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和“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11:47: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鹰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和“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扎实推进“四大一新”和打造世界铜都发展战略,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重要时期,也是全市质监系统以“维护经济秩序、服务经济发展”为第一要义,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全市质监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动员和组织全市质监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质监职能,促进质监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的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在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鹰潭市质监系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探索加快质监事业发展的新路子,充分发挥质量监管和行政执法两大职能,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与时俱进、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共谋发展,为鹰潭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十一五”时期主要成绩

1.实施名牌战略工作初见成效。“十一五”期间,江西铜业公司生产的阴级铜和江西三川水表责任公司生产的水表产品先后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称号,全市12家企业的21个产品获得江西名牌称号,三川水表等2家企业的2个产品被列为国家免检产品,12个农产品通过质量认证。

“余江夏无天”获得原产地产品保护,鹰潭市亿丰磷肥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的6个产品被列为江西省重点保护产品。有15家企业获得江西省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由于名牌产品的带动,使我市企业产品质量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

2.打假治劣工作成绩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市质监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5600人次,立案查处642件。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1790万元,捣毁制假窝点25个,与公安机关联合办案8件。省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80%,食品、电器、建材、化学危险品等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95%,强制产品检定率95%,无生产许可证产品查处率达到90%,不合格企业后处理率达95%,用于量值传递的计量标准完好率达100%,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受检率达95%,合格率达9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抽查合格率75%,不合格企业后处理率达95%,集贸市场设置的公平秤受检率达100%,税控加油机的受检率达100%,合格率达92%。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

3.两大安全监管工作平稳。“十一五”期间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有效实施了食品生产市场准入制度,全市共有115家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十一五”期间全市特种设备4600台,压力管道6千米都全部进行了普查摸底备案,并进行了网上动态管理,建立了动态管理网络,落实安全责任制并结合本地实际实行了日常巡查和专项监管

相结合的监管模式,使各类特种设备安全平稳过渡,未发生过重、特大事故。

4.服务经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30%以上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建立社会共用计量标准27项,涉及长度、力学、电磁、无线电、物理化学、光学、声学等七大类别。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执法监督等主要使用的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覆盖率达到90%。指导2家大中型和重点企业建立和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同时,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95%,重要行业的主要工业产品国际标准的采标率达75%;还有4家企业的5个产品获得采标产品标志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赋码率达到95%以上;完成3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收集了35家企业的967个产品的相关执行标准信息。150家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促进鹰潭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服务。

5.技术机构发展步伐加快,计量所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7项,开展计量检定项目涉及长度、力学、电磁、无线电、物理化学、光学、声学等七大类别。检定人员检定项目资质和经费保障能力分别由2006年的43项增加到2010年的71项和50万元上升至80万元。完成实验室环境改造和二等砝码、三等砝码、精密压力表标准的更新改造,固定资产也由50万元增加到73万元。产检所检验范围也进一步扩

展,增加了空气质量、钢筋、磁砖、电线电缆、家具、木工板等6大检验项目,一个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2人取得了工程师职称,固定资产增至为85万元。

6.自身建设进一步巩固。全系统年经费总收入到“十一五”末达1100万元,是2006年的2倍,固定资产总值达到975万元,是2006年的近1.6倍,技术设备总值达到200万元,比2006年增加1.5倍。全系统建筑面积3057平方米,并实现了市局机关办公自动化,由于电子公文交换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的启用和开通了省市县三级预算单位财务国库集中支付网上支付系统,使全市质监系统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同时,市局连续四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光荣称号,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二)“十一五”时期宝贵经验

1.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已任、全心全意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作为工作主线。“十一五”期间,全市质监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维护经济秩序、服务经济发展”的质监事业发展第一要义,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先后出台了《“质监促发展、服务构和谐”—围绕项目抓服务、关注民生强监管主题活动方案》,《鹰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措施》,《鹰潭市质监局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措施》。并以建设政府满意、企业欢迎、群众信赖、社会赞誉的质监队伍为目标,

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推进质量服务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诚信、质量提升企业品牌、质量推动经济发展,使鹰潭市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良好的氛围。

2.坚持以质量振兴、安全把关、技术提高、改进服务、推进工作向先进单位看齐为重点,是搞好鹰潭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关键。针对鹰潭市委、市政府“十一五”期间,制定的发展战略,提出筹建国家级铜及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检验中心。并明确以质量振兴、安全把关、技术提高、改进服务、的质量工作思路,由于定位准确,思路对头,执行有力,使我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保持了鲜明的特色和旺盛的活力,工作的有效性明显提高。

3.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是推动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和进步的力量源泉,是质监系统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的保证。“十一五”时期,在全市质监系统先后开展了讲政治、顾大局,争做质监系统好干部、好职工和开展“科学发展、加速崛起”解放思想大讨论等多项主题活动,使大家牢固树立“观念就是财富,思路决定出路”的新观念。并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拓展质监工作新领域,建立质监工作新机制,为我局长期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新形势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