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实验方案的设计、改进及评价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6:29: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实验方案的设计、改进及评价

[考纲要求] 1.能够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3.能够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知识点一 气体实验装置的改进设计

气体实验装置,通常由气体发生、气体净化、气体收集、尾气处理等装置组成,对一些常见装置进行改进和重新组合,往往能够实现一些特殊的实验目的。典型的气体实验装置改进设计有:依据启普发生器原理设计的反应器,尾气吸收、防倒吸装置的设计,液封装置的设计,恒压装置的设计等。

解题策略

1.实验设计的创新往往要体现七个“一”,即:一个实验的多种现象,一种实验现象的多种原因,一种装置的多种用途,一种用途的多种装置,一个仪器的多种用法,一种物质的多种制法,一组物质的多种鉴别方法。

2.选择反应原理的原则是:反应条件温和、转化率高、实验操作简便安全、产物便于分离与收集。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实验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掌握的气体制备实验有:三种单质(H2、O2、Cl2)的制备;三种氢化物(HCl、H2S、NH3)的制备;五种氧化物(CO2、SO2、NO2、NO、CO)的制备;两种有机物(C2H4、C2H2)的制备。复习时,除了掌握好教材中经典的制备方法外,还应对药品选择、反应原理进行拓展和创新。

典例导悟1 (2010·上海,26)CaCO3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另外有少量的含硫化合物。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备CO2气体。下列装置可用于CO2气体的提纯和干燥。

完成下列填空:

(1)用浓盐酸配制1∶1(体积比)的稀盐酸(约6 mol·L1),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 a.烧杯 b.玻璃棒 c.量筒 d.容量瓶

(2)上述装置中,A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NaHCO3溶液可以吸收________。

(3)上述装置中,B物质是____________。用这个实验得到的气体测定CO2的分子量,如果B物质失效,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

(4)一次性饭盒中石蜡(高级烷烃)和CaCO3在食物中的溶出量是评价饭盒质量的指标之一,测定溶出量的主要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剪碎、称重→浸泡溶解→过滤→残渣烘干→冷却、称重→恒重 为了将石蜡和碳酸钙溶出,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 a.氯化钠溶液 b.稀醋酸 c.稀硫酸 d.正己烷

(5)在溶出量测定实验中,为了获得石蜡和碳酸钙的最大溶出量,应先溶出________,后溶出__________。

(6)上述测定实验中,连续__________,说明样品已经恒重。 知识点二性质实验装置的改进设计

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化学实验的最主要功能。而许多化学实验装置的设计,其目的就是研究物质所具有的性质。注重考查考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解题策略

解答该类题应先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再依据化学原理、物质性质和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进行解答。

1.基础性训练

以教材实验为载体,从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 2.拓展性训练

一是要注重对教材实验的改进和挖掘;二是要对实验进行创新设计。

对于多种情况的反应,根据“实验问题”提出猜想;依据假设设计实验,要充分考虑多种可能性,避免肯定的或惟一性结论。在性质探究实验中,尾气处理装置、安全瓶和防倒吸装置等都是考查的热点,要理解其原理,选择或设计最简便的装置。

典例导悟2 (2009·广东,21)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3[Fe(C2O4)3]·3H2O可用于摄影和蓝色印刷。某小组将无水三草酸合铁酸钾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对所得气体产物和固体产物进行实验和探究。请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用品和以下限选试剂完成验证和探究过程。

---

限选试剂:浓硫酸、1.0 mol·L1 HNO3、1.0 mol·L1盐酸、1.0 mol·L1 NaOH、3% H2O2 、

-1-1

0.1 mol·L KI、0.1 mol·L CuSO4、20% KSCN、澄清石灰水、氧化铜、蒸馏水。

(1)将气体产物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A)、浓硫酸、灼热氧化铜(B)、澄清石灰水(C),观察到A、C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B中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气体产物是________。

(2)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推知,固体产物中,铁元素不可能以三价形式存在,而盐只有K2CO3。验证固体产物中钾元素存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体产物中铁元素存在形式的探究。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③实验过程

根据②中方案进行实验。按下表的格式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 1: 步骤2: 步骤3: ?? 知识点三 制备实验装置的改进设计 制备一种物质,应根据目标产品的组成来确定原料及反应原理,设计反应路径,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装置。最后,根据生成物的性质将产品分离提纯出来。整个过程如下图所示:

解题策略

1.在设计物质制备的实验方案时,要优化上述流程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遵循的优化原则是:原料廉价,原理绿色,条件优化,仪器简单,分离方便。

2.一些物质的制备,由于其性质上的特殊性,需要设计一些特殊的装置来完成。如实验室制备Fe(OH)2固体,由于Fe(OH)2遇空气易被氧化而变质,故其制备实验装置必须严格防止制备的Fe(OH)2固体与O2接触;再如,常见有机物的制备中,由于有机反应缓慢、副产品多、原料容易挥发,所以常见有机物的制备装置都要加装冷凝回流装置,使原料回流、充分反应,提高产率。

典例导悟3 化学研究小组通过网上查找资料发现N2的制取有下列不同方案: a方案:加热条件下NH3还原CuO制得纯净的N2和活性铜粉。 b方案:加热NaNO2和NH4Cl的浓溶液制得N2。

c方案:将空气缓慢地通入灼热的铜粉制得较纯的N2。

现实验室提供如下几种装置来制取N2。

(1)若按a方案制取N2时,需要的氨气用生石灰和浓氨水作原料制取,则宜采用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作发生器,该发生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制取并收集纯净的N2(允许含有少量水蒸气),还须使用到的上述仪器中的(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流向顺序列出)________(填序号)。

(2)若按c方案制取N2,用E装置将空气缓慢通入______(填A、B、C)反应器,反应器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制取N2的三个方案中,a、b方案结合使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种方法与b方案相比,其优越性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1.(2011·安徽理综,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A 溶液呈红色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有白色沉淀B 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 AgCl比AgI更难溶 出现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C Al箔插入稀HNO3中 无现象 致密的氧化膜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D 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 石蕊试纸上 2.(2011·江苏,7)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水润湿的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

B.用量筒量取20 mL 0.500 0 mol·L1 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 mL,配制成0.100 0 -

mol·L1 H2SO4溶液

C.实验室用图1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氨气

D.实验室用图2所示的装置除去Cl2中的少量HCl 3.(2011·江苏,13)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

B.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的氯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

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室温下向苯和少量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可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

D.已知I-I2+I-,向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紫3

色,说明KI3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4.(2011·广东理综,23改编)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