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及重要性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41: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及

重要性

教师在上一节新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备课准备,而学生学习新课前,更应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即预习。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预习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在预习中不懂的知识点,课堂上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学生的注意力就相对专注一些,会主动将不懂的问题弄明白。因此,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预习的效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产生重要的作用。那么,预习到底对学生有什么样的重要性呢,我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生在预习中培养了自学能力

预习就是学生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解决疑惑的过程,也是学会自学知识的过程。课前预习既能帮助学生养成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有助于语文素养所必备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抓好学生的预习环节,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通过预习,学生能够自主获得知识,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概念用在

教学上,颗粒解释为: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得知识,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教学,教给学生预习各种文体的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中,用习得的方法参与到预习活动中,久而久之,学生在这种学习体验中渐渐培养出一定的自学能力,也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学生通过有效预习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预习是学好语文的首要环节,是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一篇新的课文进行汲取知识的过程。预习课文不只是读一读、想一想,还包括对重点地方的圈圈点点、写写画画。有些学生由于不会预习,或者懒于预习,对预习持被动态度,所以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会比较缓慢,也比较困难。但是,一旦学生在预习中,通过自学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一定会十分喜悦,这种成就感会催化学生产生对预习的兴趣。若老师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消除学生对预习的畏难情绪,久而久之,良好的习惯即可养成。

三、预习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老师都知道,如果学生在课前通过预习对新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课堂中在答疑的环节,这样的学生往往能够迅速把握课文内容,抒发自己的见解,就会有良好的教学质量。语文是知识

面很广的一门学科,信息量十分丰富,而且内容涉及字、词、句、段、篇多个方面,课前预习显得尤为重要。可是很多学生忽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激情澎湃,他们却是云里雾里,因为课前没有进行有效的预习,缺乏知识储备,自然课堂上跟不上节奏。相反,那些课前进行了有效预习的学生,因为对文本内容熟悉,已经初步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在课前对知识点有了自己的思考,课堂上自然驾轻就熟、水到渠成。

可见,预习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情况反馈,以便恰当调整教学方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尽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为学生学好语文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