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4/14 5:27: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配餐作业 光电效应 原子结构 氢原子光谱
A组·基础巩固题
1.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
B.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就能产生光电子 C.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 D.不同的金属逸出功都是一样的
解析 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与光照射的时间长短无关,故A项错误;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故B项正确;能否发生光电效应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入射光足够强,不一定能产生光电流,故C项错误;不同的金属逸出功是不同的,故D项错误。
答案 B
2.卢瑟福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研究原子结构,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图中的( )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定性认识。由教材中讲述的实验现象可知,只有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3.关于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仅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切运动的微粒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B.运动的微观粒子与光子一样,当它们通过一个小孔时,都没有特定的运动轨道
C.波动性和粒子性,在宏观现象中是矛盾的、对立的,但在微
观高速运动的现象中是统一的
D.实物的运动有特定的轨道,所以实物不具有波粒二象性 解析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具有的特殊规律,大量光子运动的规律表现出光的波动性,而单个光子的运动表现出光的粒子性。光的波长越长,波动性越明显,光的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明显。而宏观物体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太小,实际很难观察到波动性,不是不具有波粒二象性,D项错误。
答案 D
4.(多选)用极微弱的可见光做双缝干涉实验,随着时间的增加,在照相底片上先后出现如图甲、乙、丙所示的图像,则( )
A.图像甲表明光具有粒子性 B.图像乙表明光具有波动性 C.用紫外线观察不到类似的图像 D.实验表明光是一种概率波
解析 图像甲曝光时间短,通过光子数很少,呈现粒子性。图像乙曝光时间长,通过了大量光子,呈现波动性,故A、B项正确;同时也表明光波是一种概率波,故D项也正确;紫外线本质和可见光本质相同,也可以发生上述现象,故C项错误。
答案 ABD
5.用波长为2.0×10-7m的紫外线照射钨的表面,释放出来的光电子中最大的动能是4.7×10-19J。由此可知,钨的极限频率是(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光速c=3.0×108 m/s,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
A.5.5×1014Hz
B.7.9×1014Hz
C.9.8×1014Hz D.1.2×1015Hz
解析 本题考查光电效应方程,意在考查考生对光电
效应方程Ek=hν-W逸的理解,并能应用光电效应方程求解极限c
频率。由光电效应方程Ek=hν-W逸,而W逸=hν0,ν=λ,所以钨的cEk极限频率ν0=λ-h=7.9×1014Hz,B项正确。
答案 B
6.(多选)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中央亮纹的光强占从单缝射入的整个光强的95%以上。假设现在只让一个光子通过单缝,那么该光子( )
A.一定落在中央亮纹处 B.可能落在其他亮纹处 C.不可能落在暗纹处
D.落在中央亮纹处的可能性最大
解析 根据概率波的概念,对于一个光子通过单缝落在何处是不可确定的。当然也可落在其他亮纹处,还可能落在暗纹处,故B项正确;因落在中央亮条纹的光强占从单缝射入的整个光强的95%以上,故让一个光子通过单缝,落在中央亮条纹的可能性最大,故D项正确。
答案 BD
7.现有a、b、c三束单色光,其波长关系为λa∶λb∶λc=1∶2∶3。当用a光束照射某种金属板时能发生光电效应,飞出的光电子最大动能为Ek,若改用b光束照射该金属板,飞出的光电子最大动能1
为Ek,当改用c光束照射该金属板时( ) 3
1
A.能发生光电效应,飞出的光电子最大动能为Ek
61
B.能发生光电效应,飞出的光电子最大动能为Ek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