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考试题库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3:16: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6.由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纤维,呈弓形绕过中央管的腹外侧,此纤维叫做 内弓状纤维 ,核纤维在中央管腹侧左、右交叉,称为 内侧丘系交叉 ,交叉后的纤维上行,叫做 内侧丘系 ,上行终止于背侧丘脑的 腹后外侧核 。 17.皮质脊髓侧束起源于 对 侧大脑皮质 中央前回中、上部 和 中央旁小叶前部 的

锥体细胞的轴突,在脊髓外侧索下行过程中陆续终止于 前角 细胞。皮质脊髓前束在脊髓 前 索下行过程中,终止于 同 侧或 对 侧的 前角运动神经元 。 30. 31. 32. 33.

18.中枢神经系统的上行传导束中,在脊髓内完全交叉的为 脊髓丘脑束 ,在延髓内完全

交叉的为 薄束 、 楔束 ;下行传导束在延髓大部分交叉的有 皮质脊髓侧束 ,不交叉的有 皮质脊髓前束 。

19.上丘功能是 视觉反射中枢 ,下丘功能是 听觉反射中枢 。 20.依据小脑的发生、功能和纤维联系可将小脑分为三个叶,出现最早的是 绒球小结, 叶,又称 古小脑 ;较晚发生的是 前叶 ,又叫做 旧小脑 ,主要与 脊髓 发生联系;发生最晚的是 后叶 ,又叫 _新小脑 。 21.小脑扁桃体在___小脑半球,)的下面,靠近_枕骨大孔(延髓_________。 22.第四脑室的顶朝向小脑,前部由小脑上脚及 前髓帆 构成,后部由 后髓帆 和 第四脑室脉络组织 构成。 23.背侧丘脑的内部有一自外上斜向内下的“Y”形 白质板(内髓板) 。将背侧丘脑分为 丘脑前核 、 丘脑内侧核 和 丘脑外侧核 三部分。其中外侧核的腹后核再分为 腹后外侧核 和 腹后内侧核 核,前者接受 三叉丘系 和 味觉 纤维,后者接受 内侧丘系 和 脊髓丘系 的纤维。

24.下丘脑包括视交叉、____灰结节,漏斗,和 乳头体__________ 。

25.下丘脑内有许多主要核团,其中发出视上垂体束、视旁垂体束和结节垂体束的核团分别

是 视上核,室旁核, 、 和 漏斗 核。

26.视上核位于____视交叉_____的上方, 分泌_催产素_________。

27.基底核包括___豆状核,尾状核,屏状核,和____杏仁体___________ ______。 28.纹状体包括_____豆状核,尾状核___________。

29.内囊位于 背侧丘脑, 尾状核 与 豆状核 之间,其中内囊前肢位于 尾状核 和 豆状核 之间,内囊后肢位于 背侧丘脑 和 豆状核 之间,内囊膝位于 内囊前肢 和 内囊后肢 交汇处。

30.大脑半球借_____外侧沟,中央沟____和__顶枕沟 ________分为五个叶

31.听区位于____ 颞横回, _____, 角回是___视觉性语言(阅读)________中枢。 32.躯体运动区位于____中央前回, ______和____中央旁小叶______的前部。 33.躯体感觉区位于______中央后回, ____和____中央旁小叶______的后部。 三、单项选择题

1.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而成的团块为( C ) A.神经核 B.白质 C.灰质 D.神经节 E.网状结构 2.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成的团块称(D )

A.灰质 B.白质 C.神经核 D.神经节 E.网状结构 3.成人脊髓下端平对( B )

A.第十二胸椎体下缘 B.第一腰椎体下缘 C.第二腰椎体下缘 D.第三腰椎体下缘 E.第四腰椎体下缘 4.成人脊髓圆锥位于( A )

A.第一腰椎水平 B.第二腰椎水平 C.第三腰水平 D.第四腰椎水平 E.第五腰椎水平

5.脊髓腰骶膨大以下变细的部分称(D )

A.马尾 B.齿状韧带 C.终丝 D.脊髓圆锥 E.以上全错 6.脊髓前角内含( E )

