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月考答案及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20:39: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语文月考答案及解析

1. BE【解析】B. “将要大展才华尽忠图报”错误,“徒”意为“白白地,空”,说明杜甫是空受重视,但英雄无用武之地,没法施展才华。E.“洒脱旷达”是苏轼的风格,杜甫应为“沉郁顿挫”。

2.AD【解析】A项“雄浑壮阔”错误,应是“静谧幽深”。D项“一阵鸥鹭飞起,惊动莲叶丛中的钓鱼人”错误,应是钓鱼人惊动了鸥鹭。

3.D【解析】注意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应该是先“顶层设计”再“社会共识”,先“政策层面”再“常识领域”。故选D。

4.B【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引领”后加“作用”;C项,搭配不当,“发动”与“作用”不搭配;D项,“如何……”语序不当,“发动”与“作用”搭配不当。故选B。

5.A【解析】 “如火如荼”形容气势盛大或气氛、情感热烈。“沸沸扬扬”形容议论纷纷,吵吵闹闹。根据语境“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也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应用“如火如荼”。“故步自封”比喻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创新进取。“作茧自缚”比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根据语境“面对开放创新”,应用“故步自封”。“曲高和寡”比喻思想、言行、作品等高深,少有人能理解接受。“阳春白雪”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一般不作定语。根据语境“专业术语”,应用“曲高和寡”。“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中受到影响。根据语境“媒体热词”,应用“耳熟能详”。故选A。

6.B【解析】“圆满”做状语,修饰“完成”,排除AC;D项多重定语语序不当,多重定语的排列顺序为:领属定语+时间(地点)定语+指示代词或数量词定语+动词定语+形容词定语+名词定语+名词中心语。正确的排法为:有关“巡天、观地与测月”的(领属定语)大量(数量词定语)精确的(形容词定语)科学信息。

7.A【解析】B项,后半句与原文不连贯;C项,后半句叙述对象与原文不一致;D项,原文“奠下”的主语应是“我们”,与选项中的“仰望星空的精神”不搭配。

8.D【解析】长盛不衰:长久兴盛而不衰败,比喻长时间保持旺盛的势头。一般用来形容文化、节日、传统等。经久不衰: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话题不可能“兴盛”,因而应选“经久不衰”。望而却步:看到了危险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往后退。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能为力。举足轻重:比喻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全局。举重若轻:比喻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文中强调中国地位重要,应选“举足轻重”。相映成趣:指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文中强调中国嫦娥四号探月和欧洲人在月球上搭建4G网络的计划各有特点,相互衬托,应选“相映成趣”。

9.B【解析】①“甘之如饴”:感到像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

1

难、痛苦。②亦庄亦谐:指说话或写文章既严肃又风趣。用来修饰“态度”,不合语境。③“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符合语境。④遐迩闻名:遐,远;迩,近。“迩”与海外相矛盾。⑤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对象错误。⑥无济于事:指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对解决问题没有什么作用。符合语境。

10.D【解析】①交口称赞:人人称赞。符合语境。②踌躇满志:踌躇,自得的样子;满,满意,满足;形容对取得的成就非常满意。望文生义。③独辟蹊径:指独创一种新风格或新方法。符合语境。④不改初衷:不改变最初的心愿、想法。符合语境。⑤首当其冲:首先受到冲击或遭到灾难。不符合语境。⑥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可改为“不以为意”。

11.D【解析】A“起码”,最低限度的意思,其后要接确数,与“四五碗”这样的约数矛盾。B搭配不当,应为打破“思维模式”;C中途易辙,“洪荒少女傅园慧”应放到介词“在”后。

12.D【解析】A.句式杂糅,“根据”“显示”去掉一个。B.语序不当,应该先“选料”。C.成分残缺,在“报销难”后面加上“的问题”。

13.B【解析】“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A“笑纳”是请别人接受自己的礼物。C“鼎力相助”是敬词,可改为“尽力而为”。D“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等,可改为“敬赠”。

14.D【解析】(A项“令爱”是指别人的女儿,不能用来说自己的女儿。 B项惠存是敬辞,请保存,应用在对方身上。句中说“我……”,谦敬不当。C项“秦晋之好”泛指两家联姻。)

15.D【解析】(翻译:多次升迁任开州刺史。开州土地连着夷族部落,敌军经常逼近开州城,一个官员说:“我们的兵力不能阻止他们,希望暂时任他们的首领担任重要官职。”公绰说:“你与他们同流合污吗?怎么能违犯法律?”)

