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中国自然地理试题(一轮复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9:42: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自然地理检测题(100分)

一、选择题(25X2=50分)

下图为中国地图上北回归线的一部分,已知AB之间为海洋,A以西、B以东为陆地。回答1~2题。

9.图示区域地形的特征是 ( ) A.丘陵广布 B.山河相间分布

C.沟谷发育 D.地表崎岖,山间多小盆地

为保护传统节日文化,我国将主要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每

1.AB线位于 ( )

A.东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 2.该线穿过的省区有( )

A.云、桂、粤、台 B.桂、粤、台 C.琼、桂、台 D.粤、台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图中的直线均为经纬线,表示这些经纬线附近的山脉。完成3~4题。

3.图中的①~④所代表的山脉分别是 ( )

A.阴山 昆仑山 秦岭 南岭 B.天山 昆仑山 秦岭 南岭 C.昆仑山 天山 阴山 秦岭 D.天山 阴山 昆仑山 南岭 4.关于图中的⑤~⑧所代表的山脉附近地区的地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⑤山脉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B.⑥大致是我国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C.⑦山脉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D.⑧山脉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下图,完成5~7问题。

5.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海陆分布 C.台风 D.大气环流 6.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7.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图”,回答8~9题。 8.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河流流向为由东北流向西南 B.图中河流流向为由西南流向东北 C.河流水量丰富,含沙量小 D.河流汛期长,无结冰期

年的“端午节”,珠江三角洲各地都进行龙舟竞赛,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商人前来观光,进行文化交流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等活动。据此回答10~11题。

10.五月初举行龙舟竞赛的有利条件是 ( )

A.节日期间人多 B.春耕完成,正值农闲 C.河流进入汛期 D.天气晴朗,适宜比赛 11.龙舟竞赛在珠江三角洲延续了2 000多年,其自然原因主要是 ( )

A.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B.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C.基塘、湖泊众多 D.河流无明显的枯水期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地形区中。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回答12~13题。地区 经纬度 海拔(米) 一月平均气温(℃) 七月平均气温(℃) 甲 102°E,25°N 1 891 7.7 19.8 乙 113°E,28°N 68 4 32 12.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13.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类型不同 B.气候类型不同 C.海陆位置不同 D.纬度位置不同 下图显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表示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5.关于图中四条地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低于800 mm,没有湿润地区 B.②线以西地区的河流皆为内流河 C.③线以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D.①线与④线之间的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据此完成16—17题。 16.甲、乙两水库上游流域( )

A.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B.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C.降水集中于7、8月份 D.位于半干旱地区 17.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 )

A.几乎没有降水 B.植被截留降水 C.降水大量下渗 D.人工拦截径流

读我国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图,回答18~21题。

18.图中三条28℃等温线将图示地区划分为甲、乙、丙、丁

四个区域,其中气温相对较低的区域为( ) A.甲、乙 B.丙、丁 C.甲、丙 D.乙、丁 19.图中M地气温区别于周围地区的影响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地势 D.海陆位置

20.图示地区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

A.冰川融水 B.雨水 C.积雪融水 D.地下水

21.下列关于图示地区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径流量丰富 ②汛期短 ③流速缓慢 ④落差较大 ⑤结冰期短 ⑥含沙量较小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高考刚结束,小明同学到我国某省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旅游,旅游期问,小明既领略了高原风光,又穿越了高山峡谷,还参观了橡胶园。据此完成22~23题。 22.小明旅游的省是( )

A.海南省 B.贵州省 C.云南省 D.广东省

23.小明所参观的橡胶园比其他国家的橡胶园位置偏北,这是因为( ) A.山地高原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 C.当地土壤营养物质丰富 D.河流众多,灌溉条件好

读下图,完成24~25题。 24.图示地区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 )

A.气温日较差小,年际变化小 B.气温日较差大,年际变化大

C.气温日较差小,年际变化大 D.气温日较差大,年际变化小

25.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草原、高寒草甸等植被为主 B.受地势的影响大,夏季温度高

C.冬季经常受寒潮的侵袭,降温剧烈 D.地势平坦、沙漠广布

二、综合题( 50分 )

26.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图示主要地形区是 ,概述该地形区的整体地形特征: 。(6分) (2)流经该地形区的河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举两例)(4分)

(3)该地区与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较,气候特点和农业生产方面有哪些不同?(请列表作答)(8分)

(4)该地区产生伏旱的主要原因是 ,同纬度东部地区也多伏旱天气,但有时因多________、________(降水类型),对高温干旱有一定缓解作用。(4分) (5)为减轻旱灾,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

27.读下图分析相关问题。

(1)由图可知,黄河水量主要来自 河段,黄河泥沙主要从 河段输入。黄河下游河段流域面积小、形状狭长的原因是 。(4分) (2)黄河流程仅次于长江,位居全国第二,但其多年平均径流量仅为长江的1/20,分析说明其径流量小的自然原因。(4分)

(3)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可对我国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穿过横亘于长江与黄河流域之间的分水岭是 ,将长江水引入黄河上游地区。与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相比,西线工程的输水量和水质情况是 ,西线工程建设中可能面临哪些不利的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 (4)黄河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全流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为了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除跨流域调水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6分)

(5)请结合材料说明黄河上、中、下游各河段的水文特征。(附加题10分)

参考答案

1.A 2.B 3、B 4、C 5、A 6、A 7.C 8.A 9、C 10、C 11、B 12、D 13、A 14、B 15、C 16、C 17、D 18、D 19、C 20、B 21、A 22、C 23、A 24、D 25、A

解析:由题干可知:该线为北回归线,则A和B之间为台湾海峡,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北回归线穿过台、粤、桂、云,但该线只穿过台、粤、桂。 答案:1.A 2.B

26、解析:区域定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由等高线分布特点,可确定该地为盆地地形;结合经纬度特点进一步断定该地为四川盆地。其它问题,据自己的知识储备便易作答。 答案:(1)四川盆地 盆地四周被山岭和高原环绕,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 (2)长江干流及其支流(岷江、嘉陵江、乌江等) (3)

西—四川盆地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冬季温度要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高(北部山地阻挡寒冷的冬季风) 东—长江中下游平原 气候特点农业生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4)受副高控制 台风雨 气旋雨

(5)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实施人工降水等。 27、答案:

(1)兰州以上; 河口至三门峡(或中游) ;支流汇入少;下游河道为地上悬河。

(2)黄河主要流经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区,流域内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流域面积不及长江的一半。

3)解析:影响工程建设的主要自然因素有:地貌、地质条件、气候、土壤情况。

巴颜喀拉山 ;引水水量少于东线、中线,但水质最佳 ; 途经高寒缺氧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山高谷深,地形和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有大面积的冻土层,施工难度大。 (4)解析:解决水资源的短缺可从开源与节流两方面考虑。

①修建水利工程(水库)等;②节约用水及采取各种节水措施等(可具体写出)。③达标排放、污水治理等;④合理调整水价;⑤调整经济结构(如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⑥全流域水量统一调配使用。

以水田种植业为主,可一年以水田种植业为主,可两熟,主要农作物有水稻、一年两熟,主要农作物油菜等;由于热量条件较有水稻、油菜等 好,可种植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