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3:47: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丰台区2013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统一练习(二)2013.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一定质量的0oC的冰融化成0oC的水,其内能没有变化
D.一定质量理想气体对外做功,内能不一定减少,但密度一定减小
14.如图所示,电路中所有元件完好,光照射到光电管上,灵敏电流计中没有电流通过,某同学分析可能的原因有①入射光太弱;②入射光波长太长③光照时间太短④电源正负极接反。下列选项中,均有可能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电源 G 23515. 裂变反应是目前核能利用中常用的反应。以原子核23592U为燃料的反应堆中,当92U
俘获一个慢中子后发生的裂变反应可以有多种形式,其中一种可表示为
1235U + 092n?
13954X +
94381Sr + 30n
则下则叙述中正确的是( )
A.X原子核中含有85个中子 B.X原子核中含有139个质子
C.裂变时释放能量,根据?E??mc,所以裂变后核子总质量增加 D.裂变时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所以裂变后核子中总质量数减少
16. 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可以研究快速变化的力的大小,实验时让质量为M的某消防员从一平台上自由下落,落地过程中先双脚触地,接着他用双腿弯曲的方法缓冲,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段距离,最后停止,用这种方法获得消防员受到地面冲击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t1时刻消防员的速度最大 B.t2时刻消防员的速度最大 C.t3时刻消防员的速度最大 D.t4时刻消防员的速度最大
2F/Fm N Mg t1 t2 t3 t4 地球 II A I B t/17. 某卫星的发射过程如图所示,先将卫星从地面发射并从A点进入椭s
圆轨道I运行,然后在B点通过改变卫星的速度,让卫星进入预定圆形轨道II上运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卫星的发射速度一定要大于第二宇宙速度11.2Km/s
1
B.该卫星沿椭圆轨道I从A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速度减小,机械能也减小 C.该卫星在轨道I上运动行的周期大于在轨道II上运行的周期 D.测量出该卫星在轨道II上运行的线速度和周期,即可计算地球的质量
16. 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入一交流电源,副线圈电路中R1、R2、R3和R4均为固定电阻。开关S是闭合的,V 1 和 V 2 为理想电压表,读数分别为U1和U2; A 1 、A 2 和 A 3 为理想电流表,读数分别为I1、I2和I3。U1数值不变,现断开S,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A.U2变小、I3变大 B.U2不变、I3变小 C.I1变小、I2变小 D.I1变大、I2变大
A1 A2 RV2 ~ V1 RRa A3 RS
19. 如图是质谱仪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粒子源(在加速电场上方,未画出)产生的带
b
电粒子被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速度选择器。速度选择器内相互正交的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的强度分别为B和E。平板S上有可让粒子通过的狭缝P和记录粒子位置的胶片A1A2。平板S下方有强度为B0的匀强磁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 )
A.速度选择器中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B.能通过狭缝P的带电粒子的速率等于
B Eq)越大 mC.粒子打在胶片上的位置越靠近狭缝P,粒子的比荷(
D.粒子所带电荷量相同时,打在胶片上的位置越靠近狭缝P,表明其质量越大
20. 设电子质量为m,电荷为e,以角速度绕带正电的质子作圆周运动。当加上磁场方
向与电子轨道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时,设电子轨道半径不变,而角速度发生变化。你可能不会求角速度的变化??,但仍可运用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在下列选项中,判断??的值可近似等于( )
A.?mBeBmeBB B.? C.? D.? 2e2m22me21.(18分)
(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经历了以下实验步骤:
A. 用铅笔和直尺在白纸上从O点沿着两细绳方向画直线,按一定标度作出两个力F1
和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B.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筋与细绳的连接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
C. 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的方向,读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
O A 2
D.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并用图钉固定,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A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O;
