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言的伤害——丹麦电影《狩猎》观后感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2:53: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难言的伤害丹麦电影《狩猎》观后感

文\\雷伟光

午饭后,疲困来袭又不想午休,便打开电视机,于无意中点播了一部欧洲的电影新片《狩猎》,选它看之前完全是为片名所诱,那是因为这类题材是我至爱之一。谁知,不看不知道,一看惊住了!这哪里是深山旷野、幽壑险谷猎捕的英雄片?这完全是另类的、惊世骇俗的、极近人性的幽微、深潜与模糊之处的题材和剧作。就在影片刚刚露出核心内容的端倪时,自己就有了那种不寒而栗、心一下被紧紧攫住以至于喘不过来气的感觉。睏意顿消,便凝神关注认真地欣赏起来。

整个剧情是这样的:

在当代的北欧丹麦的一个山林小镇里,人们宁静和睦地生活着。一个充满欢乐和童真的幼儿院里,诚心待人温和善良的男主角和一群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游戏在一起,并无微不至的照顾着这些孩子们。卢卡斯,40多岁,在经历了痛苦的离婚和失业之后,准备重新开始生活。这个前教师找到了这份新的工作和一个新的女友,期待着与正值青春期的儿子马库斯在圣诞节团聚。看上去他的生活就要走上坦途了,然而命运难测,厄运在不知不觉之间突然降临。

克拉儿,幼儿院里一个五岁多可爱的小女孩,有着天使般蓝色的大眼,金黄的头发,调皮的小嘴,及若有所思的眼神。由于父母短暂地忽略了对她的关注加上父亲的朋友卢卡斯细心的关爱,使他产生了对卢卡斯的心理依恋和说不清是什么的梦幻般的爱意。这正是让人惊心的地方,人类这个灵物,灵魂里魔鬼和天使的角色真是共生共灭与身俱来,往往只在一念之间决定了前者或后者。就在克拉儿向卢卡斯寄上表达爱意的礼物并被婉拒后,克拉儿梦呓般的向幼儿院院长幽怨的叙述了对卢卡斯的恨和相似受到卢卡斯性侵的话。这真要命,消息如五雷轰顶!电影思想的张力与核心的情节由此展开,而这时,我们已被强烈地震撼、焦灼地思虑、深深的吸引覆盖了身心。导演始终用平静理性的镜头在叙述事件的发展,这使观众的心情倍感压抑而焦虑,这可能正是导演的高明之处。点醒主题后,观众不仅仅是在同情善良无辜的主人翁了,而是在潜意识里已化为男主角并与之共命运啦!

接下来的情节我们可想而知,可怜的卢卡斯,如猎物初入陷阱,渴望理解,渴望支持,期盼化解厄运,等待真相大白,回到平静正常的生活圈子里来。然而,人类的恶念之火,一旦被点燃且不管以什么形式只要点燃了就不会立即熄灭。而当邪恶以正义之名、保护弱小之名出现那更具有不可阻挡足以摧毁一切善良美好的力量。院长的慎重调查,心理师的循循诱导,似乎都在克拉儿口中得到了验证。于是报警、立案、拘捕、审讯并被限制自由。由幼儿院到朋友、由朋友到家庭、再到社会,谣言导致的舆论像丹麦冬季里的乌云般布满天空,压迫得卢卡斯快要窒息。儿子忧虑、女友质疑、邻里侧目、朋友也只剩下唯一。所有的面孔都变了,所有的一切都乱了!他欲证清白却难以述说,即使可辨而此时谁还理他听他?!换来的只有冷眼、呵斥、驱逐与怒骂。虽然如此,卢卡斯没有放弃回归群体社会的权利,在难以获得理解的重压和绝境无助之下坚持着。终于,从唯一的朋友处传来好消息。警方从所有小朋友口里获得的证词是那么统一:卢卡斯是坏蛋,家里有地下室,那是一个魔窟。而警察收索的结果是:卢卡斯家根本没有地下室!荒唐的闹剧似乎有了句号,卢卡斯当然只能被宣布

