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1:38: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 调研文章
关于加快XX城镇人口集聚的思考
(2009年10月29日)
随XX城区框架的全面拉开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人口集聚程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其现有常住人口7.6万人,包括流动人口2.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1.4%,与县政府提出“ 1/3人口在县城”这一富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的城镇化发展目标相去甚远。为此我们要携手共同应对因人口集聚缓慢带来的严峻挑战,积极实施“小县大城关”发展战略,全面增强XX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加速人口合理、有序流动和加快人口高效集聚,更显刻不容缓。
一、加快人口集聚的客观必然性
从社会发展趋势看,人口集聚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不完全可分性和产品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总体上决定了人口集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趋势。现阶段,加快人口集聚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我县发展实情看,人口集聚是加快发展、拉近差距,实现后发崛起的重大举措。这主要体现在:首先,要培育经济发展“新高地”和“新增长极”,必须加速推动人口集聚的进程;
1
其二,要发挥“经济走廊”和“生态屏障”比较优势,必须强化推进人口集聚的功能;其三,要落实“小县大城关”的发展战略,也必须加大推进人口集聚的力度。
二、加快人口集聚的比较优势 (一)有利条件
一是城区人口进一步增长。至2008年底,在校学生数为17472人,仅有4000多是外围乡镇生源,入园幼儿1119人。本县从农村、集镇转移进城、外出打工的回归人员,基层工作的干部、教师、职工进城臵业,特别是秋季农村及外地进城读书的学生增长较快。同时年轻的、受过良好教育或具有熟练技术水平的劳动力大多集中在城镇。二是城镇功能进一步改善。目前,已建成标准化垃圾无害处理填埋场、县城污水处理和饮供水等基础设施并投入使用,完成各村路面硬化70.1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城区内12米、24米、38米宽的道路相续建成,占地50多亩的汽车北站和200多亩的泰一中建成并入使用。2.1平方公里的泰庆北路住宅区和城北路住宅区基本建成并继续扩展,投资和引资开发建设葡萄园小区、城南小区、桃花园小区和顺溪佳园等住宅区。三是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1993年,以北门洋为主城镇开发渐入佳境,经过10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县城雏形已现,城区面积扩大至4.1平方公里;2003年,实施县城东扩战略,并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打通了新城隧道,建成新城大道等一批关键性工程,使新城区与老城区联为一体,县城框架得以确立。截止2008年底,整个新城区共累计
2
投入资金8.6亿元,建成后计划可容纳7-8万人口。同时,随“52省道”和新“58省道”先后开通,XX融入杭州5个小时、温州2个小时交通圈,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四是知名度进一步提高。2007年在第七届“陈放杯”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中被授予“中国旅游文化名镇”称号,2008年获得“浙江省卫生县城”和“温州市级生态镇”称号,2009年获得浙江省级生态乡镇和体育强镇称号等,标志着“软实力”逐年提升,为人口集聚创造了更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制约因素
一是产业支撑偏“软”。“特色主导产业”经济总量小,没有支撑经济发展大局,第二产业可供就业的岗位不足3200个,人口集聚大户—第三产的就业潜力未完全挖掘,2008年全县三产比重为11.9:36.9:51.2。二是房屋价格偏“高”。消费者对房价有一个明确的心理预期,其中超过四分之三的居民认为可接受的价位为小于2800元/平方米。而现在地理位臵优越,环境舒适宜人的商品房,因为每平方米4000元左右甚至5000元以上的销售单价让很多的购房者因承受不了过大的经济压力而望而却步。三是公共设施偏“弱”。尽管县城已有普高3所、职高1所、初中3所、小学5所、幼儿园11所,但是一些好的学校学生依然爆满,教育质量下降和生活学习环境变差。而道路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车的增长,大街上堵车现象严重,城关已有汽车8258辆、摩托车4950辆、电动车601辆;县城仅有医院2家,卫生技术人员和病床数偏少,医院门前排长队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