A.交感神经元胞体 B.副交感神经元胞体 C.感觉神经元胞体 D.联络神经元胞体 E.运动神经元胞体 7.脊神经节内含(C )

A.交感神经元胞体 B.副交感神经元胞体 C.感觉神经元胞体 D.联络神经元胞体 E.运动神经元胞体 8.脊髓灰质侧角内含( A )

A.交感神经元胞体 B.副交感神经元胞体 C.感觉神经元胞体 D.联络神经元胞体 E.躯体运动神经元胞体

9.脊髓中传导下半身本体感觉冲动的纤维束为(B )

A.楔束 B.薄束 C.固有束 D.脊髓丘脑束 E.皮质脊髓束 10.传导躯体痛觉、温度觉及粗触觉冲动的纤维束是( B ) A.薄束和楔束 B.脊髓丘脑束 C.网状脊髓束 D.红核脊髓束 E.皮质脊髓侧束

11.传导本体觉和精细触觉冲动的二级纤维(B )

A.形成锥体交叉 B.形成内侧丘系交叉 C.是薄束和楔束 D.是脊髓丘脑束 E.皮质脊髓前束 12.第9胸段受损,损伤的椎骨是( B )

A.第4胸椎 B.第6胸椎 C.第8胸椎 D.第9胸椎 E.第10胸椎 13.从延髓前外侧沟出脑的是(C )

A.三叉神经 B.迷走神经 C.舌下神经 D.舌咽神经 E.副神经 14.经延髓脑桥沟与脑相连的神经是( D )

A.动眼神经 B.三叉神经 C.舌下神经 D.面神经 E.滑车神经 15.从脚间窝出脑的神经是( A )

A.动眼神经 B.三叉神经 C.舌下神经 D.面神经 E.滑车神经 16.从脑干背侧出脑的神经是( E )

A.动眼神经 B.三叉神经 C.舌下神经 D.面神经 E.滑车神经 17.脑神经核的含义( C )

A.是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 B.是脑干内不连续的灰质团块 C.是脑干内与脑神经有关的灰质团块 D.是与神经冲动传导有关的灰质团块 E.以上全错

18.关于脑干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内侧丘系交后的纤维形成内侧丘系 B.薄束核与传导本体觉有关 C.锥体交叉在延髓前下方 D.锥体由脊髓丘脑束纤维聚集而成 E.延髓内有舌下神经核

19.下述关于小脑核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B )

A.位于颅后窝内 B.在脑桥和中脑的后上方

C.中间部缩细,两侧膨大 D.小脑扁桃体靠近枕骨大孔 E.表层由灰质构成

20.关于小脑的叙述,错误的是(B )

A.小脑扁桃体紧靠枕骨大孔 B.内部结构与脑干相似 C.位于颅后窝 D.分为小脑蚓和小脑半球 E.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 21.第四脑室位于( E )

A.延髓和小脑之间 B.延髓和脑桥之间 C.脑桥和小脑之间 D.延髓、脑桥和中脑之间 E.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 22.关于间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位于中脑的上方 B.主要包括背侧丘脑和下丘脑 C.其内的室腔为第四脑室 D.背侧丘脑是一对灰质块 E.外侧膝状体与视觉传导有关 23.视交叉属于( C )

A.端脑 B.背侧丘脑 C.下丘脑 D.中脑 E.垂体 24.分大脑半球为五叶的沟裂是( B )

A.中央沟、外侧沟、距状沟 B.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 C.中央沟、外侧沟、侧副沟 D.中央沟、颞上沟、中央后沟 E.中央前沟、中央沟、中央后沟 25.关于端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E )

A.大脑半球可分五叶 B.两侧大脑半球由胼胝体相连 C.外侧沟的深处有岛叶 D.中央沟是额叶和顶叶的分界 E.额叶位于颞上沟的上方 26.大脑的分叶不包括( D )

A.额叶 B.枕叶 C.岛叶 D.边缘叶 E.顶叶 27.大脑皮质听区位于( B )

