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四川省考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及答案解析(8.26)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0:04: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下半年四川省考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及答案解析(8.26)

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

[省考行测题] 一、常识判断

1.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 A.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B.增加对农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C.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D.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增加农民收入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

2.时间怀有一种公平的道义,对它所拿去的,它会给我们其他补偿。它夺去了我们肢体和精神的灵活,却给予我们安静和安详。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无所谓浪费时间 B.耽误的时间可以得到补偿

C. 不具有灵活的肢体和精神的人能获得安宁 D.可以补偿青春活力流逝的是晚年的宁静 三、判断推理

3.某地有一名热心的理发师,他只给村子里的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而村子里所有不为自己理发的人都来找这位理发师理发,则这位理发师( )。

A.给自己理发 B.叫人为他理发 C.从不理发 D.不存在这样的人 四、数量关系

4.在一条长12米的电线上,红、蓝甲虫在8:20从左端分别以每分钟l3厘米和11厘米的速度向右端爬去,黄甲虫则以每分钟15厘米的速度从右端向左爬去,红甲虫在什么时刻恰好在蓝甲虫和黄甲虫的中间?( )

A.8:55 B.9:00 C.9:05 D.9:10

5.甲、乙、丙三名搬运工同时分别在三个条件和工作量完全相同的仓库工作,搬完货物甲用10小时,乙用12小时,丙用15小时,第二天三人又到两个较大的仓库搬运货物,这两个仓库的工作量也相同,甲在A仓库,乙在B仓库,丙先帮甲后帮乙,结果干了16小时后同时搬运完毕,问:丙在A仓库做了多少小时?( )

A.3 B.4 C.5 D.6 五、资料分析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6-10题。

2014年,全国共有学前教育学校19.9万所,专任教师166.3万人,在校学生数3894.7万人,分别比2010年增长32.0%、45.4%和30.8%。2014年,全国城市公办幼儿园有1.5万所,比2010年增长57.8%,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为67.5%,比2010年提高10.9个百分点,持续接近《纲要》目标。

2014年,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00%,比2010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7%,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100%。

2014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6%,比2010年提高3.5个百分点。普通高中专任教师达162.9万人,比2010年增加11.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任教师也持续增加。

2014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933所,比2010年增加227所。专任教师有4.6万人,招生人数6.6万人,均较2010年有所增加。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在校学生数为37万人,未入学学龄残疾儿童人数逐年减少,2014年为8.4万人,比2010年减少6.1万人。

6.2014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数量较2010年增长了:( )。 A.9.6% B.11.7% C.13.3% D.16.2%

7.2014年,全国城市公办幼儿园仅占学前教育学校的:( )。 A.6.6% B.7.5% C.9.6% D.10.4%

8.2010年,全国学前教育专任教师人数为:( )。 A.146.3 B.132.6 C.127.1 D.114.4

9.2014年,全国特殊教育领域,专任教师与招生人数比约为:( )。 A.1∶2 B.1∶1.4 C.3∶5 D.33∶23

10.根据资料,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2010年普通高中专任教师人数约为151.8万人

B.2014年未入学学龄残疾儿童人数比2010年大幅减少,减幅超过40% C.2010年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为78.4%

D.2010年,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约为97.4% 【参考解析】 1.【答案】 C

解析: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所以选择C.

2.【答案】D

解析:题干讲的是,岁月的流逝在带走一些东西的同时,会以另一种形式给予我们补偿。当我们在迟暮之年丧失了肢体和精神的灵活时,却获得了安静和安详。故本题答案选D。选项A、B的“浪费时间”、“耽误的时间”在题干中找不到相应的描述,不合文意。选项C,题干说的是因年老而丧失肢体和精神的灵活性的人,而不是所有“不具有灵活的肢体和精神的人”,故C也不合文意。

3.【答案】D

解析:首先假设理发师是不给自己理发的人,而陈述表明不给自己理发的人都来找理发师理发,结果是理发师给自己理发,与假设不符,所以假设不成立;再假设理发师给自己理发,又与陈述“只给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矛盾,假设亦不成立。所以,不存在这样的人,故选择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