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获奖获奖说课稿特级教师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5 18:49: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功优秀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引语: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功。

下面我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以及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模块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机械能这一章的第一节,机械能这一章主要讲解功和能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然而要想准确地把握功能关系就必须对功的概念有一个明确地认识,能够熟练的计算相关力对物体做的功.

(二)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功的概念、功的两个要素及正负功的含义;会用定义式计算恒力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功的学习认识建立物理概念的一般方法;感受正交分解推导做功的计算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 教学重难点

依据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并会计算功。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对正功、负功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一学生,虽然高一学生经过上一个学期的物理知识学习,对于抽象思维能力已经有所提高,但是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因此在教学当中应当引入更多的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具体形象的去了解功的相关知识。此外,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有关功的知识,但是他们所掌握的做功是建立在力与位移在同一个方向的前提下的,对于力与位移存在夹角的情况的功的计算,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在前面的数学及物理学习当中,学生已经接触到有关矢量的知识,并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掌握。在矢量分解的基础下,进一步的去学习力与位移存在一定夹角的情况下,学生在这个基础上掌握还是比较简单的。 三、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将主要采取探究式教法,并以讨论法和合作交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体,且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对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说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结合物理情境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处理具体问题中学会思考与分析、演绎推理和归纳总结。学生在此过程中对知识由生疑到释疑,从而提高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整个教学活动我主要安排了四个环节。下面我将以板块的形式陈述我的教学流程。

(一) 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师生共同复习初中学习过的有关功的知识,通过这样的导入,可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为本节课的新授

做准备,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本节课的新授中来。

(二) 创设情境,加深理解

找两位体重相差悬殊的同学,让体重小的同学抱体重大的同学,没有抱动;再让体重大的同学抱起体重小的 同学,并在教室前面做匀速走动。让学生思考两种情况,是否有做功?学生思考、分析之后交流看法并回答问题,老师加以总结归纳。

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中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并使学生更加透彻切身的体会到做功的条件: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

(三) 合作交流,导出新知

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物体的位移不在力的方向上,那么力是否还对物体做功,如果有做功,应该如何计算功的大小?”

学生经过思考、小组合作与交流后回答问题,老师在学生小组交流与讨论的过程,加以巡视并给予一定的引导帮助,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回答问题,下面的同学加以判断与评价,最后老师加以归纳、补充。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合作交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落实了新课程理念,提高学生的分析、沟通能力

最后总结出两种解决问题,一种是从物理意义的角度出发利用正交分解法对力F进行分解,最后得出公式W=FScosθ,一种是利用数学手段从矢量相乘的角度出发直接计算,最后也得出公式W=FScosθ。

通过此环节也让学生体验到解决物理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后能多角度、多方法的思考物理问题,也提高了用数学手段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功的计算公式,此时,他们急于寻找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下一环节: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四)延伸,深化理解。

首先通过教材 66面讨论与交流部分的问题“有人说,一个力对物体做-10J的功,另一个力对物体做5J的功,-10J的功一定比5J的功小。对此,你有何看法”学生错误的回答引起学生的思想矛盾,让学生迫切的欲求真知。

通过教师引导下对公式W=FScosθ中θ的不同取值情况加以分析,使学生茅塞顿开,领悟到功中的正负号不表示大小,表示做功的性质,是做正功还是做负功,起到很好透彻作用

最后指出阻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可以说成是物体克服阻力做正功。这个环节从引起思想矛盾到解决问题的设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新的计算公式的理解。 (五)加强练习,联系实际

同时还设计闯关游戏分三个层次(基础题、发展题、开放题)深化理解掌握计算技能。分层练习的精心设置,最大限度地照顾到了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思维潜力,让不同的学生在物理上有不同的发展。

例题、两质量相等的物体A、B分别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和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同样的拉力F作用下,产生相同的位移S,则拉力:

A、对A做的功多 B、对B做功多 C、一样多 D、以上都有可能

通过问题的针对性,加强学生对本节的理解 (六)评价激励、深入体会

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本节课的收获,对本节课的新知进行一次梳理,通过总结概括再次体验到探索新知的乐趣。 六、板书设计 (一)功的两个要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 (二)功的计算方法 W=FScosα (三)正功和负功

1.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在于零小于九十度时,力对物体做正功。 2.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九十度小于一百八十度时,力对物体做负功。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非常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

F Fθ θ A B粗糙 光滑功的计算复习课 说课及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高中物理第八章《机械能》 课型:复习课 2、在高中物理综合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功的计算,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占有的地位是勿庸置疑的,做为一种解题方法,功的计算无论是在具体应用上,还是进一步建立能量的思维观念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节课立足于功的概念理解,通过对恒力做功、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教学,达到一种综合的理解和应用。虽然高三综合科整体对物理的要求不太高,然而本知识点在近几年的高考综合科考试中多次出现,没有系统的总结,就不能在比较高的角度理解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和训练,力求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侧面对功的计算进行理解,并能灵活应用。

3、教学重点

掌握功的不同的解法,特别是利用功能关系和动能定理求功的方法。 4、难点

力是否是变力的分析、变力做功的计算 5、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熟练掌握功的计算的四种方法

