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整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14:54: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1.D2.C3.(1)C(2)A(3)B(4)C(5)D4.①c②b③f④d⑤f⑥a5.B 二、6.B7.A蟹钳;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B因为用心;集中注意力或居心8.B9.A10.略11.分三层。一层(l-2句),学习要积累;二层(3-4句),学习要有恒;三层(5-6句)、学习要专心12.比喻论证

三、13.①qú②t?ng14.①昏暗不明的样子,这里有精诚专一的意思②显著盛大的样子③侍奉④善;仪态⑤凝结在一起15.①所以没有精诚专一的精神,就不会智慧豁然贯通。②布谷鸟喂小鸟,平均对待,始终如一16.学习(或办事)应专心致志17.故君子结于一也

《师说》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通“逗”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二、【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师,以??为师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2、形容词作名词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2)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3、名词作形容词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带中括号的那个)-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4、名词作动词

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三、【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2、之

(1)助词,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

(2)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4)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人非生而知之者 (5)代词,他。作师说以贻之

(6)代词,这,这一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

(7)动词,往,到。。。去,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3、传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4、而

(1)连词,表并列。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 (2)连词,表转折。惑而不从师

(3)连词,表承接。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 (4)连词,表修饰。则群聚而笑之 (5)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已

四、【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之”为宾语提前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2、被动句式:不拘于时,学于余。

3、判断句: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介宾短语后置句:①而耻学于师。②不拘于时,学于余。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5、【省略句】

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②(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④(士大夫)则群居而笑之。

五、【固定格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必修4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①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④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⑤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⑧请奉盆缶。“奉”通“捧”,托、举。

二、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使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三、古今异义(在此只列出古义) ①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近亲及姻亲) ⑤请指示王(指给??看)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 ⑧布衣之交(平民)

四、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穿)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使??回去)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待)

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b.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

《苏武传》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女:通“汝”,你。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通“祀”,祭祀。 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始以疆壮出疆:通“强”,强壮。

二、古今异义

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今义:副词,表程度。 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位列将古义:位;官位。今义:位置、地位。 列:一般的,普通的。今义:排列。

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动词,靠近。 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三、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

2.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若: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名词做动词,祭祀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