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农村小学数学讲评课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36: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洲练的状况,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修养与综合素质。大多数农村小学远离现代化城市,地处偏远山乡,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信息闭塞,学教学设施不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溃乏,师资配备不齐。另外,农村小学生一般自身还存在基础差、知识面窄、自学能力差、对数学不感兴趣、缺乏动性等弱势。那么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到底要如何才能上好讲评课,在进行数学教学讲评课的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原则、措施,下文拟就此做初步探讨。

[9]

4.1 讲评及时准确性原则,合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及时讲评、及时反馈,效果才显著,这种做法的原理类似于程序教学法中的小步子教学。讲评的好坏还依赖于反馈信息的准确,奥苏贝尔指出:“影响学生的惟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10]

因此,教师讲评前要做好精心的统计分析以及准备,对有创见的解法及相应的学

生教师要心中有数,对典型的错误要找出错误症结。估猜学生受阻环节,这样上课时就可针对错误给予恰当的讲解。

另外,基于最近发展区原理,教师所选择的问题和安排的活动不但要适合于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更要考虑到促进学生的思维向下一个思维阶段发展。所以,讲评课中教师不应过于拘泥,对解法尚多的试题,要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和层次,因势利导注意与学有余力的学生探讨或指出不同解法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我们在讲解有关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答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复杂的式子,此时如果运用换元法解答会显得非常之简单。而在七年级的教材(北师大版)以及课程标准中,并没有要求学生掌握换元法。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于换元法的理解极为困难,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却可以轻松的掌握这种思想方法。所以,教师应该适当地对换元法进行讲解,同时要考虑到听不懂此种方法的学生,找到其中时间、精力的平衡点。

4.2 以激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激励应贯穿所有教育的始终,更应贯穿讲评课的始终。

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习科目。经调查,大多数农村小学生都不喜欢数学,觉得它难学。[11]每当测试后,总有部分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受挫。同时,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因此,在讲评课上。教师应尽量满足学生的这种欲望,充分肯定学生答题中的优秀品质和成功的解答方法和经验,表扬、激励应贯穿整个讲评课的始终,而且表扬面要尽可

能的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热情。对成绩好、进步快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其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把他们的答卷优点加以推广,如卷面整洁、解题规范;思路清晰、思维敏捷;解法有独到之处、有创意等,供其他同学效仿、借鉴。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要和他们一起寻找原因,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奋起直追。同时要善于挖掘他们在解答中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给予特别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也能在赞扬中获得满足的愉悦,对他们的解法要肯定正确的部分,指出错误的地方,分析出错的原因和根源,并和他们一起研究该怎样做才可以修正为正确的答案,增强其信心,激发其兴趣,消除其压抑感,增强成功感。对那些仍没有进步的所谓“差生”,在课堂上也不能严厉指责甚至谩骂,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问进行单独辅导。总之,讲评课要以赞扬、肯定为主基调,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切忌出现“这道题(这类题)都讲过多少遍了,你(们)怎么还不会?”等类似话语,使学生懂得“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

4.3 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讲评课由谁来讲,谁来评?学生参与的度如何?……笔者认为必须贯彻新课改精神,发扬教学民主,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其主体是学生,教学效果也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和实践才是最有效的。讲评课同样可以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中优化知识、发展技巧、提高能力。如让学生试着订正试卷、讨论存在的问题,试着分析错误的原因。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对学生普遍存在难以理解的问题,可分解为一系列相关的子问题,给学生一些“台阶”,让学生在引导、启发下通过思考、讨论,逐步解决这些问题而“上楼”。从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做、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格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讲评课的主人。正如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所提到的,“一个好的教师应当懂得并且传授给学生下述看法,没有任何问题是可以解决得十全十美的,总剩下些工作要做,经过充分的探讨和钻研,我们总能提高自己对这个解答的理解水平”。所以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讲评课的积极性,这样,既可以达到巩固已学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目的,又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4.4 引导完善知识经纬,形成系统知识

知识的发展和形成,总是不断地从特殊到一般,又站在推广了的一个高度去讨论特殊的一个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一个的系统,而一个又一个的系统,让又形成更概括更大规模的系统,这是数学的本质表现。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在于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而数学认知结构是由数学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知识总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只有掌握其中的规律,才能把握内在的灵魂,做到知识越学越少,真正的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因此,讲评课中要注意让每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总是以系统中的知识的面貌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去把握知识,八方联系,从而发现知识是那样的盘根错节,且浑然一体,到后来,知识好像在手心里,了若指掌,不再是那堆瓦砾,那一片望而生畏的戈壁滩,而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因此,讲评课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经纬交织、融会贯通的知识网络。

