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 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0:21: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

1、希腊神话:太阳神--阿波罗 酒神--狄奥尼索斯 众神之王-宙斯

2、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以短歌为基础,在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8世纪之间,最后形成了具有完整情节和统一风格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写了最后一年中51天内发生的故事,”阿基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是一部描写部落战争的英雄史诗。《奥德赛》--木马计

3、希腊戏剧: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最杰出的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悲剧之父“ 索福克勒斯--”戏剧艺术的荷马“,代表作《俄底普斯王》--”十全十美的悲剧“(亚里士多德)

4、但丁:“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新生》是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向读者剖露作者最隐秘的思想感情的自传性作品《神曲》分为三部:《地狱》、《炼狱》、《天堂》维吉尔象征理性,贝阿特丽象征信仰

5、《圣经》:基督教经典,包括《旧约》和《新约》。《旧约》是希伯来人古代典籍的总汇,《新约》是基督教自己的经典,内容是关于耶稣及其使徒的传说。

6、塞万提斯:西班牙文学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堂吉可德》堂吉诃德形象分析:喜剧性--讽刺骑士文学;悲剧性:注重行动,不切实际,追求理想主义的悲剧,一心要实现为一个现实世界所不容的理想。堂吉诃德犯了时代的错误,企图在现实生活中恢复过了时的骑士精神,因而使他成了一个喜剧性的角色,但是作者在种种场合中,反复突出他醉心铲除人间罪恶的这一特点,从而展示出他性格中高贵的品质,即为了追求正义、理想而置自身危险于不顾,愿为社会而不惜牺牲的生命,因此与单纯的喜剧性角色不同,他又是月个亿 带有悲剧因素的人物,一个有着崇高精神境界的“疯子”,荒唐可笑中透出悲剧性,赢得了人们更深的同情和尊敬。

7、莎士比亚:(英)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四大悲剧有《哈姆雷特》、《麦克白》、《奥塞罗》、《李尔王》

8、古典主义戏剧:原则:“三一律”:时间、地点、情节三者的统一特点:1、具有为君主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性 2、注重理性 3、模仿古代,重视格律

9、卢梭: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法国启蒙运动中最富民主倾向的代表。“百科全书派” 政治学说:《社会契约论》强调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不容剥夺,主张国家应以人间的社会契约为支柱,实行民主共和国形式的直接的人民政权,为获得自由,人民有权进行革命,以恢复天赋人权主张回归自然自我,他的思想和艺术对

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有着巨大影响。《忏悔录》“文学史上的奇书”,把自己作为人的标本来剖析

10、歌德:德国伟大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推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感伤主义文学:18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在英国出现了伤感主义文学,它不仅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也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感伤主义开辟了一种以心理感觉为载体掺和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述方式,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青年时代最重要的作品,书信体小说。维特是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典型形象,他思想敏捷,才华出众,热情奔放,渴望自由,他崇拜大自然,热爱淳朴的村民和天真的儿童,向往人的自然天性能得到解放。《浮士德》:歌德总结性的作品,诗体悲剧,取材于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以诗剧形式写成,以浮士德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写他探索人生要义的一生。浮士德形象分析:他是两种精神的矛盾统一,体现了世俗性和探求性,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P12)

11、湖畔派: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以自然为题材。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骚塞对资本主义文明及人与人之间的现金交易关系极为反感,向往中古时期的封建社会,他们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湖区,由此得名“湖畔派”。他们的诗作或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一般都是远离社会斗争的题材,他们常常是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华兹华斯--湖畔派中成就最高;《抒情歌谣集.序》被称为英国浪漫主义划时代的宣言柯尔律治:喜欢描写超自然的人与事,代表作《古舟子咏》

12、拜伦:英国19世纪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积极的浪漫主义),政治的讽刺性,追求绝对自由。《东方叙事诗》:1813--1816年拜伦完成的一组以东方为背景的浪漫组诗,主人公被称作“拜伦式英雄”,他们热情勇敢,意志坚强,心怀人间悲哀而不惜同命运抗争,最后还是以失败、死亡告终。 “拜伦式英雄”的特点:都是悲剧性的孤傲的叛逆者,他们都有非凡的才华和力量,但在腐败的社会中无法施展,他们为自己的无所作为感到痛苦,因自己的才能和感情的虚耗而感到绝望,他们以挑战示威的态度,以异样的勇敢和热情,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毫不妥协的精神或报复或反抗社会的专制与压迫,在这些主人公身上有诗人本人生活遭遇的明显痕迹 “拜伦式英雄”的美学意蕴:1、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可归结为个体感性,生命之自由 2、文学之为艺术,既是苦闷的象征,又是自由的象征,拜伦式英雄的超凡人格和自由至上的精神信念与艺术真谛、美的真谛相契合。

13、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克伦威尔序言》--浪漫主义的宣言《悲惨世界》:感化的神话,冉阿让的悲惨生活史。主线是感化(P15)《巴黎圣母院》:雨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爱斯梅拉尔达是作者理想中“美”的化身伽西莫多是作者理想中“恶”小化身。作者根据“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善与恶并存“的美学原则塑造的人物形象。副主教克洛德是宗教恶势力的代表,他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巴黎圣母院》的艺术特色:1、对照方法:人物自身(外表,内心)伽西莫多、克洛德 2、人物之间:伽西莫多、克洛德 3、两个阶级、两种王朝:路易十一、平民王国

14、普希金: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俄国文学的始祖”,是“伟大的俄国人民的诗人” 长诗《茨冈》是诗人过渡到现实主义创作以前的最后一部浪漫主义叙事诗《叶普盖尼.奥涅金》:诗体小说,俄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作(P15) “多余人”形象:永远不会站在政府的方面,同时也“永远不能够站在人民方面”,只能做一个社会的“多余人”,奥涅金就成为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即贵族知识分子脱离人民的问题,尽管他们不愿与贵族社会同流合污,但是他们同人民的距离非常远。

15、斯丹达尔: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自称“人类心灵的观察家” 《红与黑》标志着批判现实主义的真正开始。副题--1830年纪事于连形象分析:(P18)他是王政复辟时代受压抑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典型形象,他一生的遭遇,他的希望、追求、奋斗、失败都反映了这一时期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命运,他既有反抗的一面,又有妥协的一面,他的反抗性产生于社会对他的压制,基于个人向上爬的野心,他所以追念大革命时代,因为那时候象他这样有才干的青年有数不清的机会可以大显身手,可是在扼杀一切生机的王朝复辟时代,他却扮演了“一个叛逆平民的悲情角色”,成了一个跟整个社会作战的不幸的人,他蔑视贵族阶级“合法的权威”,憎恶教会的虚伪卑鄙,鄙夷资产阶级的“污秽财富”,他对复辟社会进行了报复性的绝望反抗,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对复辟社会的抗议情绪,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政治理想和目标,远离人民的斗争,因而必然失败。同时个人反抗的个人主义性质决定了反抗者在受到统治阶级抬举时,就转化为向统治阶级的妥协,于连就是这样。

16、巴尔扎克: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马克思认为他“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恩格斯称他作品中有着“了不起的革命辩证法” 巴尔扎克小说创作的基本特点:(1)作为社会研究的小说创作(2)从经济学角度去审视、描写人,金钱成为其作品中无所不在的主人公(3)对爱情的描写向生物学、生理学层面沉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