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剧本创作考研真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35: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剧本创作考研真题

本文系统介绍北京电影学院考研参考书及参考书解读、导师介绍等方面的问题,才思教育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才思教育就是顶尖的艺术硕士考研机构!

参考书笔记

1、客观精神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2、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有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尼采。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

4、模仿说起源于“模仿”。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5、游戏说起源于“游戏”。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6、表现说起源于“表现”认为表现情感的艺术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7、巫术说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8、生产劳动说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和恩格斯.

9、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10、美育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 11、实用艺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实用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实用原则与美观原则相结合,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12、建筑艺术按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感。

13、园林艺术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

石、理水)、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14、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包括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欧洲园林(以法国园林为代表),以及阿拉伯式园林。

考研真题

专硕真题: 一、名词解释 表现主义艺术 扁平人物 新媒体艺术 结构主义 装置艺术 二、简答

西方绘画和东方绘画透视法的区别 如何对艺术进行分类 三、论述

1.分析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2.结合艺术作品论述意识形态和艺术的关系

考试科目

文学系(专业学位16人)接收推免限本校本系学生 电影创意与策划 4(拟接收推免2人) ①思想政治理论②英语二或日语或俄语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④材料分析与写作 电影剧本创作 4(拟接收推免2人) ①思想政治理论②英语二或日语或俄语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④电影剧本写作 电视剧剧本创作 2(拟接收推免1人) ①思想政治理论②英语二或日语或俄语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④小品写作

考研经验

首先介绍下赵斌的《艺术概论》的目录:第一章、第二章的当代艺术部分以及第七章(视觉文化与电影),这本电影学院组织编撰的《艺术概论》堪称是鹤立鸡群令人惊叹的。它的艺术视野要比彭吉象的那本宽广很多,更要新很多!

第二章的当代艺术、公共艺术、时尚与消费艺术,第三章的当代艺术的观念,第四章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整个第五章艺术与美学,第七章视觉文化与电影,这些都是彭吉象的艺术概论根本没有涉及的。这些章节所谈论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新东西,这些章节所指涉的艺术理论与概念,才是二战以后西方艺术史和艺术理论所经历和聚焦的东西,这些东西才是帮助我们理解今天的艺术和文化的钥匙。而彭吉象的艺术理论绝大部分是关于西方的古典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论,艺术史发展至今,经历了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三个阶段,彭吉象只是在艺术流派里泛泛地介绍了一些现代艺术流派,但是对于现代艺术理论和当代艺术理论几乎是没有涉及的,举例来说,现代艺术理论涉及到主体性理论,表现性理论,席勒——克莱夫贝尔——格林伯格的形式主义理论,而当代艺术更是涉及到符号学、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精神分析,后现代主义等更加庞大复杂的理论话语群。我们现在就生活在一个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为主的世界里,然后彭吉象的艺术概论基本上不涉及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这正是电影学院编撰的这本《艺术概论》难能可贵之处所在。现当代艺术和理论,不仅占据了全书接近一半的篇幅,它们显然也更加抽象更加理论化,而且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这本艺术概论对90年代后兴起的视觉文化、60年代后兴起的后现代理论以及新艺术史视野的一再强调,更加令人惊讶的是,在第二章谈当代艺术中的新媒体艺术时,作者举的例子居然是比尔·奥维拉去年年底在798所办的展览。作者的视野和触角之新,可见一斑。

其次,同样是艺术概论,在一些绕不开的主题上,这本书不仅做到了简明扼要的介绍,而且几近完美地做到了对比评价、批评性阐释。

比如在艺术起源的问题上,作者从哲学的高度来向我们阐明,艺术的起源不是一个考古学,发现“第一个艺术品”的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到复杂的解释学的哲学问题,意义非常深远。同样,在介绍艺术起源学说神授说、巫术宗教说,劳动说,游戏冲动说等等观点时,在介绍艺术本质时谈到席勒、克莱夫贝尔,苏珊朗格时,作者不是像彭吉象那样,仅仅告诉我们这些学说和理论家在说什么,更重要的是,还给我们补充了大量的反面观点、提纲挈领地指出了某种学说的局限短处以及影响。在我看来,能补充这些东西,才是一个理论工作者视野水平和学术水平的真正体现。(大家有任何疑问的话,可以加扣扣:1275181476。或微信:caisiedu710)第七章《视觉文化与电影》更是为电影学院考研量身定做,几乎也是全书最为理论化的一章,不仅牵涉到了欧美90年代后兴起的视觉文化研究,而且牵涉到了雅克·拉康,阿尔都塞,米歇尔福柯这些精神分析、意识形态、权力理论的杰出思想家,以及居伊德波,鲍德里亚等后现代理论执牛耳者,无一例外,这些人的影响力在西方,全都是60年代后才声誉日隆的。我们要明白的一点是,摄影也好,电影也好,恰恰就是在60年代之后才走进大学,被当做一个严肃的艺术研究对象的,在此之前,摄影和电影不过是有着娱乐,实用,商业功能的不入流的东西而已,恰恰是这些人的这些理论,使得摄影,电影,广告,通俗文化(波普艺术)才有话可说,有了让人叹为观止的研究可能性。因此,如果不熟悉这些理论,简直无法想象对于摄影和电影,除了视听语言分析,我们还能谈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