无罪。峰回路转,这一切都表明事情应该开始向好的方向回归。

镜头里也出现了温馨的画面,卢卡斯和儿子亲密的交谈着,父子之间在卸下精神包袱的同时又开始重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观众也开始松了一口气。正在这时,一声巨响随着一块大木头儿,击碎窗子玻璃,砸进屋里,父子二人惊倒在地。待卢卡斯回过神来冲出门外时,院子里已空无一人,只有一个黑色包裹袋摔在地上,那是他们的爱犬艾米尔的尸体!卢卡斯再也忍不住了,他悲愤地挖坑埋葬忠实又可爱的伴侣,仰面向天发出声声怒吼。大雨如注湿透衣衫他全然不顾,就连唯一的朋友赶来安慰他也粗暴地被拒绝了他已不再相信法律社会的公正了。

观众的神经再一次绷紧,陡转的剧情再一次向高潮推去短暂的平静只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奏。由谣言舆论酝酿的是非道德的险风恶浪才刚刚开始。儿子气愤难忍:明明有了判决,人们为何还敢这样对待我们?这不公平!他到克拉儿家想问个明白时却受到聚集邻居的撵打,到超市购物也遭到冷遇。委屈的少年在难言的伤害面前根本无法申述。对于卢卡斯来说,接踵而来的打击更是铺天盖地,打击的目的已很明确,要将他们驱出群体而后快。卢卡斯仍然坚持着没有倒下,继续承受歧视、侮辱、呵斥、排挤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世人能明白真相并洗去自身的耻辱,他已别无所求。一次到超市买肉,高大凶恶的售货员强横拒卖,他稍加坚持立即遭到暴打群起而攻的暴打,众人罐头罐、木头棒、大扫把一起上,把他打得鲜血满面连滚带爬,涕泪交流狼狈不堪。身心俱遭重创的卢卡斯、善良木呐心地纯洁的卢卡斯,没有失去男人的血性,他艰难挣扎起来又走进超市,他要讨回自己的东西,高大横蛮的售货员立即又迎了上来。面对恶毒的质问,脚步晃荡的卢卡斯刚刚站稳身子便猛地用头撞向对方的鼻梁,看着倒地后又滚又嚎的售货员,卢卡斯踉跄着转身离去。

镜头里卢卡斯的惨遇令镜头外的人满腔激愤,势欲呐喊。然而,一脸伤痕的卢卡斯这时却凝重而冷静,但那充满血红色的眼睛里却分明露出了绝望的神色。只见他慢慢地擦洗着伤口,认真地系好领带,穿好西服。原来,圣诞节到了!

在充满神圣庄严的教堂里,在时刻宣扬着正义、宽恕和真理的上帝脚下,虔诚地坐着全体镇上的居民。理智处于崩溃边缘的卢卡斯坐在前面,他回过带伤的头来,用那种饱含着泪水、蕴含着悲愤、绝望、无助及无限纠结的眼神,回望着人们,凝神着克拉儿的父亲。这个画面让人悚然动容。当卢卡斯在孩子们温柔动人赞美上帝的歌声中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愤怒和冤屈之情时,爆发的他走向克拉儿的父亲。逼他看着自己的眼睛,质问他从中看到了什么?!在卢卡斯连连挥拳击向对方脸部的时候,剧情达到了真正的高潮,而观众的愤懑情绪也终于得到了合理的宣泄。

接下来的剧情似乎更为合乎情理了。克拉儿目睹了教堂里发生的一幕,懵懂的童心因受到冲击而觉醒而忏悔了。在睡梦里他呼唤着卢卡斯,呼唤着狗狗艾米尔,向着他们道歉请求他们原谅,并对守候在身旁的父亲坦白地承认自己说了谎话。深怀愧疚的父亲在晚上拿着亲手做的面包香肠等食品去慰问卢卡斯,而卢卡斯也宽容地接受了。难言的冤案终于化上了句号!一年以后,卢卡斯的儿子已达到成人年龄。镇上为他举办的成人礼颇为隆重,镇上的居民和昔日的朋友都来了,卢卡斯的女友也来了,克拉儿被卢卡斯抱进会场里。儿子得到父亲授予的长管猎枪,群居的社团又回到和谐融洽的光景里。一年一度的狩猎开始啦,人们携枪带犬走向晨曦中宁静的密林里。片子即将以大团员结束,感觉倒也完美,可又似乎若有所失。突然,一声清脆的枪响,子弹擦着卢卡斯的头皮打中了树身。被吓歪身子的卢卡斯扶着大树

