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韩山师范学院本科插班生《学前心理学》试卷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0:22: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品文档

2015年韩山师范学院本科插班生考试试卷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试卷(A卷)

一、选择(每题2分,共40分)

1.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被称为( ) A.儿童心理发展的反抗期 C.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B.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D.儿童心理发展的危机期

2.对于幼儿来说,下列几何图形中,最容易辨别的是( ) A.正方形 C.三角形

B.长方形 D.圆形

3.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是( ) A.学习 C.劳动

B.游戏 D.手工

4.有些幼儿看多了电视上的打打杀杀镜头,很容易增加其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在此,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主要是( ) A.挫折 C.强化

B.榜样 D.惩罚

5.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设计的著名的儿童心理实验是( ) A.视崖实验 C.守恒实验

B.双生子爬梯实验 D.早期隔离实验

6.孩子能知道“我”和他人的区别是( )。

A.产生自我意识的表现 B.辨别能力发展的表现 C.思维真正产生的表现 D.智力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7.在幼儿的记忆中,占主要地位的记忆是( )

A.形象记忆 B.运动记忆 C.情绪记忆 D.语言记忆 8.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 9.幼儿空间方位词发展的顺序是( ) A.上下、前后、左右 C.上下、左右、前后

B.前后、上下、左右 D.前后、左右、上下

10.老师问一个4岁幼儿:“森林里有三只小兔,被老虎吃了一只,还剩几只?”孩子听完就大声哭起来。这表明孩子对事物的理解( )。 A.是对个别的理解而非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B.是简单的、表面的而不是复杂深刻的 C.依靠的是具体形象而非语词 D.是情绪性的而非客观的

11.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 )。 A.感觉的概括性 B.知觉的概括性 C.思维的概括性 D.记忆的概括性

12.先将重量、质地和颜色完全相同的两块球形橡皮泥让幼儿进行重量比较,然后当着幼儿的面把其中的一块压成扁平状,这时,幼儿一般会认为球形的橡皮泥比压成扁平状的橡皮泥更重一些。这说明幼儿的思维具有( ) A. 可逆性 C. 可变性

B. 不守恒性 D. 自我中心化

13.婴儿与主要照顾者的依恋大约出现于第( ) A.5、6个月 C.7、8个月

B.6、7个月 D.8、9个月

14.用手从足跟向足趾方向轻轻划过去,或搓新生儿的脚底,这时婴儿的脚趾会像扇形一样张开,然后再向里弯曲。这种反射属于( )

A.抓握反射 B.达尔文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15.“视觉悬崖”可以测查婴儿的( )。

A.深度知觉 B.方位知觉 C.大小知觉 D.形状知觉 16.学前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最初的生活自理的年龄阶段是( ) A.2~3岁 B.3~4岁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C.4~5岁 D.5~6岁 17.儿童开始使用单词句的时间一般是在( ) A. 0.5岁~1岁 C. 1.5岁~2岁

B. 1岁~1.5岁 D. 2岁~3岁

18.3~6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 ) A. 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B. 有意注意占优势,无意注意逐渐发展 C.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没什么发展 D.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同步发展

19.学前儿童先会走、跑,后会灵活地使用剪刀,这说明儿童动作发展具有( )

A.整体局部规律 C.大小规律

B.首尾规律 D.近远规律

20.“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 A.整体性的形成 B.独特性的发展 C.稳定性的增长 D.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得分 评卷人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12分)

1.具体形象思维

2.情境性言语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