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实验内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0:23: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实验一 仪器的认识、清点、洗涤、干燥和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牢记和遵守化学实验室规则、要求和安全守则。 2.认领、熟悉实验常用仪器。 3.掌握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

4. 掌握容量瓶和移液管等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溶液的配制方法。

二、实验步骤

1.认领仪器

按学生“实验仪器配备清单”逐一认识并检查、清点所领仪器,要求熟悉其名称、规格、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2.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1)将一些常规仪器(试管、烧杯、锥形瓶、量筒等)先用自来水刷洗,然后用洗衣粉(去污粉)或肥皂液刷洗洁净。用去污粉或洗衣粉刷洗仪器时,应先用水将仪器内外浸湿后倒出水,再蘸取少量去污粉或洗衣粉直接刷洗,再用水冲洗。其效果比用相应的水溶液刷洗要好得多,容易达到清洁透明,不挂水珠的要求。

(2)将洗净的试管、烧杯、锥形瓶等在气流烘干器上烘干。 3.仪器的正确使用及溶液的配制

(1)用水反复练习估量液体体积的方法直到熟练掌握为止。 取1 mL自来水,用小滴管滴入试管中,记录滴数并计算一滴大约是多少毫升,记下1 mL在试管的大约位置。

(2)用量筒从试剂瓶中取出5、10、20 mL溶液至50 mL烧杯中。反复练习,直至熟练。

(3)粗配0.02mol·L-1 NaCl溶液

计算粗配500mL 0.02mol·L-1 NaCl溶液所需NaCl固体的质量,粗称所需质量的NaCl固体于250mL烧杯中,加入100mL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将其转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入400mL水,摇匀即可。

(4)将(2)配制溶液准确稀释10倍

使用移液管移取25mL(2)配制的溶液于2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摇匀即可。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容量瓶、移液管的使用。

三、思考题

1.常用玻璃仪器可采用哪些方法洗涤?选择洗涤方法的原则是什么?怎样判断玻璃仪器是否已洗涤干净?

2.有哪些方法用于常用玻璃仪器的干燥?烤干试管时为什么要始终保持管口略向下倾斜?带有刻度的计量仪器为什么不能用加热的方法干燥?

3.取用固体和液体时,要注意什么?

实验二 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分析天平的基本操作和常用称量方法,为以后的分析实验打好基础。

2.经过称量练习后,要求达到:固定质量称量法称一个试样的时间在8 min内;递减称量法称一个试样的时间在12 min内,倾样次数不超过3次,连续称两个试样的时间不超过15 min。

3.培养准确、整齐、简明地记录实验原始数据的习惯,不可涂改数据,不可将测量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以外的任何地方,注意有效数字。

二、实验原理

参见“实验基本操作知识”部分。

三、试剂与仪器

1.电子天平,台秤,表面皿(1个),称量瓶(1个),烧杯(2个,50 mL),牛角匙。 2.Na2SO4(粉末)。

四、实验步骤

1.递减称量法(差减法)

称取0.3~0.4 g Na2SO4试样两份。

(1)取两个洁净、干燥的小烧杯,分别在分析天平上称准至0.1 mg。记录为m0和m0′。 (2)取一个洁净、干燥的称量瓶,先在台秤上粗称其大致质量然后加入约1.2 g试样。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其质量,记录为m1;估计一下样品的体积,转移0.3~0.4 g试样(约占试样总体积的1/3)至第一个已知质量的空的小烧杯中,称量并记录称量瓶和剩余试样的质量m2。以同样方法再转移0.3~0.4 g试样至第二个小烧杯中,再次称量称量瓶的剩余量m3。

(3)分别准确称量两个已有试样的小烧杯,记录其质量为m1′ 和m2′。 (4)参照表1的格式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实验结果。

