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4:50: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最新整理初三数学教案中考数学复习第5单元第21
课时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第五单元三角形
第21课时等腰三角形及直角三角形 教学目标 考试目标
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个. 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的条件;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个三角 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
3.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 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教学重点
1.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2.学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3.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4.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相关性质. 5.学会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性质与判定方法. 教学过程
一、体系图引入,引发思考 二、引入真题、归纳考点 例1( 菏泽)如图,△ABC与
△A′B′C′都是等腰三角形,且AB=AC=5,
A′B′=A′C′=3,若∠B+∠B′=90°,则△ABC 与△A′B′C′的面积比为(A) A.25:9B.5:3C.D.
解析解:过A作AD⊥BC于D,过A′作A′D′⊥B′C′于D′, ∵△ABC与△A′B′C′都是等腰三角形, ∴∠B=∠C,∠B′=∠C′, BC=2BD,B′C′=2B′D′,
∴AD=AB sinB,A′D′=A′B′ sinB′, BC=2BD=2AB cosB,
B′C′=2B′D′=2A′B′ cosB′, ∵∠B+∠B′=90°,
∴sinB=cosB′,sinB′=cosB,
∵S△BAC=0.5AD BC=0.5AB sinB 2AB cosB=25sinB cosB,
S△A′B′C′=0.5A′D′ B′C′=A′B′ cosB′ 2A′B′ sinB′=9sinB′ cosB′,
∴S△BAC:S△A′B′C′=25:9.故选A. 例2( 苏州)如图,在△ABC中,
AB=10,∠B=60°,点D、E分别在AB、BC上, 且BD=BE=4,将△BDE沿DE所在直线折叠得 到△BDE(点B在四边形ADEC内),连接AB, 则AB的长为________.
解析过点B′作B′F⊥AD,垂足为F,因为BD=BE=4,∠B=60°, 所以△BDE是等边三角形.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B′=BD=4,
∠BDE=∠B′DE=60°,所以∠ADB′=60°,所以在Rt△B′FD中, DF=2,B′F=.因为AB=10,所以AF=4, 所以
例3( 西宁)如图,OP平分∠AOB,∠AOP=15°, PC∥OA,OA⊥PD于点D,PC=4,则,PD=2.
解析过点P作PE⊥OB于点E.∵OP平分∠AOB,∴PD=PE, ∠AOB=2∠AOP=30°.∵PC∥OA,∴∠ECP=∠AOB=30°, ∴PE=0.5PC=2,∴PD=PE=2.
例4( 江西)如图是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已知AB=8, AD=7,E为AB上一点,AE=5,现要剪下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 (△AEP),使点P落在长方形ABCD的某一条边上,则等腰三角形 AEP的底边长是.
解析据题意,如果点P落在AD边上, 则AE=AP=5,底边长PE2=AP2+AE2=52+52=50, PE=;如果点P落在DC边上,则底边长
AE=5;如果点P落在BC边上,则两条腰AE=EP=5, 所以
所以等腰三角形AEP的底边长是或5或.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同步导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