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真空中的静电场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5 14:16: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A) 适用于任何静电场.

(B) 只适用于真空中的静电场.

(C) 只适用于具有球对称性、轴对称性和平面对称性的静电场.

(D) 只适用于虽然不具有(C)中所述的对称性、但可以找到合适的高斯面的静电场. 27、(1433A10)

?? 根据高斯定理的数学表达式?E?dS??q/?0可知下述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S (A) 闭合面内的电荷代数和为零时,闭合面上各点场强一定为零.

(B) 闭合面内的电荷代数和不为零时,闭合面上各点场强一定处处不为零. (C) 闭合面内的电荷代数和为零时,闭合面上各点场强不一定处处为零.

(D) 闭合面上各点场强均为零时,闭合面内一定处处无电荷. [ ] 28、(1434A10)

关于高斯定理的理解有下面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高斯面上E处处为零,则该面内必无电荷.

? (B) 如果高斯面内无电荷,则高斯面上E处处为零.

? (C) 如果高斯面上E处处不为零,则高斯面内必有电荷.

(D) 如果高斯面内有净电荷,则通过高斯面的电场强度通量必不为零. [ ] 29、(1490B25)

如图所示,两个同心的均匀带电球面,内球面半径为R1、

Q2带有电荷Q1 , 外球面半径为R2、带有电荷Q2,则在内球面里

面、距离球心为r处的P点的场强大小E为: Q 1

R1Q1Q2Q?Q2P (A) 1. (B) ?O24??0R124??0R24??0r2 rR2Q1 (C) . (D) 0.

4??0r2 [ ] 30、(1016A05)

静电场中某点电势的数值等于

(A)试验电荷q0置于该点时具有的电势能. (B)单位试验电荷置于该点时具有的电势能. (C)单位正电荷置于该点时具有的电势能.

(D)把单位正电荷从该点移到电势零点外力所作的功. [ ]

U 31、(1017B30) U U U∝1/r U∝1/r U∝1/r 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球面,总

电荷为Q.设无穷远处电势为零,

O R r O R r O R r 则该带电体所产生的电场的电势

(A) (B) (C) U,随离球心的距离r变化的分布

曲线为

U U 2 [ ] U∝1/r U∝1/r2 O R r O R r

(D) (E) 32、(1019B30)

在点电荷+q的电场中,若取图中P点处为电势零点 , +q P M则M点的电势为

a aqq (A) . (B) .

4??0a8??0a?q?q (C) . (D) . [ ]

4??0a8??0a33、(1020B30) U U + - ??电荷面密度为+?和-?的两块

+a x “无限大”均匀带电的平行平板,-a O+a -a O x -a O +a x 放在与平面相垂直的x轴上的+a (B) (A) 和-a位置上,如图所示.设坐标

U U 原点O处电势为零,则在-a<x

-a -a +a <+a区域的电势分布曲线为

x O +a x O [ ]

(C) (D) 34、(1021B35)

如图,在点电荷q的电场中,选取以q为中心、R为半 P 径的球面上一点P处作电势零点,则与点电荷q距离为rR 的P'点的电势为 q r P' q?11?q (A) (B) ???

4??0?rR?4??0rq?11?q (C) (D) ??? [ ]

4??0?Rr?4??0?r?R?35、(1046A15)

ab 如图所示,边长为l的正方形,在其四个顶点上各放有等量的点电荷.若正方形中心O处的场强值和电势值都等于零,则: O(A) 顶点a、b、c、d处都是正电荷.

(B) 顶点a、b处是正电荷,c、d处是负电荷. dc (C) 顶点a、c处是正电荷,b、d处是负电荷. (D) 顶点a、b、c、d处都是负电荷. [ ] 36、(1047A20) c如图所示,边长为 0.3 m的正三角形abc,在顶点a处有一电荷为10-8 C的正点电荷,顶点b处有一电荷为-10-8 C的负点电

1荷,则顶点c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E和电势U为: (=93

a4??0b -92

10 N m /C)

(A) E=0,U=0.

(B) E=1000 V/m,U=0. (C) E=1000 V/m,U=600 V.

(D) E=2000 V/m,U=600 V. [ ] 37、(1087A20)

Q 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球面,总电荷为Q,设无穷 远处的电势为零,则球内距离球心为r的P点处的电场强度的大

O r 小和电势为:

P R Q (A) E=0,U?.

4??0r Q (B) E=0,U?.

4??0RQQ(C) E?, . U?4??0r24??0rQQ(D) E?,. [ ] U?24??0r4??0R38、(1172B25)

z 有N个电荷均为q的点电荷,以两种方式分布在相同半径

P的圆周上:一种是无规则地分布,另一种是均匀分布.比较这

两种情况下在过圆心O并垂直于圆平面的z轴上任一点P(如图

O所示)的场强与电势,则有 y (A) 场强相等,电势相等. x (B) 场强不等,电势不等. (C) 场强分量Ez相等,电势相等.

