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茂名化州有什么景点推荐-推荐word版 (4页)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0:50: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最新2018】茂名化州有什么景点推荐-推荐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茂名化州有什么景点推荐

化州隶属广东省茂名市,古称石龙,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那么在这个地方,分别有哪些好玩的旅游景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茂名化州的旅游景点,供大家参阅!

化州受欢迎的观光景点

清风楼

位于旧市府大院后背最高点的古城墙上。始建于 唐代,数易楼址及楼名。唐名观风台,宋名清风楼,元名观风楼,明复称清风楼,清 同治年间重建,改名 魁星楼,后通称清风楼。1992年重建,一座两层,高1l米。登楼眺望,古时能饱览“枫林树色依天外,茅屋鸡声隔水东”的荒郊景色,而今则是“三江六岸桥相接,车似流水人如龙”的繁华景象了。 化州孔庙

化州孔庙,又叫 文庙、 学宫,位于化州市的宝山南侧,面向南兰,宏伟壮丽,是当代有名的古建筑。孔庙原为化州 古镇的文教中心,它包括 崇圣祠、明伦堂、乡贤祠、名宦祠、和石龙书院等建筑群体。这些建筑群体分布于宝山之南,重楼叠阁,它与海南的 文昌孔庙并雄于南粤。 文笔塔

文笔塔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在州治西南四里的羊屎岭,塔高五层。塔身虽不算高,但由于它屹立于山巅,因此像一支指向 苍天的巨笔,几十里外也能见到其风貌。乡人附会说,正因为有了此文笔塔,州地才能代代出文人。往昔,骚人墨客常常结队塔畔游玩、谒拜。解放初期该塔被废。 琉璃泉

在化州市新安镇,有一口古老的水井,名叫“琉璃泉”。古往今来,泉水流不断,观泉的游客也不断。明崇祯年间,乡民壁土建庵于此,取名“琉璃

庵”,文人墨客常会聚这里赋诗品茗。一郡城清宫遭难出逃到此,化法名善果,隐于庵中,削发当了和尚,收小和尚五名作伴。他率众在崖下挖凿了“ 琉璃井”,摘叶作茗侍待行人。古人曾为此泉写下了“茗饮一盏赛新罗”的诗句。

【最新2018】茂名化州有什么景点推荐-推荐word版

自此,“来试名泉一勺甘”者蜂至。 琉璃泉水清如琉璃,它久旱不渴,比常水重5%,且久存不腐,即使没有煮过,饮食也甘。用琉璃泉水泡本地出产的榕树茶,茶色 黄亮,香气清幽,滋味醇厚,如饴似酒。附近一山村,老百姓常饮此泉,长寿者甚多。 江口岭遗址

江口岭遗址位于那务镇京堂小学北面,出土器物有提梁壶,两耳、四耳罐等 陶器,铁剑, 石臼、石棒及夹砂陶、印纹硬陶碎片等。为 秦汉时代人类生活遗址。

化州的当地特产

化橘红

化橘红:化州古时荒凉的地方,瘴气多,民众多患痰饮。相传有 罗仙翁,怜悯民众苦困,种橘于“石龙”城内,所产 橘红,消痰化饮有神效。明、清间,州人在州城建“华严庵”纪念罗仙翁,庵门 楹联云:“韵事忆当年,橘树千株经手植;仙踪留此地,茅庵一所寄身栖”。明万历年间(约于1600)编纂的《高州府志》“药物”目中已有 化州橘红的记载。清乾隆、道光版《化州志》对化州橘红的记述,除有传说、药效、价值、辨伪、土壤、 气候、种护、采集、加工、上贡、产地及标图外,还有大量歌颂化州橘红的诗文。 榕树茶

榕树茶又名琉璃茶,因产于古官道榕树圩附近而得名。有说榕树茶条细嫩,叶色绿翠,形态酷似古榕,故名。又榕树茶产地琉璃茶(明 崇祯年间州守赵仕锦建),庵旁有口井名琉璃井,井水清澈见甘甜,用琉璃井水泡榕树茶,其味特别清香甘醇,故又名琉璃茶。

