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D皮试操作及结果观察判定说明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5 13:53: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

适用范围:胸片检查异常的患者;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涂

阴病人和需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病人

皮内注射法

1.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 选择在左侧前臂掌侧中上部1/3处,一般常用0.1ml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的纯蛋白衍生物(PPD)皮内注射,使之形成直径6-10mm的皮丘;若患者结核变态反应强烈如患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或一过性多发性结核过敏性关节炎等,宜用1个结核菌素单位的PPD试验,以防局部的过度反应及可能的病灶反应。

(注意:在注射前应询问患者以前曾否做过该试验,如做过应问清时间、部位,以免引起促进反应。) 2.注射量和皮丘的关系

准确地向皮内注射0.1毫升液体,形成的丘疹直径在6-10mm左右,这个大小程度在儿童较成人小(平均7mm左右),成人女子也略小于男子(9mm与8mm之比)。 3.注射的深度

同样注射在皮内,观察其各种深度变化所出现反应的差别,结核菌素反应直径不因深度出现差异。然而深的注射与浅的注射相比,深的注射反应的分散度大。如果过深达皮下程度,结核菌素迅速被吸收出现的反应就小。因此应当十分注意必须做浅层皮内注射 4.结果观察

于试验后48—72小时观察和记录结果,测量时以硬结(横径+纵径/2)大小为主,不以红晕大小作为判断标准。因为硬结为特异性变态反应,而红晕为非特异性反应。但一般情况下硬结和红晕大小一致。

注意:在见到双重同心圆状红润(双圈)时,测外层的红润直径。

不要将因注射造成的内出血误认为结核菌素反应。结核菌素反应的红润指压暂时褪色,出血的红润指压不褪色。 结果判定

硬结直径≤5mm为阴性

5~9mm为阳性(+)(提示分支杆菌感染,也包括非典型

分支杆菌感染)

10~14mm为中度阳性(++) ≥15mm为强阳性(+++)

局部有硬结外,还有水泡、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强阳性反应(++++)

结核菌素使用时注意事项

1、注射器及针头应当专用,不可作其它注射之用。 2、安瓿开启后在半小时内使用。

3、安瓿有裂纹,制品内有异物者不可使用。 4、结核菌素试剂应于2~8℃ 避光保存及运输。

结核菌素试验的禁忌症

1、各种传染病的恢复期,结素试验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使病情加重。 2、有器质性病变,如心血管、肾脏病、胃肠病的急性期。 3、有过敏反应史者,特别是对其它预防注射有过敏史及免疫缺陷的婴儿。

4、体弱及严重衰竭者。 5、高热患者。

结核菌素试验的临床意义

1、PPD试验阴性的临床意义 (1)未受结核菌感染,非结核病人;

(2)已受结核菌感染但处于结核感染早期(4—8周); (3)老年人;

(4)营养不良、HIV感染、尿毒症、恶性肿瘤接受放、化疗者等免疫功能低下者(免疫系统受干扰); (5)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

(6)有发高热的急性传染病(麻疹、猩红热、水痘)或粟粒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7)技术误差或结核菌素失效。 2、PPD试验阳性的临床意义 (1)接种卡介苗后; (2)结核病病人;

(3)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呈一般阳性反应,表示曾感染过结核杆菌; (4)婴幼儿尤其是未接种卡介苗者,阳性反应多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年龄愈小,活动性结核可能性愈大; (5)强阳性反应者,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

(6)由阴性反应转为阳性反应,或反应强度由原来小于10mm增至大于10mm,且增幅超过6mm时,表示新近有感染。由于广泛推行卡介苗接种,结核菌素试验的诊断价值受到一定限制。接种卡介苗与自然感染阳性反应的主要区别见表1; (7)技术误差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假阳性反应

接种卡介苗与自然感染阳性反应的主要区别 接种卡介苗 自然感染 多为10—15mm 深红 较硬,边缘清楚 较长,可达7—10天以上 硬结直径 多为5—9mm 硬结颜色 浅红 硬结质地 较软,边缘不整 阳性反应持续时间 阳性反应的变化

较短,2—3天即消失 有较明显的逐年减弱倾向,短时间内反应无减弱倾向,一般3—5年内逐渐消失 可持续若干年,甚至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