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开始》读书笔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 19:39: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设计的开始》读书笔记

专 业: 学 生: 指导老师:

书籍简介:作者:王澍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年08月

字数:212页

作者简介:王澍(1963年11月4日出生于新

疆乌鲁木齐市),汉族,建筑师。2011年,王澍成为第一位担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丹下健三客座教授”的中国本土建筑师。2012年2月27日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个中国人。

王澍在建筑中所用的“瓦爿墙”都是用回收来的旧砖瓦做成的,他在作品中频繁使用再生材料,一直抗议建筑材料的浪费。《时代》杂志特别提到了7年前王澍用66000块来自旧房拆毁的青瓦创作的作品《瓦园》,当时曾经引起了建筑界对当下中国城市问题的关注,并掀起了国际建筑舞台上的中国热潮。还提到了在第十二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王澍以“衰变的穹顶”获得特别荣誉奖,成为了首位以个人名义登上该世界第一大建筑展领奖台的中国建筑师。(美国《时代》杂志年度全球100

位最有影响力人物名单,每年都会评选一次,从政界、商界到体育界、文化界,涵盖了各行各业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到2013年底,《时代》周刊已经连续10年进行了全世界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评选,2013年的评选中这100位人物被分为五个组,分别是:巨人组、领导人组、艺术家组、先锋组和偶像组。王澍属于艺术家组入选人物。

内容简介:《设计的开始》是建筑界丛书之一,介绍国内外最新建筑思潮,讨

论当代建筑问题,从学术角度剖析中外最具活力的建筑师的代表作,推出建筑文化、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建筑历史、建筑教育天空和最新学术成果。丛书图文并茂。在这本书里,建筑与写作是两条永远平行但并不互相解释的线索,

全部含义都指向:通过某种建造房子的活动,一个人如何实现自觉,从自觉其所说的语言开始。

在这本书里,建筑与写作是两条永远平行但并不互相解释的线索,全部含义都指向:通过某种建造房子的活动,一个人如何实现自觉,从自觉其所说的语言开始。内容包括“八盏灯”、“顶层画廊”、“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等建筑设计作品。

书评:2002年,建筑师王澍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建筑学文集:《设计的开始》。

在书中的作者介绍里,王澍被这样的描述:“他抨击专业建筑学,但他的所谓‘业余建筑’活动超越一般而言的设计而指向某种关于建筑的建筑;他坚持感悟建筑本身,执着于功能解读,贬低造型艺术的重要性,但他的作品具有某种超越风格争论的艺术质量;他反对关于建筑的文学化叙事,但无论他的设计还是写作都具有某种难以辨别其来源的文学气质。他强调建筑师首先应是一个文人秉承某种批判使命但锋利的矛头不仅指向自己以外,更始终指向自己,甚至以嘲讽与自嘲解着‘批判’的戾气。”

2012年5月,王澍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领取了建筑设计界的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他没有海外留学背景,身份是中国美术学院的教授,不属于任何建筑设计院,在获奖之前,他一直独立于国内现行主流体系之外,一年几乎只按照喜好做一个项目,每个项目从设计到建成耗时数年。如果按照国内建筑设计院年度人均产值的方式来衡量,王澍创造的价值和设计的面积无法和大多数建筑师相比。从1980年代末开始至今,他的建成作品有约二十多项,其中在杭州和上海的一些早期作品在建成后已经拆除了。

普利兹克奖几乎每一次都授予了风口浪尖上的建筑师,比如,安藤忠雄、弗兰克·盖里、扎哈·哈迪德,等等。他们在获奖之前都曾领受过万众瞩目。王澍却尤如独行侠,独自逆流行走。其他人在实验新材料,他收集旧东西,木头、瓦片、瓷片,偶尔几个立面换上玻璃为主角也与时下流行的超白玻璃幕墙大相径庭;其他建筑师谋求更高科技、更惊悚的设计时,他拒绝电脑,说自己的设计来源是自然,宋画与古诗,对于建造的理解来自普通匠人;当城市化浪潮到来时,他说“重要的是,建筑师通过自己的创作怎么样来帮助人们跨越城乡之间对立价值观的鸿沟”。

王澍的设计就有鲜明的个人特点,固执的设计逻辑里有着完整的理论系统,这在本书里已初现端倪。他描写小到“八间不能住的房子”里的小灯具,大到几千平方米的图书馆,王澍都将中国传统意蕴、乡土记忆气息、李渔的情致结合在一起,再混杂一些诗意与后现代风格。可以说他狡猾地生成了只属于自己的哲学。他叙述的方式坦率、信心满满又兴致勃勃,像生造一个平行宇宙,领着读者随他进入其中。如果尝试去理解他并最终认为自己真的理解了他,你会发现,他的哲学导致了他的设计。

内容摘要:“…我一向把自己的设计当做一种‘研究’。所为研究,就是不断

去实验一些连自己都不懂的东西…” ——《设计的开始2》

研究——如果我知道这么做可以,那么我干嘛还去做?如果一定要做,那么为什么我一定要这么做?为什么不试试其他的办法可不可以做到。我不担心失败,失败不意味着这个方法未必不行,也许是用错在此时此地,我更想知道的是为什么会失败,因为失败并不是我的目的,我并不崇尚利用失败来晒选成功的可能,甚至反感。

因此,我需要了解很多知识,需要大量的阅读,要不断地学习那些技术和方法,只有会的越多,才知道哪些是不用再做了,回得越多,节省验证的时间就越多,新的尝试就会越多,这不就是学习的意义吗?

“…一件固定的家具反而使喝酒变得无趣,这个工作室没有家具,却处处可当家具用。总有一个地方适合哪怕再不规范的坐姿,说到底,索性躺下,也让人舒服……”

——《设计的开始2》

不要给功能定性。我家的餐厅也有一个吧台,但却从未在吧台上喝多一次酒,或者围坐在吧台聊天,没有遮阳的文化,也没有这样情趣的朋友。它的存在如同一个词“附庸风雅”。更有趣的是,吧台旁边是一张麻将桌,从一开始就这么设计的,但凡家父家母聚友开桌之时,麻将桌上原来摆放的花瓶和水果盘都被挪至吧台上,吧台也就成了一个摆放杂物的地方,而吧台上的酒杯吊架,安静的酒杯,背负着积灰。我有时会想,既然旁边的麻将活动是必须的,那么这里需要的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