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20:56: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哲学中需要背的原理总结(张俊芳) 辩证法
1. 永恒发展的含义/发展的永恒性
(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2) 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2. 唯物辩证法关于过程理论的内容 (1) 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 (2)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3) 一切事物都是产生、发展、转化为他事物的过程。 (4) 一切事物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 3. 矛盾同一性的含义和作用
(1)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得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基本含义: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反的性质和趋势。
(2)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 ①提供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②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4.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关系:
①二者是有区别的。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的矛盾及矛盾的不同方面都有其特点,是事物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联结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离不开个性,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个性也离不开共性,个性必然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5.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 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一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2) 重点论就是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6.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1) 二者相互依存。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也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的发展开辟道路,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2) 在一定条件下,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认识论
1. 认识的本质——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1)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2)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3)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4)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真实的反映和不真实的反映。 (5)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2. 认识主体在反映中的创造性
(1) 认识是主体对于客体创造性的复现。
1
(2) 人的认识能够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 主体反映具有超前性。 (能反映出对象对于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所应当具有的形态) (4) 主体反映具有创新性。 (人的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 3.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1) 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2) 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对实践具有能动的指导作用。 4. 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主观认识要同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5. 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1) 坚持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要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2) 理论创新:就是理论观点、思想体系不断根据实践要求进行新的、创造性的提升和发展。 (3) 实践创新:就是由理论创新所推动的,人们改造和变革客观世界的活动要富有创造性和超前性。 (4) 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实践创新决定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6.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1)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 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3) 人的认识的过程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 2/4/5/6一块儿背 历史观
一 社会基本矛盾
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
(2)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4)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 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 (2)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反作用: ①上层建筑必须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②上层建筑用政权力量和思想影响,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同有害于自己经济基础的旧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残余作斗争。
③上层建筑对自己经济基础可以起促进或阻碍作用,主要看它是否适合自己经济基础的要求。
(3) 上层建筑对生产力乃至整个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当此经济基础是一种先进生产关系是,对生产力及社会发展就起促进作用;反之,就起阻碍作用。 3.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动因。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使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引起生产关系相应的变革;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又导致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 (3) 整个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实质上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层层决定和层层反作用的关系。其中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和源泉。
二 社会意识
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2)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阻碍作用。
2. 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1) 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意识形态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 (2) 表现在:
①意识形态和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 ②意识形态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③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④意识形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⑤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3. 文化和文明的关系 (1) 区别:
①文化是与自然比较而言的,文明是同野蛮、无知和愚昧相对立的。
②文明主要指人类活动的成果,文化则包括人类活动的整个过程以及活动方式、活动手段。 ③文明一般专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而文化则包括一切成果。 (2) 联系:
①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 ②文明是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总和。
③文化进步与文明水平是统一的、一致的。
4.“三个文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及其关系 (1) 人类文明主要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方面:
①物质文明是人类在经济领域中创造的财富和成果,主要表现为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的进步; ②政治文明是在政治领域中创造的财富和成果,主要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 ③精神文明是在文化领域中创造的财富和成果,主要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 (2)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三 人的问题
1. 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 (1) 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 (2)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3)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人的活动而已”。
(4) 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同时又是历史的“剧中人”。
(5) 社会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客观性根源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客观性。 (6) 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在实践的基础上是统一的。 ◎ 相关辨析题除了提到“人的本质”就回答这六句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1)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是最终决定力量,而人们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2)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3)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实践经验是精神财富的源泉。同时人民群众也参加了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4) 人们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力量。 (5)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6) 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受社会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精神条件等的制约。 ◎ 第5点要一字不差 3.人的本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