(D) 场强分量Ez相等,电势不等. [ ] 39、(1267A20)

关于静电场中某点电势值的正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势值的正负取决于置于该点的试验电荷的正负. (B) 电势值的正负取决于电场力对试验电荷作功的正负. (C) 电势值的正负取决于电势零点的选取.

(D) 电势值的正负取决于产生电场的电荷的正负. [ ] 40、(1414A15)

在边长为a的正方体中心处放置一点电荷Q,设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在正方体顶角处的电势为:

QQ (A) . (B) .

23??0a43??0aQQ (C) . (D) . [ ]

6??0a12??0a41、(1415B25) UU(A)(B)一“无限大”带负电荷的平面,若设平面所OOxx在处为电势零点,取x轴垂直电平面,原点在

带电平面处,则其周围空间各点电势U随距离

UU(C)(D)平面的位置坐标x变化的关系曲线为:

[ ]

OOxx

42、(1416B25) UU(A)(B)有一“无限大”带正电荷的平面,若设平OOxx面所在处为电势零点,取x轴垂直带电平面,

原点在带电平面上,则其周围空间各点电势U

U随距离平面的位置坐标x变化的关系曲线为: (C)U(D)[ ]

OOxx

43、(1417C60) UU=U0U设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则半径为R的2U∝1/r(B)U∝rU∝1/r(A)均匀带电球体产生的电场的电势分布规律

OO为(图中的U0和b皆为常量): R R r r2U∝(U0-br)UU [ ]

U∝r U∝1/r(D)(C)U∝1/r

OO R R r r

44、(1482B40)

如图所示,两个同心球壳.内球壳半径为R1,均匀带有电

Q荷Q;外球壳半径为R2,壳的厚度忽略,原先不带电,但与地

R1相连接.设地为电势零点,则在内球壳里面,距离球心为r处rP的P点的场强大小及电势分别为: OQR2 (A) E=0,U=.

4??0R1?11? ???RR??.

2??1QQ

(C) E=,U=.

4??0r24??0rQQ (D) E=, U=. [ ]

4??0r24??0R145、(1483B40)

如图所示,两个同心球壳.内球壳半径为R1,均匀带有电荷Q;外球壳半径为R2,壳的厚度忽略,原先不带电,但与地相连接.设地为电势零点,则在两球之间、距离球心为r的P点处电场强度的大小与电势分别为:

QQ

(A) E=,U=.

4??0r24??0rQ (B) E=0,U=

Q4??0 (B) E= (C) E=

QQ,U=

4??04??0r2?11???R?r??. ?1?R1R2Q?11?Q???,U=. ??24??0?rR2?4??0rQ (D) E=0,U=. [ ]

4??0R2 rOP 46、(1484B40)

如图所示,一半径为a的“无限长”圆柱面上均

a匀带电,其电荷线密度为?.在它外面同轴地套一半 r Pb ?径为b的薄金属圆筒,圆筒原先不带电,但与地连

接.设地的电势为零,则在内圆柱面里面、距离轴线

为r的P点的场强大小和电势分别为:

?a (A) E=0,U=ln. 2??0r ?b (B) E=0,U=. ln2??0a?b? (C) E=,U=ln.

2??0r2??0r?b? (D) E=,U=ln. [ ]

2??0r2??0a47、(1075A10)

真空中有一点电荷Q,在与它相距为r的a点处有一试验电Q荷q.现使试验电荷q从a点沿半圆弧轨道运动到b点,如图所 b rO r a 示.则电场力对q作功为

Qq?r2Qq (A). (B) 2r. ?224??r4??0r20Qq (C) ?r. (D) 0. [ ]

4??0r248、(1076A10)

-q点电荷-q位于圆心O处,A、B、C、D为同一圆周上的ABO四点,如图所示.现将一试验电荷从A点分别移动到B、C、

D各点,则 CD (A) 从A到B,电场力作功最大.

(B) 从A到C,电场力作功最大.

(C) 从A到D,电场力作功最大.

(D) 从A到各点,电场力作功相等. [ ] 49、(1192B30) q1q2 两块面积均为S的金属平板A和B彼此平行放置,板间距离为d(d远小于板的线度),设A板带有电荷q1,B板带有电荷q2,则AB两板间的电势差UAB为 S S

dq1?q2q1?q2d. (B) d. (A)

2?0S4?0SBAq1?q2q1?q2 d. (D) d. [ ] (C)

2?0S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