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21:40: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作者:徐琳
来源:《亚太教育》2015年第16期
摘要:“减负”是见仁见智的话题,在教育研究与决策上,“减负”急需寻找破题突破口,本文通过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梳理,发掘其社会背景,寻找其未解的矛盾根源,从教育行政管理的角度为进一步推动减负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课业负担;减负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072-01
“减负”一直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长期以来,从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中小学校长一直致力于采取各项措施来“减负”,但由课业负担过重引起的负面影响并没有根除。伴随着基础教育转型期从教育价值到教育质量观都愈发注重教育对人本身的价值追求,以及关注人全面而多样发展的全面质量,“减负”再一次进入公众视野,且势在必行。 一、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所指 (一)“课业负担”的内容判定
“课业负担”属于中性词,即课业负担本身的存在是必然的、合理的,需要反对的是课业负担过重的教育,课业负担过重属于研究范畴。“课业负担”应该是包括学校教师和家长在内的所有外界施加给学生学业有关的负担。它是一个心理概念、相对概念和抽象概念,一般不能够直接观察,需要借助其他更容易观察的具象特征,如做作业时间、心情是否烦躁等来推测课业负担重与否。它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因人而异,与有无学习兴趣和承受能力差异有很大关系。每个学生由于其学习能力不同,所承受的学习量也不同,对学习负担的感受也不同。我们要研究的不是针对每个具体的学生的,而是普通教育学习负担,学生承受的一致的、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减负”的目标所指
“减负”针对的是造成孩子心理负担(学习焦虑等)、生理负担(睡眠不足,体质下降等)以及异常行为(如课业压力大而自杀)的难度大、量大、单一机械的重复性训练过频。减负工作首先是以“减少”作为标准,这是对量的确定。随着减负工作的进一步推行,不仅是“减少”的问题,还要“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质的发展。“减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的积累减少后,要取得一样的结果,必须提高效率,即减负不减质,减负增效。教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以片面抓成绩、牺牲健康为代价,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减负”也要有减有增,开齐开全课程,增开特色选修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减负”的近期目标是教育的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衡优质发展,长期目标是办人民满意教育,要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乐学、全面发展。
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分析 (一)课业负担过重的社会原因
几千年的儒家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其中对教育观的引导,正效应是崇尚知识、重视教育,而负效应则是“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把读书学习当作获取利益的捷径。传统文化因素加上现实国情的诏示,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相对有限,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占有和追逐的利益驱动,成为加重中小学课业负担的一个深层的社会文化因素。“减负”不只是教育问题,它还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教育的发展建立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与社会发展水平相统一。在当下经济社会转型变革的背景下,经济转型的负面影响导致教育制度的失效,教育功能的偏离,学校育人目标的缺失,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扭曲。这些问题的症结,急需寻找到问题突破口,课业负担过重成了矛盾焦点。 (二)课业负担过重的矛盾根源
“减负”实际上是政府、学校、家长三方利益主体的博弈,是三者想法的不一致。主要聚焦点就是学习时间与教学质量,在校时间与升学率,教学质量与升学,一对对矛盾的统一体,要共同经受时间减少、质量不变的考验。而每个主体的利益驱动又不一致,导致三者在统一的行动中,三方不是统一形成合力,而是倾向自己利益驱动方向,使得整体工作进度进展缓慢而又有反复。
三者能达成共识的是教育质量的提高,而在学校的学习时间这个条件不变,只能依靠效率的提升。“减负”难以有效落实的原因在于,硬性规定条件下,学校不能马上提升教学效率,学校与教师不适应,主体导向升学的要求又未发生变化,家长补课的惯性思维,学校教学已经不直接影响学生成绩高低,学校在提升教学效率方面动力不足,也使得这个问题悬而未决,进入怪圈。
三、对策及建议
减负工作通过“减负令”能够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有群众关心的重难点问题尚未破解。现阶段从教育行政管理的角度,建议如下: (一)聚焦课堂教学效率
1.明确管理主体。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教科研部门组织,学科教研员具体实施。并将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列入教科研部门和学科教研员的常规工作。教科研队伍应该走到教学改革和管理的阵前,统筹教育教学全过程,与目前的学科教学指导工作同步、并轨、一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加强教学常规检查。教科研部门应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教学常规检查,采取全面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从教学环节入手,重点关注每个环节的规范性和质量。
3.做好配套服务。市级教科研部门围绕各年级、各学科的重难点,组织全市教师开展集体备课。以网络课程为媒介统筹优质课程资源,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制网上学生作业管理系统,实现个性化作业管理。 (二)强化监督与保障机制
1.加强督查,设立暗访组。教育主管部门联手“推门听课”,严查课表的落实情况,并加大杜绝有偿补课的工作力度。
2.拓宽社会监督渠道,提高教育社会化的透明度。通过媒体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影响力,科学指导家庭教育。
3.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注重评价结果的应用。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监测及减负工作评价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注重对结果的科学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4.资金、师资等多项措施,合力保障减负实效。设立专项发展资金,表彰奖励减负工作成效明显的区县。引进教师倾斜音体美学科,防止因师资不足而难以开齐开全课程。通过媒体的广泛持续宣传,让社会和家长转变观念,理解支持并主动为孩子减负。 (作者单位: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参考文献:
[1]胡卫.减负新攻略[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6).
[2]杨兆山,陈旭远.关于普通教育学习负担问题的理性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