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 20:13: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品文档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
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2. 持续农业——指既能保证食物安全,又能保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加速
走向市场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农业。
3. 引种——指从外地(包括国外)引入当地没有的作物,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
4.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
变过程。
5.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
质的变化。
6. S形生长进程——指作物的器官、个体或群体的大小、数量和重量随时间延长而表现出的变化曲
线呈S形。S形生长进程即“慢-快-慢”的生长进程。
7. 作物的物候期——即人为制定的用于判断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作物形态特征,或者说~就是
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一个人为标准。
8. 种子寿命——指种子从生理成熟到生命力丧失的生活期限。 9. 休眠——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停止萌发的现象。 10. 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11. 自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亲和性的作物(水稻、小麦、大麦、大豆、花生等)。 12. 异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作物(白菜型油菜、向日葵)。
13. 常异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亲和性,但异交率在5%以上(甘蓝型油菜、棉花、高粱、蚕豆等)。 14. 作物的感光性——是指作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
特性。
15. 作物的感温性——是指一些二年生作物(冬小麦、冬油菜、冬黑麦等)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
温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特性。
16. 短日照作物——日照长度短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如大豆、烟草、晚稻等。 17. 长日照作物——日照长度长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小麦、油菜等。 18. 中性作物——对日照长度没有严格要求,四季开花的作物,如荞麦。 19. 定日性作物——只在一定的日照长度下才能开花的作物,如甘蔗12.75h。
20. 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期——这种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
的营养生长期。
21. 生物学起点温度——即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低温度。
22. 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 23. 生殖生长——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 24. 叶龄余数——即总叶数减去已抽出的叶数。
25. 叶龄指数——即已抽出的叶片数占总叶数的百分比。 26. 经济系数——即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
27. 相对生长率——单位重量的植株在单位时间增加的重量。 28. 净同化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干物质。
29. 比叶面积——也叫比叶重,即叶面积与叶干重的比值,用于衡量叶片相对厚度。 30. 作物生长率——即群体生长率,表示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增加的干物重。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1. 源——生产和输出光合产物的器官,通常是指叶片,也包括绿色的角果皮、颖壳、叶鞘和茎。 32. 库——接纳光合产物的器官,如穗、角果、块根、块茎等。 33. 流——指输导组织,主要指微管系统,最重要的是韧皮部。
34. 潜在生产力——在充分理想条件下,作物所能形成的产量,或者说作物产量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时所能达到的产量。
35. 自然环境——是指作物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所营造的
环境。
36. 主导因素——环境因素的作用不是等同的,总有一二个起主要作用,能够左右作物的生长发育