②能力目标:会灵活应用四种方法求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由否定到肯定,学会分析方法,增强物理学习的自信心

二、学生现状分析

综合科物理教学普遍存在学生不太重视的现象,概念不清楚,条件不重视导致解题时盲目性很大,或是一知半解,或是不求甚解,而物理课每周只有四节课,时间上也不能保证学生由足够的时间进行全面扎实的学习,这就要求在上课时精益求精,针对性要强,充分发挥课堂效率,唯有这样才能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学有所成。

三、教学方法与思路

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取启发、讨论式教学,精心设置题目,通过“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归纳总结-实践”的认知过程中,总结掌握功的计算的四种方法。

四、教学过程

1、简单引入

提出问题:如何求功?求功有几种思路和方法?让学生看书做出总结。要求:快速查阅课本第八章《机械能》,寻找总结求功得不同方式,并写出来。投影学生总结的求功的几种方法并板书。(约6分钟)

2、教学过程

问题:针对几种方法,要计算功的大小,需要知道什么物理量?有什么思路? 学生互相讨论,并作出总结,并设计针对的题型。(约8分钟) ①给出F、S、θ,由功的定义式W=FScosθ来计算功 ②给出功率P、时间t,由W=Pt计算功

③已知初末状态的能量,由功能关系求功:W=⊿E=E末-E初

④已知物体初末状态的动能值和某些力做的功,求未知力做的功,由动能定理求功:

W总=W1+W2+?+W未知=⊿EK 展示题目,学生思考并解答。(约12分钟)

【题1】如图所示,一物体分别在大小相同的力F作用下,分别在光滑和粗糙的平面运动了相等的距离,其中力F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θ,向上拉时F做的功为W1,向下拉时力F做的功为W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W1>W2 B、W1

【题2】(陷阱题)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小球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点缓慢的移动到Q点,如图则力F所做的功为

P L Q F θ θ θ F F

A、mgLcosθ B、FLsinθ C、mgL(1-cosθ) D、FLcosθ

结果预见:对【题1】的解答,选题意图针对求功的基础训练,大多数学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少数学生可能对平面的光滑与粗糙要对力F做功的多少产生联系,应强调力对物体做功时的力的对应性。而对于【题2】,学生的答案多为B,可能少数学生的答案为C

对于【题2】,说明正确答案,必然有学生窃窃私语,鼓励学生展开争论。进一步发现问题所在。 问:【题2】中的力F是恒力吗?“缓慢”二字如何理解?

引导学生判断:小球缓慢运动过程按照平衡处理,得到F=mgtanθ,如图,所以F为变力。不可用W=FScosθ求解。只能另辟西经,考虑功能关系和动能定理求解。求解过程师生共同完成。 【方法一】利用功能关系求解

小球被拉高的过程,机械能增加了,则力F做的功等于小球重力势能增加的量。即 W=mgL(1-cosθ)选择答案为C。 【方法二】利用动能定理求解:

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有

WF+WG=mvt/2-mv0/2=0,得WF=-WG=mgL(1-cosθ)选择答案为C。 引导学生总结,体会求功的思路及方法。

G 3、小结:(由学生进行小结,时间约4分钟)

功的计算要根据题目具体的要求来选择不同的方法,而W=FScosθ一般使用于恒力做功,其它的三种方法则多使用于变力做功,W=Pt使用于机动车辆的发电机做功,功能定理和功能关系对于变力做功,求解方法上有其优势,应该强调学生加强训练。

4、知识反馈

展示反馈练习题。目的:通过练习掌握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约10分钟)

【练习】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θ质量为m的滑块距挡板P为s0,以出速度v0沿斜面向上滑,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所受擦力小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若滑块每次与挡板相碰都没有机械能的损失,求滑块最终经过的总路程。

该题的求解过程中为了扫清障碍,应提出几个问题: ①、重力做功、摩擦力做功的特点是什么?

②、如何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和确定物体最终的状态。 ③、利用功能关系和动能定理如何求解? ④有其它的方法和思路吗?(能量守恒)

22gS0sin??v0答案:S?

2?gcos?2

2

θ T F θ v0 S0 θ

五、难点突破

本课内容中虽然是如何计算功,但变力做功问题为难点,因此在分析题目时要认真审题,特别是题目种的隐含条件、关键字、词句的分析是解题的突破口。做功的计算时,先作出恒力或是变力的判断,这样便于方法的选择,同时在分析时要从能量的角度确定初末两个位置,搞清能量的变化或是具体能量值。而动能定理则在求功的方法中显得非常实用有效,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主张学生多练。

同时,还应该注意去归纳、总结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注意学过的旧知识和其它学科知识的渗透、应用

六、知识巩固与作业布置

为了掌握本节课的分析内容,应选择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练习题包括求功的四种方法所对应的题目,一种方法对应1-2个练习题来加强训练,巩固知识。

练习题见《机械能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

功的计算

一、恒力做功:W=FScosθ 二、变力做功 ①利用功率求功:W=Pt

②利用功能关系求功:功是能量转换的量度,W=⊿E ③利用动能定理求功:W总=⊿E=

112mvt2?mv0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