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5:26: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绪论 P28思考题

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

参考: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形势继续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交织攀升的状态。一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育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长期积累的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还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正在用智慧,通过技术、管理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整合,加大了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育三者间诸多矛盾的力度。 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比如,全球气候变暖。 4、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P16) 答:研究生物圈系统和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5、举例说明你所熟悉的某个环境问题,并从生态学的视野阐述其危害作用过程、基本特征及你所思考的解决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生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解决对策,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考虑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3、你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是如何理解的? 维持平衡 4、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一)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①光强对生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作用 光照强度与植物细胞的增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质量的增加关系密切;光还能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着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②光照强度和水生植物 光的穿透性限制着植物在海洋中的分布,只有在海洋表层的透光带上部,植物的光合作用量才能大于呼吸量。 ③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 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 (二)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①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在日光的全光谱照射下进行的,同时,不同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建成的诱导等影响是不同的。 可见光对动植物生殖、体色变化、迁移、毛羽更换、生长及发育等都有影响。不可见光对生物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三)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 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动植物都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①植物分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②日照长短和变化是许多动物进行迁移、生殖、换毛等生命活动最可靠的信号系统。 7、盐土和碱土有何区别?耐盐植物有哪几种适应盐土壤的方式?

盐土和碱土是所含可溶性盐的种类、pH以及土壤结构均不相同的两类土壤。 方式:①聚盐性植物 细胞液浓度特别高,能吸收高浓度土壤中的水分 ②泌盐性植物 通过茎、叶表面的盐腺来排除体内的过多盐分

③不透盐植物 根细胞对盐类的透过性非常小,通过体内高浓度的可溶性有机物而提高渗透压

8、环境因子生态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哪几个方面。 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

2、何谓种群?与个体相比,种群具有哪些重要的种群特征?

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中生活、相互影响、彼此能交配繁殖的同种个体的集合。 种群的特征:

①数量特征(密度或大小) 受四个基本参数的影响: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 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率、内分布格局和遗传组成又会影响这四个参数

②空间分布特征 内分布格局:聚群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地理分布格局 ③遗传特征 基因库

3、指数增长型和逻辑斯蒂增长型有何异同? 指数增长型:种群增长不受密度影响,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无限的,增长曲线成“J”字型 逻辑斯蒂增长型:曲线变化分为5个时期:开始期、加速期、转折期、减速期、饱和期 4、请举例说明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①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 ②具有一定的外貌及内部结构 形态结构、生态结构、营养结构 ③形成群落环境 ④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⑤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⑥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⑦群落的边界特征 8、你认为哪些因素制约着生物群落演替? 多种因素制约着生物群落的演替,除人为因素和外界环境条件外,群落内生物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及其引起的内部环境变化是重要的原因。 ①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②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③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④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 ⑤人类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 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第五章 生态系统服务 1、结合你的实际观察,简述对生态系统服务概念的理解。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流通、还原和调控活动提供的无形的或有形的自然产品、环境资源和生态损益的能力。

2、结合实例,说明你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共享性特征的看法。

生态资源使用价值的生产者和非生产者、所有者和非所有者都可共享生态资源的使用价值。①作为生产者和所有者及其生产活动必须在一定地域的生态环境中进行,它不能离开具体的生态系统;

②生态系统的使用价值,可以超出一定的空间之外发挥其有用性,而生产者和所有者对它的经营范围和所有范围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4、你是如何认识绿色国民账户的进步意义的?

“绿色GNP”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物,其重要意义在于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性的认可对生产成本的核算更加科学。

第七章 环境污染的检测与评价

1、如何理解污染物、毒物、外来化合物三个概念。 ①污染物 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物质。

②毒物 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的物质

③外来化合物 在所研究的生物体内,正常情况下不产生的化合物 2、简述影响环境污染物毒作用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①物理环境因素,如温度②湿度③气压④时间变化⑤环境污染物的作用方式:独立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颉颃作用

(二)化学毒物的理化性状及效应

①物理性状与生态学效应 溶解度、挥发度、分散度。化学物质在体液中的溶解度对毒性的影响为正相关关系;挥发度大小也可决定化学物对人体的影响程度;而分散度大的化学毒物,其危害性也大。 ②毒物的化学结构与毒性 毒物的化学结构决定在体内参与和干扰的生化过程,决定毒性的性质。 (三)个体因素 许多毒物的毒性都与生命的发育阶段、性别、年龄、遗传特征、生理状态以及健康与营养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①种属、品系和个体差异 机体的结构与功能有差异,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转运过程也不同 ②年龄与发育 人和动物对毒物的反应与年龄有关。 ③性别与激素 对大多数毒物来说,雌性动物往往比雄性动物敏感。 ④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可加重某些有毒外来化合物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⑤健康状况与营养 影响代谢水平和酶活性,进而影响毒物的毒性。 3、简述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迁移与在食物链中传递的特点。 ①在体内迁移 ②在食物链传递 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流动和积累,已构成对生态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严重威胁。 生物富集 第八章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1、简述生态系统受损的含义,描述受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受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者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即改变打破了它原有的平衡状态,使其结构、功能发生变化或者出现障碍,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过程,饼出现逆向演替。 受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①物种多样性减少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衰退 ②系统结构简单化

③食物网破裂 食物链的缩短或者营养链的断裂,单链营养关系增多,种间共生、附生关系减弱

④能量流动效率降低 对光能固定能力减弱,能量流的规模减小或过程发生改变;捕食过程和腐化过程弱化,使能量流失增多

⑤物质循环不畅或受阻 水循环、氮循环和磷循环等发生改变

⑥生产能力下降 a光能利用率减弱b净初级生产力下降c次级生产力下降 ⑦系统稳定性降低

受损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是判断生态系统损伤程度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