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北师大版语文五上《千锤百炼为一绿》word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6 19:38: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学内容 《千锤百炼为一“绿”》 教 1、了解王安石锤炼诗句的故事,了解本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2、学习古人善于反复思考,炼字炼意的精神,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3、感情朗读课文,揣摩作者及王安石的情感。 学 目 标 教学资源 电脑 教 学 整 体 设 本文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课堂上以此文为载体,让学生体会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而又不局限于本文,为学生呈现出了更多的“炼字炼意”故事、名言警句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结合学生写作实际,设计相关练习,培养学生锤炼语言的习惯与积极性。同时,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性学习,并通过朗读深入品味文章“韵味”。本课由“导入”、“讲解课文”、“总结课文”三个板块组成。共利用一课时。 计 教学环节 导入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活 动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弃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古人王安石又是怎样对待创作的。(板书课题:千锤百炼为一“绿”) 备 注 讲解课文 二、讲解课文 1.了解王安石及“绿”字出处①提问学生:课文已经预习过了,谁知道课题中绿字的出处?②大家对王安石地了解有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若是从书上得知的,就让学生将它读出来,并解释:明媚、困顿、可望而不可即、情不自已](生说) 师补充: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列宁曾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集》。唐宋八大家都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③齐读1~3段 3.了解换字的过程及原因 ①让学生将书上的《泊船瓜洲》这首诗读一遍,再将课题读一遍。提问:在读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生1:明明是“到”,和绿有什么关系?生2:为什么最后要换成绿?生3:为什么说是千锤百炼为一绿?】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备 注 ②大家带着刚提出的问题将文章快速的阅读一遍。 (板书春风又到江南岸 ③读过课文后,现在谁来告诉我:为什么说是千锤百炼为一绿?(生:从“到'至“绿”换了好多字)问;那文中都具体提到了王安石换的那些字?(到、过、入、满、绿) [为什么将“到”换成“过”?(到了仿佛就不走了,但四季是交】 接更替的,春不会在任何一个地方停留太久) 为什么将“过”换成“入”?(过又太短暂了,不曾停留,只是路过) 为什么将“入”换成“满”?(就像书上所说的,江南的春风不是这样凌厉的) 为什么最终确定为“绿”?(写出了江南春风的气韵,在书上画出此句) 体会:闭目吟哦(é)注意“撂”读(liào) 解释:倏忽、融合 4.了解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提问:为什么王安石反复换了十几个字,而文中具体只提到“到”“过”“入”“满”“绿”这几个字?而且文章在叙述其它字的时候只用“总是不满,直到想到了“绿”来一笔带过,而不再详细的去说?大家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吗 [师:刺激本文的独到之处。在众多的事例之中,我们要善于选择那些比较典型的例子去烘托、说明自己的主题,做到点到为止。王安石换了十几个字,如果文章将所换的每一个字都写出来的话,那岂不是太枯燥、啰嗦了,也就不能突显出“绿”字的特别了,“绿”也就成了沧海一束,只有将该详的地方详,该略的地方略,重点也就自然凸现出来了。这一点大家在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