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 升和毫升的进率 1教案 冀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23:44: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升和毫升的进率

教材说明:

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教材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实验要求是:“在100毫升的量筒装入100毫升水,倒入1000毫升的量杯中……”,问题是“( )?”。这里要特别注意,不是( )100毫升或1000毫的量杯或量筒(装满就多了),而是( )100毫升的水和到够1000毫升。在学生实验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1000毫升也叫1升,从而得出1升=1000毫升或1L=1000 mL的关系式。最后,教材设计了( )中与升和毫升有关的问题。

教学建议:

活动一 感知1升和1毫升有多少。

1.认识量杯。(出示量杯),说明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2.教师进行实验,将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倒满水,然后倒入量杯,问学生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这就是1升的水。直观感知1升水有多少。

3.教师再做一个实验,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要求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充分认识1毫升水有多少。

活动二 实验

1.教师拿出100毫升的量筒和1000毫升的量杯,提出问题:在100毫升的量筒中装入100毫升水,倒入1000毫升的量杯中,几次才能倒够1000毫升的水?

2.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先独立思考、猜想,再小组讨论。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和空间。

3.在讨论、猜想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实验要求,让学生分组操作。同时教师指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

4.交流各组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在得出10次正好倒够1000毫升水的基础上,介绍1000毫升也叫做1升,1升=1000毫升,或1L=1000mL。

【拓展资源】

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的区别

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或容量。很明显,容积和体积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但是体积和容积

1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区别是:

1.意义不同。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是指容器(箱子、仓库、油桶等)的内部体积。

2.测量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要从物体外面去测量。例如求木箱的体积就要从外面量出它的长、宽、高的长度。计算容积或容量,由于容器有一定的厚度,要从容器里面去测量,例如求木箱的容积或容量,要从内部测量出长、宽、高的长度。

3.计算单位不同。计算物体的体积,一定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计算容积一般用容积单位,如升和毫升,但有时候还与体积单位通用。由于容积单位最小的是“升”,所以计算较大物体的容积时,通用的体积单位还是要用“立方米”。升和毫升是计算物体的体积不能用的,它只限于计算液体,如药水、汽油、墨水等

教学目标:

1.通过( ),经历( )( )升和毫升之间换算关系的过程。 2.知道1升=1000毫升或1L=1000mL,能解( )的实际问题。 3.体验“升”和“毫升”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课前准备:

每组分别准备100毫升的量筒和1000毫升的量杯各一个。准备几种液体物品(矿泉水、酱油、药水等)。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一、情境引入 1.让学生观察量筒和量杯,先说出量筒和量杯的最大刻度是多少。 2.猜想:在100毫升的量筒中装入100毫升的水,倒入1000毫升的量杯中,需要几次才能倒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升和毫升这两个计量单位,每个小组有一个量筒和一个量杯,请同学们分别读出量杯上最大的刻度。 师:现在如果在量筒里装入100毫升水,再倒入1000毫升的量杯中,猜猜能倒几次是1000毫升? 生:倒10次,因为10个100是1000。 师:还有其他意见吗? 2

满? 二、自主探究 1.提出实验的要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提示学生纪录实验的数据。 师:下面我们分组实验验证一下。想一想,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呢? 生1:注意装100毫升的水时,要尽量装的准确些。 生2:要注意观察每倒1次,1000毫升量杯中水面的变化。 生3:注意不要把水弄到桌子上和衣服上。 生4:要注意安全。不要把量杯打碎。 师:可以记录下每次倒入100毫升水后,1000毫升量杯中水有多少。好,开始吧!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