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14:07: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 题:劲健稚拙、古雅天真的篆书知识与赏析 课 时:1课时 课 型:单一课 授课对象:高中二年级
教材分析:从教材编排来看:一、要明白什么是篆书?
二、要知道篆书的发展脉络;
三、要知道的篆书的特征:1,笔法的单纯性
2,结字的形状 3,章法的变化性
四、要明了篆书作品应该怎样进行赏析;
从自身阅历来浅谈:
可以先从教材中举出的古代篆书作品来分析:
1,《四祀 其 铭》,此件作品造于商纣王四年。铭文铸在底部圆形平面上,计8行,共42字。每行字数不等,字形也大小不一,布局错落有致,符合该器底面的的要求,笔画粗壮不一,变化多样。有些字同甲骨文类似,通篇铭文显示出古朴厚重的风貌。
2,《墙盘铭》,此件作品造于西周恭王时期,于1977年出土在陕西扶风县,现藏宝鸡市博物馆。该铭文18行,共284字,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部称颂西周国君的功绩,后部是史墙家史。从作品来看行笔流畅,笔画粗细均匀,字形修长方整,排列纵横有距,整齐、疏朗,代表了西周中期的金文最流行的书写风格。
3,《散氏盘铭文》,散氏盘,也称“散盘”、“矢人盘”,造于西周厉王时期,清代出土于陕西凤翔,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馆。该盘铸造之时,金文书法已进入成熟期。铭文通常写得工稳考究,布局整齐,有强烈的秩序感和装饰色彩,而散氏盘则写得简便随意,十分生动,用笔也灵活,章法而是顺势而下,多有变化,结体也自由,字形略呈扁圆,俯仰、欹正相呼应。通篇铭文奇态百出,如星斗满天,
让人目不暇接。
4,《虢季子白盘铭》,此盘造于西周中晚期,口径长137.3厘米,宽86厘米,腹深36厘米,重约225千克。清出土于陕西宝鸡,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该盘主要记录虢季子白征战凯旋而受到周王嘉奖的事。笔画纤细而又力度,字体严谨而自然,章法疏落大方,字行距较大,通篇气韵统一,秀美典雅。
5,《侯马盟书》,盟书,是各诸侯或卿大夫之间盟誓的记录。1965年出土于山西,此件是写在玉片上的,计5000余片,字迹清晰约600余片,此件作品真实的保存了春秋晚期的毛笔笔迹。笔画粗细变化比同时代金文笔画更灵活,结体更自由。虽是篆书但有隶化倾向。
6,《石鼓文》,唐代在陕西凤翔发现的,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馆。因文字刻在10个鼓形的石头上而得名。10个石鼓每个上刻一首四言诗,原文700余字。文辞是记述秦国君臣游猎的事,故又名“猎碣”。从字体上看,石鼓上承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是大篆向小篆演变的一种过渡字体。石鼓文章法疏朗整齐,结体匀净茂密,用笔遒劲凝重。不少篆书名家都得益于石鼓文,如晚清吴昌硕等。
7,《虎符》,是古代君王调动兵马的重要信物。此件秦代虎符,高3.14厘米,长8.9厘米,制作精美。虎符背上刻有错金的文字,左右两半,各有12字。结体严谨寛博,笔画骨劲肉丰,字虽不大却端庄厚重。字体与传为李斯书写的《泰山刻石》相似,是典型的秦代小篆。
再从当代篆书大家的作品来进行赏析: 1,邓石如的《唐诗集句》 2,吴昌硕的《临石鼓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老师通过对篆书的基础性知识的把握,再让同学们对篆书进行粗略的熟悉,再加上老师课堂的引导,让同学们利用课堂时间对篆书的脉络有了一定的认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课堂学到方法,方便学生课后及业余时间的吸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篆书对于初识者而言有一定的界限,要打破这一界限要善于引导,让学生们发现篆书的魅力,再结合书、画、印的用处稍加说
明。
教学重点:要着重理解篆书的魅力是如何彰显的,对于今天我们的实用价值又
在什么地方,要做到在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方面又不忘先辈们留下的丰富精神文化财富,让学生不要淡忘这一重大人生课题,对于今后(如喜欢书画印的同学,不妨留意一下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把学生带入这样的一种课堂氛围中,相对于高中二年级学生而言,几乎对篆书了解记述为零,要找媒介将学生的兴趣带进来才是关键的。 教学方法:
1、教法:通过PPT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篆书,并举名家作品进行赏析。
2、学法:可以进行手授,举一简单的象形和指示的字作为教学示例。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篆书字典,篆书作品 学具准备:让几位同学准备好毛笔和墨,毛边纸。
教学过程: 时间 环节 组织教学 教师行为 1、清点学生人数。 学生行为 (预想) 教学手段 设计意图 1-5 分钟 1、让学生在课前查阅1、班长清点1、查看全部是否都2、检查课前任务(提前布置篆书作品,上课时相人数 课前学习任务)方便上课时互交流、分享自己的2、同学们将到齐了 给予同学们清晰,开阔的一感受。 个视野。 收集的资料2、坚持同学是否有去搜集资料 2、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拿出来 提出疑问,老师对其进行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