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价管理制度(2019.5.14)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2:39: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 目的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是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核心。为对公司生产作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风险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使风险达到可接受的程度,确保生产活动安全进行,保障员工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生产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分公司所属各单位对生产活动进行风险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有关活动的管理。 3 编制依据

3.1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 3.2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18) 3.3 《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 4 职责

4.1 依据风险评价准则,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分析。

4.2 公司建立风险评价组织,组织成员由本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和各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组成。

4.2.1总经理(或分管安全副总经理)负责组织生产活动中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工作。

4.2.2安全环保部负责编制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表,指导各生产单位开展风险评价工作,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4.2.3各专业部门负责配合公司安全环保部和各生产单位开展风险评价工作。

4.2.4各生产单位应建立领导组织机构,具体组织协调开展风险评价工作,对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公示,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保证员工掌握风险情况和采取的管控措施的情况,防止事故发生。

4.2.5各级员工应积极参与所从事生产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工作。主动参加公司和分厂组织的相关培训,掌握基本分析评价方法,能自行评价。 5 工作程序 5.1评价范围

5.1.1规划、设计和新建、改建、扩建、投产、运行等阶段; 5.1.2常规和异常活动; 5.1.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5.1.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1.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5.1.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5.1.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5.1.8化工生产过程;

5.1.9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5.1.10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5.1.11公司周围环境。 5.2风险评价方法

5.2.1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的步骤

5.2.1.1识别作业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要划分作业活动,作业活动的划分可以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装置、作业任务、生

产阶段、部门划分或者将上述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划分。进入受限空间、储罐内部清洗作业、带压堵漏、物料搬运、机(泵)械(组装操作、维护、改装、修理)、药剂配制、取样分析、承包商现场作业、吊装等皆属作业活动。作业活动划分后,应按照表5.2-1填写作业活动清单。

表5.2-1 作业活动清单

单位: 填表人: 填表时间: 审核人: NO:

序号 作业活动名称 作业活动内容 岗位/地点 实施单位 活动频率 备注 (活动频率:频繁进行、特定时间进行、定期进行) 5.2.1.2识别设备设施和管理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可按下列顺序:

1)厂址:地质、地形、周围环境、气象条件等;

2)厂区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 3)建构筑物; 4)生产工艺流程;

5)生产设备、装置、机械、电气、特殊设施(锅炉)等; 6)作业场所: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等; 7)工时制度、女工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 8)管理设施、急救设施、辅助设施等。

识别危险有害因素之前应先列出拟分析的设备设施清单,按表5.2-2填写。

表5.2-2 设备设施清单

单位: 填表人: 填表时间: 审核人: NO:

序号 设备名称 类别 所在部位 所属单位 是否特种设备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