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3:37: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品文档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仅供参考) 【案例】:

当宝宝哭的时候,妈妈在抱起宝宝的同时,用摇鼓弄出声音,宝宝不哭了,后来,当宝宝再哭的时候,妈妈用摇鼓弄出声音,宝宝停止了哭泣,请问这是为什么?请说明原理。

【条件反射,在外界刺激的条件下,婴儿建立了条件反射】

【案例】给幼儿观看两只机器蜗牛,一只爬得快,另一只爬得慢,当快蜗牛停下来的时候,慢蜗牛还在爬,但是最终未能赶上快的蜗牛。让幼儿回答哪一只蜗牛先停下来,大部分幼儿说慢蜗牛先停下来,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感知觉理论分析。

【幼儿的时间知觉的发展和成熟比较晚,幼儿借助距离的长短认识时间概念, 认为走的路程短,时间就短,是典型的时空关系的混淆。】

【案例】有一位教师在教幼儿背诵前,先把诗的内容绘成美丽的图画,再用故事形式向幼儿讲述诗的 内容,进而引导幼儿对诗中提及的“眠”、“晓”、“啼鸟”等进行讨论,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理解。你觉得老师的做法符合幼儿记忆的特点吗?为什么?

【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幼儿的记忆特点。由于 幼儿的形象识记优于语词识记,幼儿喜欢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对感兴趣的事物识记效果比较好,教师用故事的方式吸引了幼儿的兴趣,识记的效果当然比单调的灌输要好得多。】

【案例】2010 年春晚,一个小女孩背诵《百家姓》的镜头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各方争论。请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分析评价之。 【幼儿的容易运用机械记忆,所以在记忆《百家姓》这些无意义字符的时候,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不 要认为这是什么特殊的能力,更不能将其作为“神童”的标志。】

【案例 1】周二的早上入园时,小强对老师说:“昨天,我和爸爸妈妈去海南岛 玩儿了,太好玩了,还潜水了……”老师愣住了,昨天是星期一,小强在幼儿园啊!于是就批评小强:“爱撒谎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请分析小强的行为,并对教师的评价做分析。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由于幼儿的记忆不精确、不完整,经常记住非本质、富有情绪色彩的或感兴趣的内容,常常把主观 想象的事物和现实中的事物混为一谈,所以容易歪曲事实,千万不能借此认为是品德出现问题。】

【案例 2】一个孩子的妈妈生病住院了,幼儿很想去看妈妈,但是大人不允许。过了两天,幼儿告诉老师:“我到医院去看妈妈了。”请分析幼儿的反应。

【1.幼儿的情绪对其认知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孩子很想去看望妈妈,受情绪的强烈作用,孩子会出现歪曲事实的反应;2.幼儿常常把主观想象的事物和现实混淆,出现记忆的不精确。】

【案例】中班幼儿小涵拿起画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一边画一边念念有词:“我画小白兔……哦,小 白兔吃什么呢?来,吃红萝卜吧……啊,天黑了,要回家了,开火车啦……”她对着画好的小火车开心地说:“你要好好跑啊……我要去小熊家了……”请分析小涵的行为。

【无意想象是幼儿主要而又典型的想象形式。无预定的目的性,想象的主题不稳定、零散,仅仅满足 与想象的过程,而且容易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案例】两个形状不同的玻璃杯,一个细长些,一个粗矮些,把其中一个杯子盛满水,当着 4 岁儿童的面把水倒进另一个杯子里,他会认为现在的杯子里的水和刚才不一样多,细长杯子的水更多。请分析幼儿的反应。 【由于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受感知觉的制约,幼儿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思维带有片面性,所以幼儿更愿意相信看到的现象,于是作出“细长杯子中的水位高”这样的判断。】

【案例】老师让幼儿把分别画有“手套”、“脚”、“袜子”、“手”的 4 张图片分成两组。小强分成“手套”和“手”,“脚”和“袜子”两组。其理由是:手套是戴在手上的,袜子是穿在脚上的。小明分成“手套”和“袜子”,“脚”和“手”两组。其理由是:手和脚是人身体上的东西,手套和袜子是服装类。 【两位幼儿的思维水平是不一样的,小明的概念掌握的水平强于小强,因为小强的概念掌握是基于事 物的具体特征,而小明已经初步有了类的概念。】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案例】要求 4 岁的萍萍和 6 岁的丹丹从画有人、车、马、虎 4 张图片中取出 1 张与其他 3 张不属 同一类的图,她们都能将“车”取出。但是,萍萍解释取出“车”的原因是“人、马、虎都有头、身子、 脚”,丹丹解释取出“车”的原因是“人、马、虎都是活的、有生命的”。分析两名幼儿的反应。

【两位幼儿的思维水平是不一样的,6 岁幼儿的概念掌握水平强于 4 岁的幼儿,已经初步有了类的概念。而 4 岁的萍萍概念掌握的水平还停留在基于事物的具体特征,没有形成类概念。】

【案例】3 岁的海若把吃了一半的巧克力埋在土里,一边埋一边说:“巧克力快快长大,过几天我就可以吃到又大又香的巧克力啦!”请分析海若的行为。

【推理是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若的行为反应了她的推理和概括处于具 体形象水平,对事物的外部的非本质的特征进行归纳推理,她看到植物的 种子种在土里可以长出苗,借此认为巧克力也可以。】

【案例 1】理论上除法比加法更难掌握,但幼儿能解决“6 个苹果,你与哥哥一人分几个”这样的除 法问题,却不能解决“3+2 等于几”这样的加法问题。你认为矛盾吗?试分析之。

【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具有经验性和自我中心的特点,苹果是吃的东西,分东西吃也是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而“3+2 等于几”这样的加法问题却是和幼儿的生活几乎没有关联的,而 且也是抽象的概念,所以,幼儿能解决“6 个苹果,你与哥哥一人分几个”这样的除法问题,却不能解决 “3+2 等于几”这样的加法问题。】

【案例 2】为了帮助幼儿理解“助人为乐”,王老师编了一个小故事并请几个孩子表演,让全班小朋友 看见故事里的哥哥姐姐因为帮助别人而快乐的样子。请分析老师的行为。

【由于言语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幼儿常常依靠行动和形象来理解事物, 教师通过编故事、表演等方式,把“助人为乐”行动化,具体化,有助于孩子理解。】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