状况的因素即主导因素。
37. 光补偿点——即表观光合速率为零时的光照强度。
38. 光饱和点——在光强较弱时,光合速率随光强增强而增大,但当达到一定值时,光合速率不再
受光强的影响而趋于稳定,此时的光强叫光饱和点。
39. 温度三基点——作物生长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有最低点、最适点和最高点。 40. 活动积温——即某一生育阶段内或全生育期内活动温度的总和。 41. 有效积温——即某一生育阶段内或全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
42. 冻害——指植物体冷却至冰点以下,引起作物组织结冰而造成伤害或死亡。 43. 冷害——作物遇到零上低温,生命活动受到损伤或死亡的现象。 44. 水分平衡——一般把作物吸水、用水、失水三者的动态关系。
45. 湿害——当土壤含水量超过了田间最大持水量(即过饱和),根系完全生长在沼泽化的泥浆中,此
时作物受到的是湿害。
46. 涝害——当田间积水,作物局部或全部被淹没,此时才是涝害。
47. 作物营养临界期——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常有一个时期,对某种养分的要求在绝对量上往往
不多,但需要程度很迫切,如果缺少这种养分则会对生长发育造成明显影响,并且以后补施这种养分也很难补救,这一时期叫作物营养临界期。
48.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作物生长过程中,有一个时期需要养分在吸收速度上和绝对数量上都
最大,此时施肥效果最明显,这一时期叫作~。
49. 蒸腾系数——是指作物每形成1 g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的克数。
50. 作物需水量——是指作物在适宜的肥水条件下,经过正常生长发育获得高产时植株蒸腾、株间
蒸发及植株体所含水量的总和。
51. 需水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即需水临界期。
52. 节水灌溉——即充分利用自然降雨和灌溉水,最大限度减少水分损失,优化灌水次数和灌水定
额,把有限的水资源用到作物最需要的时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耗水量的产量和产值。
53. 调亏灌溉——就是在一定时期内主动施加一定程度的亏水度,使作物经历亏水锻炼,达到节水
增产、改善品质的目的。
54. 杂草——是指农田中非有意识栽培的植物。
55. 植物生长调节剂——泛指那些从外部施加给作物,引起作物生长发育发生变化的化合物。 56. 种子寿命——种子从生理成熟到生命力丧失的生活期限。
57. 耕作制度——是为了实现农作物全面持续增产所采取的一整套用地与养地紧密结合的农业技术
体系,即种植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农田管理制度。
58. 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组成及其时空配置的技术体系。
59. 用地——种植作物,导致土壤水分和养分被消耗,土壤结构被破坏,土壤障碍因素增加。 60. 养地——将养分归还给土壤,重塑土壤结构,消除土壤障碍因素。
61. 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计划或规划,即种什么,种多少,种在哪里。 62. 复种——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种收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63. 复种指数——复种指数=全年作物收获总面积/耕地面积。
64. 间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田块上同时或同一季节成行间隔种植。 65. 套作——在前作物生育后期于其株行间播栽后作物。油菜/棉花。间套作的差别在于共生期长短
不同。
66. 轮作——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 67. 连作——在同一田块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相同复种方式。
68. 少耕——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或间隔耕作减少耕作面积。
69. 免耕——又叫零耕,作物播栽前不进行土壤耕作,直接在茬地上播栽,在作物生育期间也不进
行土壤耕作。
70. 土壤耕性——在土壤耕作过程中,土壤物理机械特性(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的综合反映。 71. 宜耕期——即宜耕范围,指适宜于耕作状态的土壤含水量范围。 72. 中耕——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于株行间进行的表土耕作措施。
73. 施肥制——是一个生产单位根据当地自然条件、肥料来源和种植制度的要求而采取的肥料结构、
统筹分配和相应的施肥技术体系。
74. 必需营养元素——指作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缺乏它作物就不能正常生长,而其功能又不能为
其他元素所代替的元素。
75. 根外营养——称叶部营养,是指作物通过叶片等地上部分器官吸收养分来营养本身和进行代谢
的过程,是作物施肥的一种辅助手段。
76. 作物设施栽培——就是利用地膜覆盖、温室等设施,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的一
种栽培方式。