A.距状沟两侧 B.颞横回 C.缘上回 D.角回 E.颞上回 28.大脑皮质视觉中枢在( D )

A.颞横回 B.角回 C.颞上回后部 D.距状沟两侧 E.额中回后部 29.书写中枢位于(A )

A.额中回后部 B.额下回后部 C.颞横回 D.角回 E.颞上回后部 30.阅读中枢位于(D )

A.额中回后部 B.额下回后部 C.颞上回后部 D.角回 E.颞横回 31.基底核不包括( C )

A.尾状核 B.苍白球 C.背侧丘脑 D.杏仁体 E.壳 32.不属于边缘系统的是( E )

A.扣带回 B.杏仁体 C.海马旁回 D.丘脑前核群 E.尾状核 33.内囊位于( A )

A.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 B.脑岛与豆状核之间

C.脑岛与丘脑及尾状核之间 D.基底核之间E.豆状核与尾状核、杏仁体之间 34.组成内囊的是( E )

A.连合纤维和皮质的传出纤维 B.投射纤维和联络纤维

C.皮质的传入纤维和连合纤维 D.皮质的传出纤维和联络纤维 E.上行的感觉纤维束和下行的运动纤维束 35.关于内囊的叙述错误的是(C ) A.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

B.由上行感觉纤维束和下行运动纤维束构成 C.供应内囊的血液主要来自大脑前动脉 D.内囊膝部主要有皮质核束

E.一侧内囊损伤时,对侧半身感觉及运动障碍 36.一侧内囊损伤表现为(C )

A.两侧上、下肢瘫痪 B.同侧半身感觉障碍 C.对侧半身感觉、运动障碍 D.对侧半身软瘫 E.对侧半身瘫痪、同侧半身感觉障碍 四.简答题

1.神经系统是如何组成的?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又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又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又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是根据神经的分布范围划分的。分布于躯体骨骼肌的神经为躯体神经;分布于内脏平滑肌、心肌或腺体的神经为内脏神经。

2.脊髓位于何处?简述其外形。

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脑相连,下端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平第3

腰椎体下缘)脊髓呈前、后略扁的圆柱体,全长粗细不等,有两处膨大:颈膨大和腰骶膨大。前者在第4颈节至第1胸节之间;后者位于第2腰节至第3骶节之间。脊髓在腰骶膨大以下急骤变细,形成脊髓圆锥,再往下形成细长的终丝。 3.脊髓灰质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内含什么神经元?

脊髓灰质在其横切面上呈现蝴蝶形,自上而下都可见到前角(前柱)和后角(后柱),在胸1(T1)至腰3(L3)节段的横切面上尚可见到灰质侧角。 前角较宽短,内含躯体运动神经元(大型的为α神经元;小型的为γ神经元);后角较细长,内含的神经元比较复杂,主要为联络神经元;侧角在前、后角之间,内含交感神经元(内脏运动神经元) 4.脊髓白质分哪些索? 各索内有哪些主要纤维束?其功能又如何?

脊髓白质被表面的沟裂分为三个索:前索为前正中裂和前外侧沟之间的区域;后索为后正中沟和后外侧沟之间的区域;外侧索为前、后外侧沟之间的区域。 前索内主要有皮质脊髓前束和脊髓丘脑前束;外侧索内主要有皮质脊髓侧束和脊髓丘脑侧束;后索内主要有薄束和楔束。 皮质脊髓前束和皮质脊髓侧束:将大脑皮质的指令传至脊髓前角,控制骨骼肌随意运动。 脊髓丘脑前束和脊髓丘脑侧束:传导躯干、四肢的痛、温、压觉和粗略的触觉。薄束和楔束:传导躯干、四肢的本体觉和精细的触觉 5.简述脑干的分部及第3-12对脑神经连脑的部位。

脑干自上而下分为:中脑、脑桥和延髓。在中脑连有第3.4对脑神经;在脑桥连有第5—8对脑神经;在延髓连有第9—12对脑神经。 6.内脏运动核名称,功能如何?

