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2014年秋学期普通高中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和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34: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无锡市2014年秋学期普通高中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和参考答案

2014年秋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

2015.1

命题单位: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制卷单位: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A.怪癖贴niān 摭拾zhí 引吭高歌hánɡ .p? 粘...B.商榷背jiā .què 骨骸.hái 放诞.dàn 汗流浃.C.坍圮古ɡèn 矫饰jiǎo 凝眸远眺móu .qǐ 亘...D.颤动chàn 悄然qiǎo 监生jiān 含英咀华jǔ ....

2.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3分)

A.沉湎 脉搏 金碧辉煌 山洪暴发 B.重迭 蒙蔽 金石可镂 百无聊赖 C.寥落 焦躁 良晨美景 枯燥无味 D.慰藉 发轫 根深蒂固 一愁莫展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 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_______。 ③即使现有的产品畅销,也要_____,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 A.反应 无可厚非 未雨绸缪 B.反映 无可非议 防微杜渐 C.反映 无可厚非 防微杜渐 D.反应 无可非议 未雨绸缪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

管理经验。

B.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 / 17

无锡市2014年秋学期普通高中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和参考答案

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红楼梦》中贾府四姐妹分别是: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将她们名字

的首字合在一起谐音就是“原应叹息”之意,这预示了她们不幸的命运。 B.《边城》中无论是眉眼秀拔出群为人聪明而富有感情的天宝,还是豪放豁达不拘小节的傩送,都信守着灵魂的纯洁,表现了湘西人民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

C.曹操刺杀董卓失败,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义释曹操,两人夜宿于吕伯奢家中。曹操怀疑吕家人要杀自己,将他们全家杀死,并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D.《老人与海》展现了桑提亚哥在重压下仍保持优雅风度。他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也仍是精神上的强者,是一个“硬汉子”。 6.简述宝玉挨打的起因。(5分) 答: ▲ 7.仿照下面划线的语句,续写两句话,要求:(1)续写的内容要以一位作家和他的作品为陈述的对象;(2)语意连贯,形象生动。(4分)

假如文学是一座园林,鲁迅就是园中的一株劲松,他的《呐喊》就是在怒吼的狂风中的阵阵松涛!

▲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一)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8—9题。(6分)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乎!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8.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后秦击赵者再 再:两次 .B.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使:以前假使 ..C.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数:次数 .

2 / 17

无锡市2014年秋学期普通高中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和参考答案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通“倘”,如果 .

9.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不赂者以赂者丧 洎牧以谗诛 ..

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斯用兵之效也 蚓无爪牙之利 ..D.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16分)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人也。以州从事为牧韦端使诣许,拜安定长史。阜还,关右诸将问袁、曹胜败孰在,阜曰:“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长史非其好,遂去官。而端征为太仆,其子康代为刺史,辟阜为别驾。察孝廉,辟丞相府,州表留参军事。

马超之战败渭南也,走保诸戎。太祖追至安定,而苏伯反河间,将引军东还。阜时奉使,言于太祖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太祖善之。而军还仓卒,为备不周。超率诸戎渠帅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几万人,攻城。阜率国士大夫及宗族子弟胜兵者千余人,使从弟岳于城上作偃月营,与超接战,自正月至八月拒守而救兵不至。州遣别驾阎温循水潜出求救,为超所杀,于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超之计。阜流涕谏曰:“阜等率父兄子弟以义相励,有死无二。田单之守,不固于此也,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遂号哭。刺史、太守卒遣人请和,开城门迎超。超入,拘岳于冀,使杨昂杀刺史、太守。

阜内有报超之志,而未得其便。顷之,阜以丧妻求葬假。阜外兄姜叙屯历城。阜少长叙家,见叙母及叙,说前在冀中时事,放欷悲甚。叙曰:“何为乃尔?”阜曰:“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视息于天下!马超背父叛君,虐杀州将,岂独阜之忧责,一州士大夫皆蒙其耻。君拥兵专制而无讨贼心,此赵盾所以书弑君也。超强而无义,多衅易图耳。”

叙母慨然,敕叙从阜计。计定,外与乡人姜隐等结谋。十七年九月,与叙起兵于卤城。超闻阜等兵起,自将出。而衢、宽等解岳,闭冀城门,讨超妻子。超袭历城,得叙母。叙母骂之曰:“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超怒,杀之。阜与超战。身被五创,宗族昆弟死者七人。超遂南奔张鲁。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五》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阜出使许都回来后,对袁绍和曹操作出了恰当的评价,受到曹操的肯定,被任

命为安定长史,但他不愿做,弃官离去。

B.马超在羌、胡一带甚得人心,以至很快兼并了陇西的军队,后攻打下冀城,拘押

3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