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火之歌》中现实主义元素赏析-最新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0:53: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冰与火之歌》中现实主义元素赏析

一、《冰与火之歌》故事概述

《冰与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是美国著名科幻奇幻小说家乔治?马丁所著的史诗奇幻小说系列。故事描述了在一片虚构的中世纪大陆维斯特洛(Westeros)上演的一系列宫廷斗争、战场厮杀、游历冒险和魔法抗衡的故事。“冰”与“火”,为的是突出人性挣扎的含义。书中塑造了无数的人物,却并非孤立地凸现英雄主义、奉献精神或奸猾阴谋,而是从“拟真”的角度,以视点法POV(point-of-view)从角色内心出发,大量描绘在那个特定时代的旋涡中的人物形象的不同境遇与选择,包括英雄和弱势群体。 二、叙事“拟真性”

客观性是现实主义的一个基本特点。司汤达认为文艺应像一面镜子,福楼拜主张取消私人性格主义,左拉坚持文学要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现实主义主张作家应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实,不流露自己的情感,甚至不让自己的个人性格影响到对事物的描绘。他们像科学家那样不动声色,不带个人好恶地去观察、辑录事实。

《冰与火之歌》中有一种独特的写作手法被粉丝们亲切地称为POV(point-of-view)手法,即视点人物写作手法。它是一种故事叙事的写作手法,决定着将从哪个人物的角度来讲述故

事。 马丁在写作中一直严格地坚持着第三人称叙事,每个不同的章节读者们都可以随着一个特定人物的想法和动机去感受他身上发生的故事,品味着他在这个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忆,然而却不会看到其他角色的想法或是发生在这个人物视野之外的事情。故事的进行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由各个不同角色的多种角度相互拼成的一幅幅画面,从而更深切地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整个故事,最贴近地体现了契诃夫说的“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它的任务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客观,不偏不倚,记录人物事实,让读者自己去感受。 三、社会史“投射性”

现实主义文学以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为哲学根据,广泛、深刻地反映现实人生的各个方面,客观展示封建社会的毁灭、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写出社会生活的人情风俗史。许多作家都把自己的作品当作“社会史”,公开宣称自己要忠实地书写历史。 《冰与火之歌》是“奇幻文学作品中的‘反传统先锋’”,它并非一部完全意义上的虚构奇幻小说,而是一个有着现实意义的拟真世界。马丁本人亦是一位狂热的中世纪历史粉丝, 所以这部小说的历史场景自然让它的读者在脑海里浮现混乱的中世纪。但从现实主义角度讲,嵌入了很多现实历史的隐喻。小说中的西方大陆被称为维斯特洛,其地图轮廓明显为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的翻转。小说中七国列王中九大家族的纷争,是以古英格兰七个王国为雏形,其故事整体背景大至也参考玫瑰战争。他亲

口承认了包括玫瑰战争在内的诸多历史事件影响了他的写作过程,并最终反映到了小说之中,但是他亦坚持道:“书中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一对一关系,我更喜欢把历史当成一种调剂品,使得奇幻小说变得更加真实可靠,但绝不会简单地换个名字就挪到我的作品里面。”《冰与火之歌》中的多条情节线索和人物设定都与历史上的“玫瑰战争”相暗合,小说的两个主要家族:史塔克与兰尼斯特,分别代表了历史上的约克家族与兰开斯特家族。小说历史中的伊耿二世与雷妮拉的王位之争亦有历史原型,即著名的英格兰诺曼底王朝亨利一世王位继承战争,雷妮拉与伊耿二世分别对应了亨利一世之女马蒂尔达与她的表兄――亨利一世的外甥布鲁瓦伯爵斯蒂芬。最终结局如出一辙,女继承人输给了男继承人,而她的孩子却重得王位(伊耿三世和历史上的亨利二世)。

三、人物“命运多舛性”

现实主义描写普通人,特别注意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是现实主义文学塑造人物的一个特点。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前言中说:“不仅仅是人物,就是生活上的主要事件,也要用典型表达出来。”托尔斯泰总是让作品中的人物根据自己的逻辑在一定环境中行动。他说:“人物自己按照他们的性格做着所要做的事情,也就是说由于人物的性格及境遇而引导出来的结局是从其本身来的。”

在《冰与火之歌》中,比较典型的女性人物龙女史丹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