E.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的图示F/,比较这个实测合力和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等;
F.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多次重复实验,根据实验得出结论。 ①将以上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应为 (填选项前的字母)。
②在物理学中跟力一样,运算时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还有 (至少写出三个,要求写名称)。
(2)图1是利用两个电流表A1(微安表)和A2(毫安表)测量干电池电动势E和内阻r的电路原理图。图中S为开关。R为滑动变阻器,固定电阻Rl和A1内阻之和为l0000Ω(比r和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都大得多),A2为理想电流表。
E r R1 a R b c 图1 S E+ RRA2 图
S A AAA1 ①按电路原理图在图2虚线框内各实物图之间画出连线。
②在闭合开关S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c移动至_____(填“a端”、“中央”或“b端”)。
③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c至某一位置,读出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I1和I2。多次改变滑动端c的位置,得到的数据为
I1(mA) 0.120 I2(mA) 480 0.125 400 0.130 320 0.135 232 0.140 140 0.145 68
在图3所示的坐标纸上以I1为纵坐标、I2为横坐标画出所对应的I1-- I2曲线。
160 150 140 130 120 I2/mA 110 0 100 200 300 400 500 图3
3
I1/μA
④利用所得曲线求得电源的电动势E=_____V,内阻r =_____Ω。 ⑤该电路中电源输出的短路电流Im=_____A。 22. (16分)
如图所示,处于匀强磁场中的两根足够长、电阻不计的平行金属导轨相距了 1 m,导轨平面与水平面成θ = 37°角,下端连接阻值为R=2Ω的电阻。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为0.4T。质量为0.2kg、电阻不计的金属棒放在两导轨上,棒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金属棒沿导轨由静止开始下滑。
(g=10m/s2,sin37°=0.6,cos37°=0.8)
(1) 判断金属棒下滑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 (2) 求金属棒下滑速度达到5m/s时的加速度大小; (3) 当金属棒下滑速度达到稳定时,求电阻R消耗的功率。 23.(18分)
有一个竖直固定在地面的透气圆筒,筒中有一劲度为k的轻弹簧,其下端固定,上端连接一质量为m的薄滑块,圆筒内壁涂有一层新型智能材料——ER流体,它对滑块的阻力可调。起初,滑块静止,ER流体对其阻力为0,弹簧的长度为L。现有一质量也为m的物体从距地面2L处自由落下,与滑块碰撞后粘在一起向下运动。为保证滑块做匀减速运动,且下移距离为阻力):
(1)下落物体与滑块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2)滑块下移距离d时ER流体对滑块阻力的大小。
B 2mg时速度减为0,ER流体对滑块的阻力须随滑块下移而变。试求(忽略空气k12kx(式中k为弹簧劲度系数,x为弹簧22mg的伸长或压缩量),试求:两物体碰撞后粘在一起向下运动距离,速度减为零的过程
k(3)已知弹簧的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为EP?中,ER流体对滑块的阻力所做的功。
4
m A vm L 2B E 24.(20分)
如图所示,一个光滑、绝缘水平高台的右面空间中存在范围足够大且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高台边缘静置一个带电量为+q、质量为m的小球B,另有一个绝缘不带电的小球A(大小与小球B相同,质量大于m)以初速度v0向B运动,A与B发生弹性碰撞后水平进入电场,发生再次碰撞后落到水平地面。已知匀强电场的电场场强为E=(小球A、B碰撞过程中电荷不发生转移)
(1)如果小球A的质量为3 m,求:
①小球A、B发生弹性碰撞(首次碰撞)后各自的速度; ②小球A、B再次碰撞前运动过程中相距的最大距离; ③B小球在电场中与A小球再次碰撞前具有的动能;
(2)如果保持B的质量不变,改变A的质量,其它条件不变,A、B小球再次碰撞前运动过程中相距的最大距离及再次碰撞发生的高度是否发生变化?试证明你的结论。 丰台区2013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统一练习(二)答案
13 D
21(1) ① DCABEF
(3分,只要一个步骤顺序错误不得分) ②位移、速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等 (3分,写对一个得1分,不得有标量) 21(2) ①如图 (2分,错一条线不得分)
②b端 (2分)
③如图 (2分,必须有描点,不描点不得分)
④1.49(1.48~1.50)(2分) 0.60(0.55~0.65)(2分) ⑤2.4(2.3~2.7)(2分)
(提示:把R1和A1整体等效为一个电压表,测量路端电压) 22. (16分)
5
2mg,重力加速度为g。q14 B 15 A 16 B 17 D 18 C 19 C 20 B E,r + S R1 A A1 R A A2 图2 160 150 140 130 120 I1/μA I2/mA 110 0 100 200 300 400 500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