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学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2:46: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传统美学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中国拥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古老的历史孕育出灿烂的中华文化,也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独特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传统美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我们,并且通过不断地充实、革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美学。在历史上,早在春秋战国,对美的探究就已经开始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阴阳相生”、“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等各家理论思想,成为中国传统哲学与传统美学的重要思想,并逐渐形成了美学的基本内涵和美学理念。现代平面设计,只有植根于中国传统美学,才能使作品不仅体现出中国的灿烂文化,又能具备现代平面设计的时代的主旋律及其艺术精神,使中国现代平面设计走向新的高度。

一、传统美学基本内涵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美学基本内涵中,“意境”是重要的基本内涵,也是最高的审美尺度。李泽厚先生曾在其美学著作中指出,“意境”是“意”、“情”、“理”与“境”、“形”、“神”的统一,是客观事物与主观情趣的统一。

而“形”与“神”的融合,是“意境”缔造的基本前提。在绘画、诗词、戏剧等传统艺术中,都将“形”与“神”的表达作为最高的审美准则。他们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只有

二者同时具备,才能使作品达到“意境”的最高境界。“形”是指外部可以直接观察到和感受到的形象,是作品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意境”表现给人的基本载体,也是进行形象以外的想象的重要来源。“神”是指作品内在的精髓,是上升到意识领域的更高境界,“神”的表现会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突出时代的价值观和美的追求,蕴含深厚的历史积淀,是作品传神的重要标志。

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意境”的追求是“形”与“神”的结合统一,追求深意表现在画面中,又深藏在画面外,情景相融,给人以联想、品读的发挥空间,有“言外之味”、“弦外之响”之意。这使美学追求达到了情、景、境、形、神多方面的统一,是作品外在的形式成为承载意境的载体,努力表达对于内在神韵的追求和向往,是一种情趣之美、意境之美。总的来说,“意境”的追求是主观与客观、内涵与形式、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之美。

传统美学的基本内涵对于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于“意境”的追求要从中国传统美学中提取,又要体现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同时,现代平面设计本身表现形式又多种多样,领域各有不同,怎样去鉴赏一个平面设计作品的设计水平高低,应该将“意境”在作品中的表达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又能兼顾作品本身的功能性的满足,而不是纯粹的画面。注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是需要

设计者在审美情趣和精神领域进行不断地探求。“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需要平面设计提取的精华部分,但又是传统美学中最难达到的玄妙之处。设计者要努力透过现象看本质,感受“意境”在平面设计中的体现。

二、中国传统美学理念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一)和谐之美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儒家“中庸”思想和道家“道法自然”思想是中国传统美学理念的主要来源,他们认为和谐、统一是人与自然相处的最为理想的方式,应该在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中寻求一种“和谐之美”。春秋时期的老子撰写的《道德经》中曾指出,“和谐之美”就是对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把握,把握这种关系,使其相辅相成、相互协调,使人和自然之间和谐相处,掌握其中的尺度,使其成为一种自然之美,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儒家的“中庸”思想更加具备包容度,它追求的“和谐”是在不同中寻求相同,包容差异。这种以“和”为美的思想就是要在曲直、疏密、虚实之间追求一种和谐与统一的生命形式,体现着深刻的艺术辩证法。中国传统美学理念认为,和谐是最高意义上的美,在“和谐之美”中,追求各个要素的均衡、对称与统一,没有太过,也没有不及,将自然摆在重要位置,注重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在“和谐之美”中的表达,将规则放在整体性之后,反对过分强调某一部分要素,使得虚实、阴阳、朴华、浓淡、曲直等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