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教学大纲精编.doc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22:51: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政治制度史》

教学大纲

【说明】

课程名称: 中国政治制度史

学时数及学分: 周3 × 18 周= 54 学时 3学分 教材:《中国政治制度史》(二版) 韦庆远 柏桦 编著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使学生掌握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一般线索以及相关典 章制度的必要历史知识;在此基础之上,初步了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的基本方法,重要学术论著、研究者和最新研究动态;培养专业意识、学习历史分析和掌握研究型思维方式。

有关教法的原则性建议:

对该课的学习,不应仅满足于结构形式上的图解和演变过程的缕述,而应将历代制度置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和政治局势中进行辨析和探索。通过该课的学习,应达到分析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的目的。

【本文】

绪论

教学目的: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特点、研究现状、重要文献、意义

及方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 讲解法

教学手段: 比较法 图示法 授课时数: 4课时 内容要点:

一、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对象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活动、政治状况、政治思想学说 二、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特点

君主专制、宗法血缘、政权神权的结合、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 贵族特权与官僚政治、行政权力包揽一切、等级差别、因俗而治 三、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和参考书 1、研究概况

早期研究、近现代研究、新中国的研究 2、参考资料

经书诸子类、正史会要类、政书典章诏令类、工具书类、研究考论类、档案方志类、野史笔记类

四、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意义

继承发扬优秀的政治文化、增强忧患意识、提高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实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2、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方法

学以致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作业与思考:

1、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学习和掌握中国政治制度史知识有什么理论和实践意义? 3、名词解释:官僚政治 《三通》 政书 会要

【参考书目】

1、韦庆远 王德宝主编 《中国政治制度史》 高教出版社,1992年。 2、[美]戴维·S·兰德斯 《国富国穷》新华出版社,2001年。 3、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 4、刘泽华:《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 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商务印书馆,1997年。

第一章 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教学目的:了解中国文明的起源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教学方法:讲述法 讲解法

教学手段: 比较法 讨论法 图示法 授课时数: 6课时 内容要点:

第一节 原始社会出现的政治制度萌芽

一、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游团、酋邦制、尧舜禹 二、原始社会氏族组织

原始人群、氏族、胞族、部落 三、部落联盟和酋邦组织

军事民主制、部落联盟、大同社会、小康社会 四、从习惯到制度的转变过程

神权、强权、政权

第二节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一、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

二里头文化、严重的宗法性、夏商周的职官与职掌、亲贵合一 二、争霸时期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形成、兵刑合一、辅政机构、士、分封等级制、职业

官僚的出现

三、皇权专制制度下的政治制度

皇权专制、地方行政区划、乡里组织、儒家控制模式

第三节 中国近代的政治制度

一、中西政治制度的碰撞和抗争

西方的冲击、新式知识分子、洋务运动、早期改良思想、戊戌变法 二、晚清政治制度变化

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编练新军、设立新的行政机构、废科举、修订法律、奖励实业

三、晚清政治制度变革的启示

失败原因、经验教训

作业与思考:

1、中国政治制度史萌芽期的特点是什么? 2、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的区别是什么? 3、士阶层崛起的意义是什么?

4、儒家模式控制型政府的特征是什么? 5、晚清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6、晚清政治变革对现代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书目】

1、张光直著:《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 ,1999年。 2、(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 商务印书馆,1997。

3、李学勤主编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4、徐旭生 《中国古史传说时代》,文物出版社,1985。 5、王玉哲 《中华远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第二章 王权和皇权制度

教学目的:了解中国王权和皇权制度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和相关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