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改造加固施工方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0:29: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结构改造加固施工方案

原3号楼为一般办公楼。由于使用功能发生巨大变化,同时使用荷载增大,除须对原建筑结构进行改造加固处理外,还要新增建筑面积。本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为64605.71m2,地下3层,地上10层及16层,最高点72.480m。 结构改造加固中增建了观景电梯,电梯井每层四周加走廊(每层挑出牛腿,新增5m 宽的钢筋混凝土挑台)。几乎每层楼板、梁、柱都进行了加固,加固点达2000多处,加固用钢材680t ,改造总面积达4.3万m。

2

1 钢筋混凝土柱的改造加固

1.1 外包混凝土加固

采用外包钢筋混凝土围套,加大柱截面或在原有钢筋混凝土柱一侧加贴钢筋混凝土等方法。先打掉原柱的混凝土棱角,将柱子混凝土表面的残渣清除干净、凿毛,并用水湿润,再刷水灰比为0.4的纯水泥浆(也可用界面剂)一遍。若新浇筑的混凝土壁厚小于100mm 应采用细石配制,最大粒径不超过20mm,待混凝土初凝后应加强养护,保证新旧混凝土良好结合,并防止空鼓开裂,混凝土强度等级宜使用C40,用525号硅酸盐水泥配制。当混凝土壁厚大于100mm 时,骨料粒径亦应小于浇筑混凝土最小厚度的1/2及钢筋最小间距的3/4。所用钢材一般为Ⅰ、Ⅱ级钢筋,型钢及钢板采用《碳素结构钢》(GB700-88)规定的Q235(3号钢)。3号钢和I 级钢筋使用E4303、E4311型号焊条;Ⅱ级钢筋用E5003、5011型号焊条。为保证混凝土密实,当新浇混凝土厚度小于100mm 时,采用喷射混凝土或其他可靠方法。 新加受力钢筋与原有钢筋焊接时,应在焊接部位打掉保护层,露出原有钢筋截面的一半。剔凿旧混凝土时应不断检查周边混凝土是否被破坏,对已破坏部分的混凝土(包括浮石)应清除掉。在原有钢筋上焊接新加钢筋时,除应尽量降低焊接温度外,还应采取加垫石棉布的方法保护附近混凝土。

在原钢筋上焊加固钢筋时,必须保证焊缝的质量(包括长度)。咬边及气孔等均应符合焊接规范,并在焊接后将露在表面的焊渣敲去。柱子新增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30mm。

因改造结构需要,在原钢筋混凝土墙、柱上需打锚杆与新构件(如悬臂梁等)

拉结时,采用电动金刚石空心钻头钻孔机钻孔,孔深一般为15~20倍钢筋直径。插入钢筋后用结构胶灌注严密,不留缝隙,并在使用前进行拉拔力试验,经设计认可后方可正式使用。施工过程中,也应抽样检验核查其拉拔力是否能满足要求。 1.2 包角钢加固在原柱子四角包E 100×10角钢,并用乳胶水泥砂浆使角钢与柱混凝土紧密粘贴牢固。沿柱高再将扁钢箍(间距450mm)与角钢焊接牢固(图1)。具体作法如下。

图1 柱包角钢加固作法

(1)配制乳胶水泥时,要求乳胶(聚醋酸乙烯乳液)含量为水泥重量的5%~10%,加水适量,呈膏状体。

(2)采用乳胶水泥粘贴外包型钢时,应先在柱角(预先应做处理)上抹厚5mm 的乳胶水泥,随即贴上角钢。为防止角钢松脱,应用特制夹具在柱的两个方向将4根角钢与柱子牢牢夹紧(夹具间距以500mm 为宜),然后将扁钢(-50×5)箍与角钢焊接,并应交错施焊,防止过热,在乳胶水泥初凝前必须完成。

(3)如上下柱子均需用此方法加固时,应使用通长角钢,不要断开。所有外包型钢施工完毕后应在型钢表面抹一层1∶2水泥砂浆(厚20mm),抹面层时严格按北京市《分部项目工程工艺规程》执行,防止空鼓、裂缝。

(4)柱上下与楼板连接处可根据柱子受力要求加角钢套箍(图2),以加强柱子受力性能。

图2 柱脚角钢套箍

1.3 柱综合加固法

除以上两种柱子加固方法外,还有一小部分采用综合加固方法,即把以上两种方法综合使用,如图3所示。

图3 柱综合加固方法

2 钢筋混凝土梁的加固

梁加固比柱子加固复杂,操作也较困难,部分楼板需开大洞(作管道间使用),因此除楼板加固外,还需要新增加次梁。根据受力情况,梁的加固可分为以下几类。 2.1 新增加次梁

一般在两根主梁的跨间加一根次梁。由于楼层荷载有较大幅度增长(如增加隔断墙和卫生间设备等),且增设次梁后主梁受力情况也发生改变,故主梁也需进行加固。次梁加固方法如下:(1)支护楼板(留出新次梁的位置),然后沿梁长按梁宽度凿去楼板混凝土;(2)安装主梁与次梁交接处的钢板套箍(用作次梁支座用,见图4);(3)焊上托钢筋的小块钢板,安装次梁主筋;(4)支新次梁底模,绑扎梁钢筋、箍筋等,再合上侧模,加支撑;(5)浇筑新次梁混凝土及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