(5)若称量结果未达到要求,应寻找原因,再作称量练习,并进行计时,检验自己称量操作正确、熟练的程度。

表1 称量练习记录格式

称量编号 m称瓶+试样/g m称出试样/g m空烧杯/g m烧杯+试样/g m烧杯中试样/g ︱偏差︱/mg Ⅰ m1 = m2 = ms1 = m0 = m1′= ms1′= Ⅱ m2 = m3 = ms2 = m0′= m2′= ms2′= 2.固定质量称量法

称取0.5000g Na2SO4试样两份。称量方法如下: (1)将一洁净干燥的表面皿放到天平秤盘上;

(2)待天平示数稳定后,按清零去皮重键,至天平示数为0.0000g;

(3)用药匙缓慢将药品放到表面皿上,直至天平示数与需要质量一致为止; (4)及时记录数据。

(5)另取一表面皿再重复上述操作。

五、思考题

1.用分析天平称量的方法有哪几种?固定质量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各有何优缺点?在什么情况下选用这两种方法?

2.在实验中记录称量数据应准至几位?为什么? 3.使用称量瓶时,如何操作才能保证试样不致损失?

实验三 滴定操作练习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滴定分析常用仪器的洗涤和正确使用方法。

2.通过练习滴定操作,初步掌握甲基橙、酚酞指示剂终点的确定。

二、实验原理

0.1 mol·L HCl溶液(强酸)和0.1 mol·L NaOH(强碱)相互滴定时,化学计量点的pH为7.0,滴定的pH突跃范围为4.3~9.7,选取在突跃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可保证测定有足够的准确度。甲基橙(简写为MO)的pH变色范围是3.1(红)~4.4(黄),酚酞(简写为pp)的pH变色范围是8.0(无色)~9.6(红)。

在指示剂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浓度的HCl溶液和NaOH溶液相互滴定时,所消耗的体积之比值VHCl/VNaOH应是一定的,即使改变被滴定溶液的体积,该体积比也不变。借此,可以检验滴定操作技术和判断终点的能力。

-1

-1

三、仪器与试剂

1.量筒(10 mL),试剂瓶(500 mL,1000mL),烧杯(250 mL),碱式滴定管(50 mL),酸式滴定管(50 mL),移液管(25 mL)。

-1-1-1

2.HCl溶液(6 mol·L),固体NaOH,甲基橙溶液(1 g·L),酚酞指示剂(2 g·L,乙醇溶液)。

四、实验步骤

1.溶液配制

-1-1

(1)0.1 mol·L HCl溶液 用量筒量取约8.5 mL 6 mol·L HCl溶液,倒入装有约490 mL水的1 L试剂瓶中,加水稀释至500 mL,盖上玻璃塞,摇匀。

-1

(2)0.1 mol·L NaOH溶液 称取NaOH固体2 g于250 mL烧杯中,加入蒸馏水使之溶解,稍冷后转入试剂瓶中,加水稀至500 mL,用橡皮塞塞好瓶口,充分摇匀。

2.酸碱溶液的相互滴定

-1

(1)用0.1 mol·L NaOH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2~3次,每次用5~10 mL溶液润洗。然后将NaOH溶液倒入碱式滴定管中,排出碱管尖嘴的气泡,将滴定管液面调节至0.00刻度。

-1

(2)用0.1 mol·L盐酸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2~3次,每次用5~10 mL溶液,然后将

盐酸溶液倒入滴定管中,排出酸管尖嘴的气泡,将液面调节到0.00刻度。

(3)在250 mL锥瓶中加入约20 mL NaOH溶液,2滴甲基橙指示剂,用酸管中的HCl溶液进行滴定操作练习。练习过程中,可以不断补充NaOH和HCl溶液,反复进行,直至操作熟练后,再进行(4)、(5)、(6)的实验步骤。

(4)从碱管放出体积在20~25 mL范围内的NaOH溶液于锥形瓶中,控制放液速率为

-1

每秒约3~4滴,加入2滴甲基橙指示剂,用0.1 mol·L 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记下读数。平行滴定三份。数据按下列表格记录。计算体积比VHCl /VNaOH,要求相对偏差在±0.3%以内。