慢慢站起时,惊惧的眼神逆着一束朝阳只看到了开枪者闪进树林的身影,影片定格结束。

这真是一部虐心的片子!一部让人寒透骨髓的片子;一部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的片子;一部让我们吃惊的思想停在剧中不能自拔的片子。毫无疑问,观看完后你会久久地思索和深深地回味。

在人类现实的世界里,无论古代现代,无论东方西方,具有文明社会属性的人们也具有共同隐性的恶因,这是天生的,也是人类悲情的宿命之一。看了《狩猎》后,我更加相信这一点。因为你不能否认,在群居的社会里,恶意是如此地具有侵略性,人是如此地容易轻信。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满脸伤痕的卢卡斯无法抑制地宣泄着自己的冤屈时,全能的上帝也同样只能扮演着一个爱莫能助的角色。卢卡斯遭遇的这种伤害注定是难言的。影片再次让我们见识了群体社会里的人言可畏,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可怕力量,再次见识到群鸡围啄是不论原委的残酷。

探讨社会或人性深度的片子并不鲜见,大多导演也乐此不疲。此类题材要想突破绝非易事。但本片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硬是很睿智、很巧妙的拍出了新意,甚至看完后让人毫无挑剔的意识,只留下深深的震撼和冷静的思考。无论是从氛围的营造、情节的冲突、演员的表演、镜头的把控或细节的刻画,可以说都做到了无懈可击的到位,将人物心理的矛盾彼此间的激烈冲突,在合情合理的情节走向中细腻生动的体现出来。从一开始的波澜不惊,到稍微的起伏,到后来的波涛汹涌,再到最后耐人寻味的高峰转折,在这种动态连续的情感设置里,剧情爆炸式的张力让整部电影的氛围处在一种极其微妙、一触即发的精确位置,而这种微妙与力度来源于人们内心之间的斗争,也就带出了关于对人性和社会的终极考问。

说到终极,我们还应回到故事的开头,探求一下影片深层次的因果关系。两个看似简单又必须思考的问题应该得到明确回答:

一,五岁的女童能否知道性爱?

二,大人对小孩的话能否相信?

我的观点如下: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看了此片毋庸讳言,我只能说:儿童乃成人的混沌之初。儿童的心灵常常游离于天使与魔鬼之界外但又处于两者之中。虽然先天性基因信息的传递,决定了人在胚胎中就具有了善与恶,美与丑等等非物质的资质。但是,儿童心智的基本特征是:全而混,灵而懵,原始纯净,无关正邪!这其中肯定还有千年来貌似明白其实难以说清的未知内因,恐怕科学与宗教也还在永恒的探索之中,这也是人类与宇宙的未尽之谜。

再借用一个美国纽约大学刊登出的儿童案例,人类的忏悔心理注解一下第一个问题。在美国的某个医院里,五岁的身患白血病即将离世的男童吉米,给看护他的护士劳拉说出了一个惊人的秘密。核心内容是他看上了四岁的女孩苏瑞,而同病的苏瑞也喜欢他,二人同约一起上天堂。更惊人的是,他说也是他破坏了自己爸爸和妈妈的幸福婚姻由于自私的原因,只愿妈妈陪自己,十分嫉妒回来探亲的爸爸,因为军人爸爸回家的时候总是他孤独的时候。出于人类妒忌的天性,于是四岁的时候他就有灵感和说谎的智慧,他对爸爸说:妈妈在爸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