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4.1练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4/24 9:33: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09教育网 www.309edu.com

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 ①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②排闼(tà):推门,撞开门。闼,宫中小门,泛指门。

诗的后两句采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后两句诗,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山水写得有情有趣。(任答两种)“一水”对“两山”,整齐美观,音律和谐。山水本是无情之物,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保护爱惜之情,山对水有一种友爱之情,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水人的情思,构思极其巧妙,令人叫绝。水环绕绿色农作物,用绿色代指植物,突出了植物的翠绿与景致的优美。(结合诗句分析两种修辞手法)

[读懂诗歌] 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①淮山:淮河一带的远山。②淀:即“靛”,深蓝色染料。

这首散曲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修辞:①比喻,全曲几乎句句设喻,一句一景,千姿百态,气象雄伟。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④排比,开头四句写长江、淮山、江帆和山泉,四个排比句,给人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⑤夸张,如“白如练”“青如淀”“疾如箭”“飞如电”等,既是比喻又有夸张。

思想感情: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读懂诗歌] 万里长江犹如一条长长的白色绸缎伸向远方,淮河两岸青如靛的远山连绵

309教育资源库 www.309edu.com

309教育网 www.309edu.com

起伏;江上的片片帆船急速地行驶着,如同离弦的箭,山上的清泉从高耸陡峭的悬崖上飞奔而下,仿佛迅捷的闪电。道道晚霞都变成了露气,一弯新月宛若刚刚展开的扇子。从塞外归来的大雁在高高的天上一字排开,宛如一条细细的丝线。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光》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 ①该词是作者中年退居江西上饶时所作。②《阳关》:古琴曲《阳光三叠》的简称,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为主要歌词。

本词是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请找出并赏析。要求不少于两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反问。“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强调从古至今遗憾太多,可以悲伤的不只是离别,自然过渡到对世路艰难的感慨。②双关。“风波恶”“行路难”运用双关手法,表面上指友人可能遇到的水上风波和陆路艰险,实际上是暗示人生路上的风波和坎坷。③用典。一是用《阳关三叠》,突出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二是“且加餐”,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末句“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用以自我劝慰;三是“别有人间行路难”,语出李白《行路难》,突出世路艰难。④反语。作者一生都志在收复中原,却受朝廷打压,壮志难酬,反说满腔报国之情是“功名馀事”,愤激之情溢于言表。

[读懂诗歌]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多余的事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几千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人生路更艰难。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9教育资源库 www.309edu.com

309教育网 www.309edu.com

[答案] ①首联和尾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出本诗要表达的情感对象,即诗人对人生的理解。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只能留下浅浅的痕迹。

[读懂诗歌] 人生在世,或为了谋生,或为了读书、做官,东奔西走,像是什么呢?像随处乱飞的鸿雁,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它在这块雪泥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雁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确定性。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你还记得当时前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①韦苏州: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读懂诗歌] 《秋斋独宿》:山中明月皎洁如烛光相伴,夜风夹霜不时吹动静寂的竹叶。深夜里,在树上栖落的鸟突然惊起,窗前的人独自入眠。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冷冷的月光侵蚀着残烛,竹林深处传来潇潇雨声。被惊飞的山鸟不时传来一声鸣叫,寒枝已不能栖息了。

6.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完成题目。

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09教育资源库 www.309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