-1

(5)用移液管吸取25.00 mL浓度为0.1 mol·L的 HCl溶液于250 mL锥瓶中,加2~3

-1

滴酚酞指示剂,用0.1 mol·L NaOH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静置30s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测定三份,要求三次之间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的最大差值不超过±0.04 mL。

3.数据记录与处理

(1)HCl溶液滴定NaOH溶液(指示剂:甲基橙)

滴定序号 记录项目 VNaOH / mL VHCl / mL VHCl / VNaOH 平均值VHCl / VNaOH 相对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 Ⅰ Ⅱ Ⅲ (2)NaOH溶液滴定HCl溶液(指示剂:酚酞)

滴定序号 记录项目 VHCl / mL VNaOH / mL n次间VNaOH 最大绝对差值/mL Ⅰ Ⅱ Ⅲ 五、思考题

1.配制NaOH溶液时,应选用何种天平称取试剂?为什么? 2.能否采用直接法配制准确浓度的HCl和NaOH溶液?为什么?

3.在滴定分析实验中,为何要用滴定剂润洗滴定管、用待移取的溶液润洗移液管?锥形瓶是否也要用滴定剂润洗?为什么?

4.HCl与NaOH反应生成NaCl和水,为什么用HCl滴定NaOH时以甲基橙作为指示剂,而用NaOH滴定HCl溶液时使用酚酞(或其它适当的指示剂)?

实验四 容量仪器的校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容量仪器校准的意义和方法。

2.初步掌握称量法和相对校准法分别校准滴定管、容量瓶和移液管。

二、实验原理

滴定管、移液管和容量瓶是实验中常用的玻璃量器,它们的准确度是实验测定结果准确程度的前提,国家对这些量器作了A、B级标准规定(参考§4.8)。对准确度要求较高的分析测试,应使用经过校准的仪器。

校准的方法有称量法和相对校准法。称量法的原理是,用分析天平称量被校量器中量入或量出的纯水的质量,再根据测定温度下纯水的密度,计算出被校量器的实际容量。

由于玻璃的热胀冷缩,在不同温度下,各量器的容积也不同。各种量器上标出的刻度和容量,是在标准温度20℃时量器的标称容量。但是,在实际校准工作中,容器中水的质量是在室温下和空气中称量的。因此必须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

(1)空气浮力对质量的影响; (2)水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

(3)玻璃容器的容积受温度的影响。

为了方便计算,综合考虑了上述的影响,可得出20℃容量为1L的的玻璃容器,在不同温度时所盛水的质量(见表5-14-1)。

-1

例如:某支25 mL移液管在18℃放出的纯水质量为24.921 g;密度为0.99751 g·mL,计算该移液管在18℃时的实际容积。

V18?24.921g0.99751g?mL?1?24.98mL

则这支移液管的校正值为24.98 mL-25.00 mL=-0.02 mL。

表5-14-1 不同温度下1L水的质量(在空气中用黄铜砝码称量)

t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m /g 998.39 998.33 998.24 998.15 998.04 997.92 997.78 997.64 997.51 t /℃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m /g 997.34 997.18 997.00 996.80 996.60 996.38 996.17 995.93 995.69 t /℃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m /g 995.44 995.18 994.91 994.64 994.34 994.06 993.75 993.45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校准不当和使用不当都是产生容量误差的主要原因,其误差甚至可能超过允差或量器本身的误差。因而在校准时务必正确、仔细地进行操作,尽量减小校准误差。凡是使用校准值的,其校准次数不应少于两次,且两次校准数据的偏差应不超过该量器容量允许的1/4,并取其平均值作为校准值。

有时,在实验中只要求两种容器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而无需知道它们各自的准确容积,这时可用相对校准法进行校正。例如,用25 mL移液管移取蒸馏水,注入干净且倒立晾干的100 mL容量瓶中,转移4次后,观察容量瓶瓶颈处水的弯月面下缘是否刚好与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