动眼神经副核: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上泌涎核:支配泪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下泌涎核:支配腮腺迷走神经背核:支配颈胸腹腔脏器平滑肌运动和腺体分泌。 7.脑干内上行四个丘系的名称、位置及功能。

内侧丘系:为由薄束核、楔束核发出的,传导同侧深感觉和精细触觉的二级纤维,从延髓的背侧弓行绕过中央管,并交叉至对侧的中线两侧后折而上行的纤维束。位于锥体后方,终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脊髓丘系:为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痛、温、粗触觉的脊髓丘脑前束和脊髓丘脑侧束行至延髓时合并形成的纤维束,行于下橄榄核和内侧丘系的背外侧,终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外侧丘系:为由蜗神经核发出的,传导听觉的二级纤维,在脑桥被盖部腹侧横行穿

过内侧丘系,左、右交叉后折而上行的纤维束,位于脑桥被盖部腹外侧,终于内侧膝状体。 三叉丘系:为由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发出的,传导头面部痛、温、触觉的纤

维,越过中线,交叉到对侧并折而上行的纤维束,上行至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

8.简述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功能。

位置:位于颅后窝,脑桥和延髓的后上方,端脑的后下方。

外形:两侧膨大的小脑半球和中央缩细的小脑蚓,在小脑半球下面,靠近小脑蚓的两侧,有一对隆起,称为小脑扁桃体。

小脑功能:①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眼球运动;②调节肌张力;③协调随意运动 9.下丘脑位于何处?包括哪些结构?视上核、室旁核有什么功能?

下丘脑位于背侧丘脑的前下方,包括:视交叉、漏斗、灰结节、乳头体等结构。 视上核主要分泌催产素;室旁核主要分泌抗利尿激素(升压素) 10.大脑半球有哪些叶间沟?如何分叶?

大脑半球有三条叶间沟,分别是: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在外侧沟以上,中央沟之前的部分为额叶;在中央沟与顶枕沟之间的部分为顶叶;在顶枕沟之后的部分为枕叶;在外侧沟以下的部分为颞叶;在外侧沟深处的部分为岛叶。 11.大脑皮质的躯体感觉区、躯体运动区、视区、听区各位于何处? 躯体感觉区: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躯体运动区: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 视区:大脑皮质距状沟的两侧;听区:大脑皮质的颞横回。 12.简述大脑半球白质内神经纤维的种类和功能。

①联络纤维,联系同侧半球各部之间的纤维。②连合纤维,连接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③投射纤维,联系大脑皮质下结构的上行,下行纤维。 五.综合问答题

1.脊髓半横断后,哪些重要的传导束将被损伤?可能出现哪些临床症状? (1)同侧皮质脊髓侧束损伤,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硬瘫

(2)同侧后索内的薄束、楔束损伤,同侧损伤平面以下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丧失 (3)同侧的脊髓丘脑侧损伤,对侧损伤平面1-2个节段以下温痛觉消失 2.脑干中主要的纤维束交叉有哪些?其性质如何?

(1)锥体交叉:皮质脊髓束下行到延髓后大部分纤维左、右交叉,称为锥体交叉,交叉

后纤维形成皮质脊髓侧束;少部分未交叉的纤维形成皮质脊髓前束。支配躯干、四肢骨骼肌运动。

(2)内侧丘系交叉:由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二级纤维呈弓形绕过中央管的腹外侧,左、

右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传导躯干、四肢深感觉和精细触觉。

(3)三叉丘系交叉:由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发出的纤维,交叉至对侧,为

三叉丘系交叉。传导头面部的一般躯体的感觉。

(4)外侧丘系交叉:由蜗神经核发出的纤维,穿过纵行的内侧丘系,左、右交叉,称为

外侧丘系交叉。传导听觉。

3.叙述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经过的主要纤维(5.5分) 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 内囊前肢:内囊膝部:皮质核束

内囊后肢:丘脑中央辐射、皮质脊髓束、视辐射、听辐射 4.右侧内囊后肢损伤可能出现什么症状?为什么? 左侧半身运动障碍(偏瘫),由于损伤皮质脊髓束 左侧半身深、浅感觉障碍(偏麻),由于损伤丘脑中央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