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92页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8 20:00: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7.标准工作曲线不过原点的可能的原因是………

A.显色反应得酸度控制不当 B.显色剂得浓度过高 C.吸收波长选择不当 D.参比溶液选择不当

8. 某钢样含Ni的质量分数为0.12%,用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ε=1.3×104L.mol-1.cm-1)进行测定。若试样溶解后转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在470nm波长处用1.0cm吸收池测量,希望此时的测量误差最小,应称取样品______ [Ar(Ni)=58.69]。 A 1.60g B 0.16g C.0.14g D.1.4g

9.用硅钼蓝法测定SiO2,以一含有SiO20.020mg 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测得另一含0.100mgSiO2标液的透射率T为14.4%,今有一未知溶液,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得透射率为31.8%,该溶液中SiO2的质量(mg) 为____。 A.0.067 B.0.14 C.0.67 D.0.014 10.已知KMnO4的ε545=2.2×103,计算此波长下浓度为0.002%(m/V)KMnO4 溶液在3.0cm吸收池中的透光率。若溶液稀释一倍后,透光率为_______。[M(KMnO4=158.03,c=1.27×10-4mol/L) A. 15%, B. 38% C.85% D. 62% 11.以丁二酮肟光度法测定镍,若镍合物NiDX2的浓度为1.7×10-5mol/L,用2.0cm吸收池在470nm波长下测得透光率为30.0%。络合物在该波长下的摩尔吸光系数为_____。 A. 1.5×104L.mol-1.cm-1 B.1.5×105L.mol-1.cm-1 C.1.5×106L.mol-1.cm-1 D.1.5×103L.mol-1.cm-1

12.用吸光度法测定含有两种络合物x与y的溶液的吸光度(b=1.0cm),获得下列数据: 溶液 浓度(mol/L) 吸光度吸光度A2(365nm) A1(285nm) X 5.0×10-4 0.053 0.430 Y 1.0×10-3 0.950 0.050 X+Y 未知 0.640 0.370 未知溶液中X和Y的浓度分别为: A.6.3×10-5mo.L-1,4.0×10-5moL.L-1 B.6.3×10-4mo.L-1,4.0×10-4moL.L-1 C.4.0×10-5moL.L-1 ,6.3×10-5moL.L-1 D.4.0×10-4moL.L-1 ,6.3×10-4moL.L-1 13. 有两份不同浓度的某一有色络合物溶液,当液层厚度均为1.0cm时,对某一波长的透光率分别为:(a) 65.0%;(b)41.8%,该两份溶液的吸光度A1,A2分别为_____。

A.A1=0.387, A2=0.179 B.A1=0.379 , A2=0.187 C.A1=0.187, A2=0.379 D.A1=0.179 , A2=0.387

14. 以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Fe(II),称取试样0.500克,经处理后,加入显色剂,最后定容为50.0mL,用1.0cm吸收池在510nm波长下测得吸光度A=0.430,试样中铁的百分含量为____。(ε545=1.1×104)

A. 0.22% B. 0.022% C. 2.2% D. 0.0022

15. 在分光光度法中,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2%)的透光率T范围是:

51

A. 0.1~0.2; B. 0.2~0.8; C. 0.15~0.65; D. 0.15~0.368。

16、某一物质的溶液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当物质的浓度增加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λmax增大 B. k增大 C. T增大 D.A增大

?VO217、钒酰离子与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显色后在一定波长下测得溶液的

透光率为40.0%,则其吸光度为:

A.0.796 B.0.199 C.0.398 D.0.301 18、有色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面因素有关的量是:

A. 比色皿厚度 B. 有色配合物浓度 C. 配合物颜色 D. 入色光波长 19、摩尔吸光系数的单位是:

A. mol.L-1.cm-1 B..cm.mol.L-1 C.L.mol-1.cm-1 D.L.cm.mol.-1

4?1?120、某钢样中含镍0.12%,已知某显色剂与之作用后??1.3?10L?mol?cm,试样溶解后转入100ml容量瓶中,显色,加水稀释至刻度。取部分试液于470nm波长处测定,比色皿为1cm,如欲使A=0.434,应称取试样多少克?(已知镍的分子量为58.69)

A.0.63mg B.1.63mg C.2.63mg D.3.63mg

答案:ABDAC,DDBAB,ADCBB,DCDAB

第八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练习题及答案

1. 原子吸收光谱是由下列哪种粒子产生的?

