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课程题库(有详细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0:07: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答案:解:根据戴维南定理,将图中a、b两端断开后,含源二端线性网络可以等效成一个理想电压源E和内阻R相串联的电路,含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Uab就是E,而含源二端线性网络的电源失去作用后的无源二端线性网络的等效电阻Rab就是R。即

Eo?Uabo?E1?R1R411(E2?E1)?E3?[15??(11?15)??4]V?11VR1?R2R3?R41?11?1RO?Rabo?R1//R2?R3//R4?1//1?1//1?1?

将等效电源Eo和R o接入a、b两端,由全电路欧姆定律可得

I?EO11?A?1A

R0?R51?10答:流过电阻R5的电流I=1A。

184.在图所示电路中,已知E =10V,R1=2Ω,R2=7Ω,R3=8Ω,R4=3Ω,R5=1.3Ω,试用戴维南定理求出电流I5的值。

答案:

UAB=R3E/(R1+R3)-R4E/(R2+R4)=5V RAB=R1//R3+R2//R4=3.7欧 I5=UAB/( RAB+R5) =1A

六、论述题10

1、开环差模电压增益、输入失调电压和输入失调电流是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几个主要参数,试说明其含义。

答:(1)开环差模电压增益:是指运放在无外加反馈情况下,其直流差模(差动)输入时的电压放大倍数。(2)输入失调电压:为了使输出电压为零,在输入端所需要加补偿电压,它的数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温漂(即零点漂移)大小。(3)输入失调电流:在输出电压为零时,运放两输入端静态基极电流之差叫输入失调电流。

2、试述功率因数与负载功率的关系及对电源利用方面的影响? 答案:在广泛使用正弦交流电源电路中,负载实际消耗功率与功率因数的关系是:P?UICos?,当Cos??1时,负载消耗的功率与视在功率相等。当Cos?<1时,负载消耗的功率只占视在功率的一部分。功率因数低,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时极为不利的。Cos?越低,发电机输出的有功功率也就越低,功率因数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电源利用率。另外,功率因数的高低与输电线路的电能损耗也直接相关。在负载有功功率

功率因数越大,线路中电流I?P/UCos?越小,P和供电电压U一定时,

线路电阻R上的功率损耗?P?I2Rt也就越小,线路上的压降损失就会降低。

3、分析电路的叠加原理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不适用于功率的计算?

答案:叠加原理的内容为:在具有几个电源作用的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流等于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这条支路产生电流的代数和。所谓某个电源单独作用,是指将电路中其它的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但它们的内电阻应保留在原来的位置。

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电流和电压的计算,而不适用于功率的计算,这是因为功率是电流或电压的平方关系。

4、 什么是串联谐振现象?研究串联谐振有什么意义?产生串联谐振的条件是什么?谐振频率与电路参数的关系如何?串联谐振有什么特征?举例说明串联谐振在生产中的应用。

答案:在R、L、C的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一般情况下XL-XC ≠0,即u、i不同相,但适当调节L、C或f,可使XL=XC,XL-XC=0时,这时u与i同相,电路呈现电阻性,cos φ=1,电路的这种现象称串联谐振现象。

研究串联谐振的意义是:认识它、掌握它、利用它、防止它;具体来说是:认识谐振现象;掌握串联谐振产生的条件和它的特征;利用它为生产服务;防止它对电路中产生的危害。 产生串联谐振的条件是:XL=XC

串联谐振的特征:(1)阻抗最小,电流最大,ui同相.(2)电压关系:UR=U UL=UC

当R很大时,会出现UL-UC>>U,所以串联谐振又称电压谐振。 串联谐振在生产中的应用:(1)在无线电系统中,常用串联谐振在L、C上获的较高的信号电压来进行选频;(2)由于串联谐振要在L、C中产生高压;可能造成击穿线圈或电容的危害,因此,在电力工程中应尽量避免串联谐振。

5、论述涡流的产生和它的利弊。

答案:涡流是涡流电流的简称。迅速变化的磁场在整体导体内引起的感应电流,其流过的路线呈旋涡形状,这就是涡流。涡流也是一种电磁感应现象。磁场变化越快,感应电动势就越大,涡流就越强。涡流能使导体发热,形成涡流损耗。但也可以利用涡流来取得热量,加以利用,如高频感应电炉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6、提高企业功率因数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提高企业功率因数的方法有:(1)提高用电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一般工业企业消耗的无功功率中,感应电动机约占 70% ,变压器占 20% ,线路等占 10% 。所以,要合理选择电动机和变压器,使电动机平均负荷为其额定功率的 45% 以上;变压负荷率为 60% 以上,如能达到 75~85% 则更为合适。(2)采用电力电容器补偿;(3)采用同步电动机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