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8:21: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讨更适合农村中高年段小学生特点的品德作业,努力使农村小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2、通过本课题研究带动本校各年级品德学科有效作业的研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全校品德学科的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使学生更自主、生动、快乐地参与并努力完成作业,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让作业真正起到发展其个性的作用。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我校教师的作业设计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生作业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课内外作业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完成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设计作业的问题,检查及批改的措施。

2、有效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目前,作业的内容局限于书本以及一些教辅用书。教师要抓住知识的内涵与生活的实践以及社会发展的态势的关系来开发作业资源,体现作业要求的分层性,作业内容的丰富性,作业形式的多样性。

3、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策略。包括作业的可操作性、实效性的调整措施。

4、评价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策略。包括老师设计方面和学生反馈情况的评价策略,力求在评价时体现人文性、丰富性,努力起到激励与激趣作用。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有效作业设计的内容及方法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行动研究法:一边研究一边实施,探索有效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

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5、个案研究法:教师在班里选择典型个体,进行跟踪考察、记录、分析和研究,及时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以点带面地形成共性策略。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研究思路与步骤

课题实施以来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 主要任务:

1、实验前有关资料的、信息的收集、整理等,对课题论证与申报。 2、成立课题组,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组建子课题研究小组:从科研能力、科研兴趣、组织能力和工作热情三个角度出发,陈焕谏为组长,江少姬、陈艳霞为组员。

3、加强理论学习与专题知识培训: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出发,认真学习新课标、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积极了解和探讨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4、确定研究对象:选择三——六年级为研究实验班。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 主要任务:

1、围绕课题内容进行研究。

(1)中高年段学生作业现状的调查研究:设计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存在情况。 (2)品德与社会作业资源的开发研究: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和竞赛活动,专题研讨有效作业的检测办法与任务等。

(3)适合农村学生的作业的有效性策略研究:作业的形式、学生的乐做程度、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情况进行探讨;资料收集整理;建立档案。 (4)学生作业的有效评价研究:对作业不同的评价方式进行探讨。

2、课题阶段总结:A)完成课题阶段总结报告。B)整理资料。C)补充完善课题方案,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D)校内开课、听课、评课等系列活动,在探讨中实践,在实践中发展。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1月至2015年2月)

主要任务:整理资料,形成成果,结题,提请结题鉴定,经验推广。 (二)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子课题成员在理论方面的专业学习较少,导致课题实施的方式难以把握,我们将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培训学习,或向专家、学者质疑,解疑。涉及到相关的课外作业可能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我们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使课题得以顺利进行。

八、预期的成果 成果名称 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论文集》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作业设计的策略研教学设计 2015年2月 究”教学设计集》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案例集》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作业设计的策略研声像资料 2015年2月 究”课堂教学录像集》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作业设计的策略研文集 究”学生、教师成长故事集》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作业设计的策略研 究”作业设计成果汇编》

九、课题的组织与管理

1.组织保障:成立以陈焕谏为组长的小课题实验研究小组,江少姬、陈艳霞为组员,在形成点上经验的基础上深化推广,在校内开展群众性的行动研究活动。 2.制度保障:学校建立《教师理论学习制度》《课题研究交流制度》等,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试验研究活动,切实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3.经费保障:学校自筹科研经费,优先科研开支。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研究报告 2015年2月 论文 2015年2月 案例 2015年2月 2015年2月 2015年2月 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德育专家鲁洁老师也指出,必须深入研究课程转化为生活的具体机制,要开通课堂走向课外生活的品德践行渠道。《品德与社会》需穿上\务实的鞋\迈向课外作业常态化、艺术化之旅,教师应巧妙设计作业,提升作业品质,以使学生更自主、生动、活跃地参与并努力完成作业,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使学生的精神完成内蓄—发酵—发育—丰满的历程。

成为学生热爱生活的载体,成为学生体会亲情的家园,成为学生学会做人的渠道,这样才能在课程实施中自觉的、有意识的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才能把课程带出课堂,使课程延伸、扩展到课堂之外,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