A) 固体物质中原子的外层电子 B) 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 C) 气态物质中激发态原子的外层电子 D) 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内层电子 2. 原子吸收光谱线的多普勒变宽是由下面哪种原因产生的? A) 原子的热运动 B) 原子与其它粒子的碰撞 C) 原子与同类原子的碰撞 D) 外部电场对原子的影响 3. 原子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

A) 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的能量 B) 产生紫外光

C) 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D) 产生具有足够浓度的散射光 4. 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52

A) 阴极材料 B) 阳极材料 C) 填充气体 D) 灯电流 5. 非火焰原子吸收法的主要优点为:

A) 谱线干扰小 B) 稳定性好 C) 背景低 D) 试样用量少 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分光系统有系列各部件组成,其中关键的部件是 A) 入射狭缝 B) 平面反射镜 C) 色散元件 D) 出射狭缝 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的物理干扰可用下面的哪种方法消除? A) 释放剂 B) 保护剂 C) 扣除背景 D) 标准加入法 8.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的背景干扰表现为哪种形式?

A) 火焰中被测元素发射的谱线 B) 火焰中干扰元素发射的谱线 C) 火焰中产生的分子吸收 D) 光源产生的非共振线

9.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时,以0.1mg/mL铅的标准溶液测得吸光度为0.24,如以置信度为2,其检出限为(测定20次的均方误差为0.012): A) 1ng/mL B) 5ng/mL C) 10ng/mL D) 0.5ng/mL

10. 原子吸收的仪器构造是:

A.光源_单色器_吸收池_检测器 B.光源_单色器_吸收池_单色器_检测器

C.光源_吸收池_单色器_检测器 D.光源_单色器_吸收池_单色器_检测器

1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光源发射谱线的半宽度应

A. 远大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 B. 等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 C. 远小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 D. 等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的二分之一

E. 等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的二倍 12. 原子吸收谱线宽度主要决定于

A. 自然变宽 B. 多普勒变宽和自然变宽 C. 多谱勒变宽和压力变宽 D. 场致变宽 13.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吸光物质是

A. 火焰中各种原子 B. 火焰中的基态原子

C. 火焰中待测元素的原子 D. 火焰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

14.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测定元素的灵敏度、准确度及干扰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空心阴极灯 B.火焰 C.原子化系统 D.分光系统 15. 原子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

A.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的能量 B.在广泛的光谱区域内发射连续光谱

53

C.发射待测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的特征共振辐射 D.产生紫外线 16. 火焰原子化器通过改变( )和( )控制火焰温度

A. 火焰种类 燃助比 B. 电流 电压 C.火焰种类 电流 D. 火焰种类 电压

17. 火焰原子化器包括( )( ) 部分

A. 乙炔气 燃烧器 B.雾化器 燃烧器 C. 空心阴极灯 燃烧器 D. 乙炔气雾化器

18. 在AAS法中,石墨炉原子化法与火焰原子化法相比,其优点是 A. 背景干扰小 B. 灵敏度高 C. 重现性好 D. 操作简便 19.表示原子吸收线轮廓的特征值是 A. 积分吸收 B. 峰值吸收

C. 中心频率与半宽度 D. 主共振线 E.基态原子数

2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光,通过样品的蒸气时,被蒸气中产生待测元素的下列哪种粒子吸收,由辐射特征谱线光被减弱的程度,求出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A.原子 B. 激发态原子 C. 离子 D. 分子 E. 基态原子 答案:BACDD,CDCCC,CCDCC,ABBCE

第九章 气相色谱练习题和答案

1.气相色谱法中,调整保留值反映了哪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A. 组分与载气 B. 组分与固定相 C. 组分与组分 D. 组分与载气和固定相

