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梳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3:10: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生活与哲学》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一、二、三课)

1、什么是哲学?

(1)从本义上看,哲学是指爱智慧和追求智慧。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4)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从与生活的关系看:是美好生活的向导,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

(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起源于人类对生活、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5、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6、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7、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三种形态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8、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两种形态

(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当成本原的东西。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9、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1

10、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意义。 11、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最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4、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 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2)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6、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要的基本的观点。

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辩证唯物论(四、五课)

1、物质的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2、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4、运动的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相对静止的含义: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5、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要求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观的观点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6、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②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要求坚持世界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7、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本质:(1)从起源: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生理基础:人脑的机能。

(3)内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作用:(1)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

和自觉选择性。

(2)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9、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1、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2、意识活动的特征: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1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第4、5课)——原理及方法论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

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

【原理】A、规律是客观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B、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 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 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

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人类造福。

4、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

2

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

错误的意识。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对物

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6、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①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 ②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的活动。

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是变革社会的实践③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2、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 4、真理的含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基本属性:客观性。 5、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6、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7、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6课)原理及方法论

1、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1)【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

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2)【原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原理】真理是客观性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和上升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3、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4、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其实质就是“扬弃”。

15、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基本特征:否认矛盾,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16、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唯物辩证法(七、八、九、十课)

1、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联系的含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4、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5、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指:与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忙的事物

7、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化,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指: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8、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9、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本身包含的两个基本属性。 10、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表现

11、⑴矛盾的特殊性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⑵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 ①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12、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一)、联系的观点(第七课)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联系具有客观性

【方法论】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来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

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

【方法论】1、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2、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1)【整体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寻求最优目标。 (2)【部分原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

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 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

【原理】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1、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二)、发展的观点(第八课)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发展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