16.B【解析】(服除与服丧不同,服丧是守孝期间通过穿孝服等形式对死去的长辈或平辈亲属表示哀悼。)

17.B【解析】(“这是自己的职责”不对,皇帝责问他为何不上报,他说上报不是他的职责。)

【参考译文】

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县人。年幼时,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行为都有礼法。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补授为校书郎。荒年歉收,他家虽然丰衣足食,但每餐饭他不超过一碗,到丰年才恢复饭量。有人问他,他回答说:“四方的人都困苦饥饿,我怎能独自吃饱呢?”多次升迁任开州刺史。开州土地连着夷族部落,敌军经常逼近开州城,他的一个官员说:“我们的兵力不能阻止他们,希望暂时任他们的首领担任重要官职。”公绰说:“你与他们同流合污吗?怎么能违犯法律?”立即杀了他,敌军也就领军退走了。召回朝任吏部郎中。过了一个月,任命公绰为御史中丞。李吉甫再次主持朝政,让公绰外任湖南观察使。因湖南潮湿荒僻,不能迎接侍奉父母同去,请求在东都洛阳分司任职,

2

没有被批准。元和十一年(816),柳公绰被李道古替代后返回朝廷,任命为给事中,拜授为京兆尹。公绰正去府衙途中,有一个神策军军校骑马不回避,立即用棍打死。皇帝生气他擅自杀人。公绰说:“这不只是试探我的权威,更是轻视陛下的法规。”皇帝说:“已经处死了,不向我报告,对吗?”公绰说:“这事不应该我报告,在大街上打死了人,向上报告是金吾的职责;在街坊间打死了人,向上报告是左右巡使的职责。”皇帝才不追究。公绰因为守母亲的丧辞去官职,守丧期满,任刑部侍郎,又改任礼部尚书,因避祖父的讳改任左丞。不久,任命为检校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他巡行所辖地来到邓县,有两个县吏各因接受贿赂和玩弄法律条文一起囚禁在狱中。县令因为公绰一向秉公执法,认为一定会杀死贪污的县吏。公绰断案说:“贪污的县吏犯法,法律还在;奸猾的县吏毁法,法律就灭亡了。”就杀死了玩弄法律行奸使诈的县吏。大和四年(830),公绰出任河东节度使,碰到荒年,他节约开支,停止宴请,吃穿与士兵一样。北方的部族派梅禄将军李畅赶一万匹马来做生意,所经过的地方都热情地招待他,同时又加强兵力防止他们突袭掠夺。李畅到达太原,公绰只派牙将一人一骑去慰劳,用极友好的态度接待他,打开牙门,使翻译官引入谒见(拜见),宴席不超过常规。李畅感激他的恩德,还流出眼泪,在路上慢慢行进,不敢胡乱奔驰打猎。公绰因为生病请求朝廷派人代替他,回朝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可以不上朝班行参见礼。忽然命亲随人召来老部下韦长,大家认为公绰要把家事托付给他。到韦长来了,竟对他说:“替我报告宰相,徐州擅自杀害李听的亲信部下,除非任用高瑀镇守徐州,否则不能安宁。”接着闭上眼睛不再说话,过了两天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八岁。追封为太子太保,追赠谥号“元”。

18.B【解析】(“淮”是“淮河”,是“合于”的地点,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D项。“李顺乱”的地点是“蜀”,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C项。句意:他建议引潠河水合到淮河,到达许州,以方便漕运。因功劳加官户部员外郎。又改为陕西转运使,升为吏部员外郎。至道初年,李顺在蜀地作乱,命令卢之翰兼任西川安抚转运使。故选B。)

19.C【解析】(C项,“贼”“盗”意思反了。贼,古时多指严重危害或背叛人民和国家的坏人,而一般称偷东西的人为盗。故选C。)

20.D【解析】(D项,结合文本内容“之翰无廉称,又与转运使凌策不协,阴发其事”分析可知,“他任职期间一向廉洁奉公”错,由末段中“之翰无廉称”之语可知此表述有误。故选D。)

21.(1)等到郑文宝获罪,卢之翰连同以前的过失,被降职为国子博士,还同过去一样领受使职。(评分点:“及”,等到;“愆”,罪过、过失;“左授”,降职,贬职;“故”,以前的、过去的。大意1分)

(2)卢之翰因非难不合时宜而获罪,被贬为归州知州,直接上路赴任,限定五日就出发。

(评分点:“坐”,犯罪、因……犯罪;“横议”,肆意议论,非难,发表大胆而无顾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