2. 在气谱法中,对大多数有机化合物有很高灵敏度的检测器是 A. 氢焰检测器 B. 电子捕获检测器 C. 火焰光度检测器 D. 氮磷检测器 3. 色谱法中两组分分离的先决条件是

A. 分配系数K不等 B. 色谱峰要窄

C. 分子扩散要小 D. 填充物颗粒要细且均匀 4. Van Deemter方程中,分子扩散项 A. 与载气平均线速度成反比 B. 与气体扩散路径弯曲因数成反比

C. 与组分在载气中扩散系数成反比 D. 与担体粒度直径成正比 E. 以上都不是

5. 用GC法分析水果、蔬菜中有机氯残留量宜用( )。 A.TCD B.FID C.ECD D.FPD 6.车间空气中CO含量的测定用( )。 A.TCD B.FID C.ECD D.FPD

7.用GC分离一混合物时,其中有的组分不出峰,对某一组分进行定量时,宜用

54

( )。

A. 内标法 B. 归一化法 C.直接比较法 D.标准曲线法 E.增加峰高法 8.在没有纯标准品时采用上述哪种方法进行定性分析( )。

A. 内标法 B. 归一化法 C.直接比较法 D.标准曲线法 E.增加峰高法 9. GC法中的定性依据( )定量依据( )。

A..保留值 峰面积(峰高) B. 峰面积(峰高) 保留值 C. 峰面积(峰高) 区域宽度 D. 保留值 区域宽度

10.在GC中n只能反映色谱柱对( )的分离效能,而不能反映( )的分离程度。

A.相邻两组分 某一组分 B. 某一组分 相邻两组分 C.几种组分 相邻两组分 D. 相邻两组分 几种组分 11. GC检测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

A. 检出限、灵敏度和板高 B. 分离度、基线和保留值 C. 标准偏差、半峰宽和保留值 D. 半峰宽、灵敏度和保留值 12. 在气相色谱法中,TCD是指

A.毛细管色谱柱 B. 色谱固定相 C. 电子捕获检测器 D. 热导检测器 E.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13. 对于气相色谱内标物的选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被测组分的分离度越大越好 B.加入量应接近于被测组分 C.应选样品中不存在的物质 D.应与被测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接近 E.不与待测组分发生化学反应

14. 某GC谱图中两色谱峰的tR分别为3.5min和4.8min,峰底宽分别为0.8min和1.0min,则两峰的分离度为

A.0.77 B. 1.44 C. 3.24 D. 9.2 15.在气相色谱法中,用于乙醇测定的固定相为

A. 角鲨烷 B. 聚乙二醇-20M C. 甲基硅油 D. 邻苯二甲酸二壬酯 16. 气相色谱最常用的流动相是

A. 空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气 D. 乙炔气

17. 试样混合液中仅含有甲醇、乙醇和正丁醇,测得峰高分别为8.90cm、6.20cm和7.40cm,已知fih分别为0.60、1.00和1.37,各组分的组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A.w甲醇=24.63% w乙醇=28.60% w正丁醇=46.77% B.w甲醇=28.60% w乙醇=24.63% w正丁醇=46.77% C.w甲醇=46.77% w乙醇=28.60% w正丁醇=24.63% D.w甲醇=46.77% w乙醇=24.63% w正丁醇=28.60% 18.在一根2m长的硅油柱上,分析混合物得到以下数苯和甲苯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25min和2min,半峰宽分别为6s和8s,死时间为10s,色谱柱对每个组分理论塔数和理论塔板高分别为:

A. n苯=866 H苯=1.6mm n甲苯=1247 H甲苯=2.3mm B. n苯=1247 H苯=2.3mm n甲苯=866 H甲苯=1.6mm C. n苯=866 H苯=2.3mm n甲苯=1247 H甲苯=1.6mm D. n苯=1247 H苯=2.3mm n甲苯=800 H甲苯=1.6mm 19. 18题中两组分的相对保留值r21为:

A. r21=2.7 B. r21=1.0 C. r21=2.0 D. r21=1.7 20. 上题中,两组分的分离度为:

A. R=3.2 B. R=4.2 C. R=5.2 D.R=2.2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