77.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溶液中可溶性盐浓度明显过高的现象。
78. 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营养液或营养液与基质栽培作物的方法。
79. 作物生长诊断——是在作物生长的特定时期、采用特定技术、针对特征性指标对作物的生长状
态做出评价,为作物栽培技术的实施和技术调整提供依据的一种栽培技术环节。
二、填空题
1. 按收获季节分,可将作物分为 夏收作物 、 秋收作物 。 2. 光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光”包含3个方面的含义:光照强度、 光照时间 、 光谱成分 。 3. 不同作物的收获方法不同,通常禾谷类作物禾牧草的收获采用 刈割法 ,而薯类作物的收获采用 掘取法 。
4. 临界日长是指昼夜周期中诱导短日植物开花所必需的 最长 日照或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必需
的 最短 日照。
5. 我国耕地资源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耕地 数量 减少和耕地 质量 降低。 6. 通常所指的“双低油菜”是指低 芥酸 和低 硫甙葡萄糖苷 。
7. 影响复种的条件包括 热量 、 水分 、肥料、劳畜力和机械化。 8. 对大多数作物而言,可以通过降低储藏环境的 温度 与 湿度 来延长种子寿命。 9. 茄科作物 、 豆科作物 是不耐连作作物。
10. 1935年,前苏联的 瓦维诺夫 ,确定了世界8个独立起源地,认为 中国 是“第一个最大的独立的世界农业发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地”。
11. 根据原产地的不同,一般将植物的春化特性分为 冬性 、半冬性和 春性 类型。 12. 根据源、库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可将作物划分为3种类型,即:增源增产型、 增库增产型 、 源库互作型 。
13. 作物生产是作物、 环境 与 人工措施 3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14. 单子叶植物种子的养分储藏场所是 胚乳 ,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养分储藏场所是 子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叶 。
15. 按照国内外现有的观点,作物栽培的目标是高产、 优质 、高效、 安全 、生态。 16. 作物的分类不是绝对的,可根据实际用途来分类。如:大豆可归入 粮食作物 ,也可归入 油料作物 。
17. 禾谷类作物 、 棉花(甘蔗) 是耐连作的作物。
18. 有关施肥制的理论有 有机农业 、 无机农业 、 有机无机结合农业 。 19. 养地的途径有物理途径、化学途径、 生物途径 、 工程途径 。
20. 植物生长抑制剂的作用区域为 顶端分生组织区 ,而植物生长延缓剂的作用区域为 亚顶端区域 。
21. 作物抗涝性强弱取决于对 氧 的适应能力的强弱。
22. 冬小麦生物学最低温度为3.0℃,如某天温度为8.5℃,则改天的活动温度为 8.5℃ ,有效温度为 5.5℃ 。 23. 自然条件下,N2可以通过 共生固氮 和 雷电 途径转化为作物可以吸收利用的铵态氮。 24. 根瘤菌固定的氮最多可占豆类作物需氮总量的 1/2 。
25. CO2 、 CH4 和 N2O 是三种最主要的温室气体。
26. 播种用的种子要求纯度达 96% 以上,净度达95%以上,发芽率达 90% 以上。 27. 作物栽培方式有 育苗移栽 和 直播栽培 两种。
28. 育苗方式很多,按照利用能源的不同,可分为露地育苗、 保温育苗 和 增温育苗 。 29. 根据肥效方式,可将肥料分为 直接肥料 和 间接肥料 。 30. 根据来源,可将肥料分为 农家肥料 与 商品肥料 。
31. 根据化学组成,可将肥料分为 有机肥料 和 无机肥料 。
32. 根据化学反应,可将肥料分为 酸性肥料 、 中性肥料 和 碱性肥料 。 33. 根据肥效快慢,可将肥料分为 速效性肥料 和 迟效性肥料 。
34. 常见的3种土壤基本耕作方式是: 耕翻 、 深松耕 、 旋耕 。 35. 起源于我国本土的作物有: 、 、 (任举几例) 36. 起源于美洲的重要作物有: 、 、 (任举几例)
37. 水稻是典型的喜水耐涝作物;烟草、油菜、甘蔗等属喜湿润型作物,小麦、玉米、棉花、大豆
等属中间水分型作物,谷子、甘薯、花生、芝麻、向日葵等则属耐旱怕涝型作物。 38. 生物固氮可以分成3种类型:自生固氮、共生固氮和联合共生固氮。 39. 作物诊断应包括对“环境”和“作物”两方面的诊断。
三、判断题
1. 农作物所需的各种生活因素是同等重要的。 ( √ ) 2. 同一作物的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叶数少。 ( × ) 3. 农田管理制度是耕作制度的核心。 ( × ) 4. 冷害是指植物体冷却至冰点以下,引起作物组织结冰而造成伤害或死亡。 ( × ) 5. 一般情况下,水稻的经济系数较油菜的经济系数高。 ( √ ) 6. 间作与套作的区别是间作共生期长,套作共生期短。 ( √ ) 7. 小麦和水稻的种子萌发对最低温度的要求相同。 ( × ) 8. 作物高产的限制因子是绝对量最少的生活因子。 ( × ) 9. 光合作物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而呼吸作用极易受到温度的影响。 ( √ ) 10. 作物影响土壤具双重性,即一方面消耗土壤养分,另一方面破坏土壤结构。 ( × ) 11. 少免耕有利于保持水土,维持土壤结构,延缓作物衰老。 ( × ) 12. 作物产量随叶面积指数增大而增大。 ( × )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