门开启后不用钥匙能够将其关闭和锁住,在门锁住后,不用钥匙能够从井道内将门打开;

(4)应当设置电气安全装置以验证门的关闭状态。 检验方法: ●测量相关数据;

●打开、关闭安全门,检查门的启闭和电梯启动情况。 3.5 井道检修门 检验内容和要求:

(1)高度不小于1.40m,宽度不小于0.60m; (2)不得向井道内开启;

(3)应当装设用钥匙开启的锁,当门开启后不用钥匙能够将其关闭和锁住,在门锁住后,不用钥匙也能够从井道内将门打开;

(4)应当设置电气安全装置以验证门的关闭状态。 检验方法: ●测量相关数据;

●打开、关闭检修门,检查门的启闭和电梯启动情况。

3.6 导轨 检验内容和要求:

(1)每根导轨应当至少有2个导轨支架,其间距一般不大于2.50m(如果间距大于2.50m应当有计算依据),端部短导轨的支架数量应当满足设计要求;

(2)支架应当安装牢固,焊接支架的焊缝满足设计要求,锚栓(如膨胀螺栓)固定只能在井道壁的混凝土构件上使用;

(3)每列导轨工作面每5m铅垂线测量值间的相对最大偏差,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T型对重导轨不大于1.2mm,不设安全钳的T型对重导轨不大于2.0mm;

(4)两列导轨顶面的距离偏差,轿厢导轨为0~+2mm,对重导轨为0~+3mm。 检验方法:

检查并测量相关数据,将测量数据填至《曳引驱动电梯施工自检报告》的表7、表8中。

3.7 轿厢与井道壁距离 检验内容和要求:

轿厢与面对轿厢入口的井道壁的间距不大于0.15m,对于局部高度小于0.50m或者采用垂直滑动门的载货电梯,该间距可以增加到0.20m。

如果轿厢装有机械锁紧的门并且门只能在开锁区内打开时,则上述间距不受限制。

检验方法: ●测量相关数据; ●观察轿厢门锁设置情况。 3.8 层门地坎下端的井道壁 检验内容和要求:

每个层门地坎下的井道壁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形成一个与层门地坎直接连接的连续垂直表面,由光滑而坚硬的材料构成(如金属薄板);其高度不小于开锁区域的一半加上50mm,宽度不小于门入口的净宽度两边各加25mm。

检验方法:

检查并测量相关数据。 3.9 井道内防护

检验内容和要求:

(1)对重(或者平衡重)的运行区域应当采用刚性隔障保护,该隔障从底坑地面上不大于0.30m处,向上延伸到离底坑地面至少2.5m的高度,宽度应当至少等于对重(或者平衡重)宽度两边各加0.10m;

(2)在装有多台电梯的井道中,不同电梯的运动部件之间应当设置隔障,隔障应当至少从轿厢、对重(或平衡重)行程的最低点延伸到最低层站楼面以上2.50m高度,并且有足够的宽度以防止人员从一个底坑通往另一个底坑,如果轿厢顶部边缘和相邻电梯的运动部件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0.5m,隔障应当贯穿整个井道,宽度至少等于运动部件或者运动部件的需要保护部分的宽度每边各加0.10m。

检验方法: 测量相关数据。 3.10 极限开关 检验内容和要求:

井道上下两端应当装设极限开关,该开关在轿厢或者对重(如有)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并且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

检验方法:

●将上行(下行)限位开关(如果有)短接,以检修速度使位于顶层(底层)端站的轿厢向上(向下)运行,检查井道上端(下端)极限开关动作情况;

●短接上下两端极限开关和限位开关(如果有),以检修速度提升(下降)轿厢,使对重(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检查极限开关动作状态;

3.11 随行电缆 检验内容和要求:

随行电缆应当避免与限速器绳、选层器钢带、限位与极限开关等装置干涉,当轿厢压实在缓冲器上时,电缆不得与地面和轿厢底边框接触。

检验方法:

将测量结果填至《曳引驱动电梯施工自检报告》ZFT-7.5(2)-05中。 3.12 井道照明 检验内容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