4.5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文化知识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学习实践中运用,以提高获取知识的速度和效益。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活动都要依赖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因为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主动接受知识的良好行为习惯时,才能主动参与教与学的活动中来,才能更好地形成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在数学讲评课中,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总结,向学生传授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使其终生受益。讲评课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因为学生经历测试的得失之后,体会更深,就会更加关注自己在平时学习数学的行为习惯。讲评课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积极努力的应用讲评的机会。

4.6 精心设计课堂,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马赫穆托夫认为:课的结构是作为一种有益的组织活动,作为一种指示和标准理论而被人们理解和应用的。“教无定法”而贵在得“法”,每种课型都有它的课堂教学体系,否则课堂教学中就会带很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结构松散,教学目标不能落到实处。讲评课同其它课型一样,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并不是简单“对答案”的体力劳动课。教师要想方设法优化讲评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的实效。那么有效的讲评课教学体系应该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一堂好的数学教学讲评课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4.6.1 讲评前,做好分析总结

作业或试卷批改后,在讲评之前,教师应对各种类型的错误进行分类统计,并找出比较典型,通过了解学生等各种途径找 致错原因:对于一题多解,或解法独特,具有创新性的也应予以记录,讲评时提供给学生,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思维。对于大家出现的共性错误,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加深记忆。可以说,做好讲评前的分析总结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

4.6.2 讲评时,切忌面面俱到,要有重点、有针对性

通过讲评课,学生应该掌握试卷的全部内容,老师希望解决全部问题。愿望是好的,但愿望与现实之问往往总是相隔一段距离。第一,学生一堂课接受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讲得太多,学生不可能全部消化。第二,有些问题不带有普遍性,引不起多数学生的兴趣,教师一直的讲下去,学生容易产生疲倦;第三,学生解错题的原因有多种,老师并非都能考虑到,也不是靠讲解都能奏效的。讲评课就要做到有针对性:共性问题加大力度,师生共同解决;对那些个例错误,学生自己找原因,写在纠错本上,作为复习资料。

4.6.3 讲评后,要进行适当的专项训练

为了避免“旧病复发”,在讲评后,针对学生产生的错因,教师应精选练习题补充练习,限定时间进行一些专项训练,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评和针对性的训练,真正达到纠正错误弥补不足,起到学习的巩固提高目的。例如,在试卷讲评课中讲解了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的“配套问题”以后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这样绝大多数人在下次在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时就能很快的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5. 结语

一般意义上看来,讲评课似乎带着应试教育的色彩。我想这也是很多教师不愿意提及或是不乐意研究此种课型的一个原因之一。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试能力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素质教育并不讳言应试能力的提高只是在我们实施日常教育中,不要片面或过分夸大地渲染这种能力的意义,不要把它放在中小学教育中绝对至高无上的地位,不至于形成一种畸形的教育。而且, 缺少了对应试能力内容的教育,也绝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所以, 我们大可不必在一提及应试能力或是与应试能力有关的教学时,便将它与应试教育混为一谈。讲评课较其类型的课而言可能更重视学生解题能力、应试技巧等应试能力的提高,表明看来似乎难以体现新课程教育改革的理念。但应试能力教育不等同于应试教育。在实施新课

程改革, 我们无需回避有关考试的内容,讲评课应该讲评课的天地,讲评课也应该有讲评课的精彩。

参考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忠慧.讲评课研究述评[J].江苏教育研究,2011,(5):53-57.

[3] 胡磊,张彩华.应用“交流一自否一引申提高”模式,提高数学讲评课的效率[J].数学教育研究,2007,(4):13-14.

[4] 张雪芹.如何上好化学总复习中的讲评课[J]小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6):21-22.

[5] 李喜云.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讲评课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 陈祖强.对小学数学讲评课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学,2011,(12):131.

[7] 王振中.数学讲评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小学数学杂志(初中),2005,(4):13-14. [9] 孟旭,樊香兰.试述“新课改”在农村实施的阻力[J].中国农村教育,2004,(1):1-3. [10] 徐海燕.新课程新理念下的数学讲评课[J].中国教育现代化,2005,(1):68. [11] 郭占军.浅谈如何搞好农村小学数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6):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