榕树茶入口甘润,饮之不仅生津止渴、且能驱风化痰,消滞开胃。此茶始种于明末。名士谢桂垣茶罢乘兴作诗云:“峰回路转得茶庵,来试名泉一勺甘;

绝似惠山 风味好,岭南真不减江南。”名人饮名茶,相得益彰,榕树茶由蜚声。 化州红杨桃

红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 岭南佳果之一。在岭南各地都有红杨桃的,然而最著名的还是化州新安红杨桃,这里的红杨桃果实硕大 ,形状特殊,颜色呈翠绿鹅黄色,皮薄如膜,肉脆滑汁多, 甜酸可口。红杨桃鲜果含 糖量在各种鲜果中居首位。内含蔗糖、果糖、 葡萄糖。尚含 苹果酸、 柠檬酸、草酸及维他命B1、B2、C,微量脂肪、蛋白质等,其含各种营养成分,对於人体有助消化,滋养,保健功能。对於疟虫有抗生作用。其主要品种有“崛督(平顶)甜杨桃”、“尖督(尖顶)甜杨桃”、“酸杨桃”三种。

【最新2018】茂名化州有什么景点推荐-推荐word版

化州蚕丝

化州是广东省4个 蚕桑基地之一,有悠久的养蚕及丝绸加工历史,丝绸加工业水平亦位于广东省前列。化州市出产的双宫丝(A级丝)是属于优质的丝绸原料,是加工高级丝绸的优质原料。 南盛沙姜

南盛种沙姜有200多年历史,始种地蒲山,当时仅数十亩。以后,沙姜的应用日广。不仅可作 调味品,还可作药汉病,种植面积遂不断扩大,清末发展到500多亩。民国期间。南盛沙姜的种植面积由蒲山扩展到谢村、山尾和乐塘一带,年种姜千余亩。每逢沙姜(干姜片)上市季节,南盛圩不少商号一秤收购,运往广西、 云南和华中、 华北等地销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重视沙姜生产,总结交流种姜经验,推广沙姜良种。同时,商业部门设点收购,促进了沙姜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全公社年种植沙姜3000亩左右,亩产高达2吨。以后,随着南盛引鉴水利工程的兴修和配套完善,夏季积水田多,不利沙姜的生产,再加上当时出现“重粮轻钱”的倾向,以致 沙姜种植面积下降。1988年全区(镇)种姜在200亩左右,总产300多吨。 笪桥黄瓜

笪桥农民种植黄瓜历史悠久,量制成瓜干,则是百多年前的事,笪桥 黄瓜(又称化州黄金瓜),以产地得名,始种地是中村、留村,以后陆续发展至附近的山埇、下垌、英笔、禾仓角、尘塘、良埇、低坡、西埇和瑶埇等地。新中国成立后,笪桥黄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除旧产区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外,相邻的良光区(镇)豺岭、龙秀、落底、斋塘坡和出拔等地也有种植。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笪桥每年种植黄瓜100多亩,制成瓜干15吨左右。 化州蚕丝

化州是广东省4个 蚕桑基地之一,有悠久的养蚕及丝绸加工历史,丝绸加工业水平亦位于广东省前列。化州市出产的双宫丝(A级丝)是属于优质的丝绸原料,是加工高级丝绸的优质原料。

化州的荣誉介绍

化州红杨桃和无核黄皮果分别获得 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 橘红痰咳液、橘红咳煎膏获国际优质产品最高金奖,获准在 美国上市。化州市先后获得全国乡镇企业先进县、全国水果 百强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市)、国家无烟草广告城市和省卫生先进城市等国家(省)级荣誉称号,南盛地税所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职工之家,化州人民医院、电信局被评为省文明单位,名教村被评为省文明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