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3.1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3:14: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11

辽宁省大连市四十四中高中地理《3.1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教案 新

人教版选修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构建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结构 2.联系必修教材内容,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能力目标

利用学案导学的方式,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 【教学重点】

构建《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结构 【课型】复习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前面咱们用了大概3周的时间把自然灾害与防治讲完了,我们讲的比较快,有些模块是咱们同学自己完成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把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作了很大调整。为了使大家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这节课我们来把这本书串串线,串线过程中大家看看哪些内容与必修教材有联系,把前后知识整合一下。

师:大家把学案拿出来,首先找个同学阅读一下教材的课标,读的过程中你看哪些是你没掌握的,做下标记,课后回去把它弄懂。

师:这本书在高考中通常是一道10分题 ,看了历年高考题,出题基本是两种类型:

1、 以备考期间某种特大自然灾害为背景材料,考查灾害发生原因、地区分布、危害及防御措

施,特别是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2、 以某区域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本区内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危害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

的影响。

师:我看了一下大家做的知识结构,大部分同学都完成的很好,有的同学觉得我给的地方不够大,又单独拿纸做的,同学们下课可以过来看看。下面我们一起来构建这本书的知识结构,看看有没有你落下的。

师:自然灾害与防治咱们一共讲了几大内容?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中国的自然灾害 防灾与减灾 有这三大内容 师:在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中主要是这四方面内容:(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影响 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

师:我们先看自然灾害,要想构成自然灾害,需满足哪些条件?(自然异变和受灾体) 师:任何一次自然灾害形成的自然灾害系统都由哪些要素构成?(孕灾环境 致灾因子 受灾体 以及这次灾害的灾情)

师:自然灾害都能产生哪些影响?(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资源与环境破坏)

并且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有个特点: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同一次灾害,什么样的地方危害程度高?低?为什么?

师:人类活动如何影响自然灾害了? (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

哪些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生态环境建设——稳定 (必修3 2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11

111

生态环境破坏——失稳 (必修1 5.1案例3东北

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

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了?

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应急措施、灾后自救互救行为 社会经济活动 建设防灾减灾工程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要求你会举例

师: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主要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哪些类型:(气象、地质、水文、生物灾害)

都分别包括哪些灾害?以及与必修教材的联系 台风:必修1 2.3常见天气系统 地图册P12

干旱与旱灾呢?:必修1 2地球上的大气地图册P14—17 寒潮?还是必修1 2.3

地震?形成与什么有关?板块 几大板块?必修1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图册P20、52 风暴潮:气旋 必修1 2.3常见天气系统 生物灾害我们是我们新接触的

过渡:主要的自然灾害这一块我们重点要掌握哪些内容?这些自然灾害的定义、成因、分布、危害、防御措施以及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同学们回去可以看我们之前总结的表格材料,在这里不说了。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部分内容中国的自然灾害,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师:最后我们介绍了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除了现代火山之外都有分布,需要同学们重点掌握的是这些自然灾害在中国的分布、特点、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我们也用表格的形式总结过。

师:了解了自然灾害发生发展的规律后,为了把灾情降到最低,我们要进行防灾与减灾 师:首先就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防御,主要有哪些措施:建立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定义及作用),RS、GIS应用(必修3 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具体防御措施(工程性必修3 2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有关 和非工程性措施)

师:如何进行灾害的救援与救助?有三个核心环节?(灾前准备 灾中应急 灾后恢复)里面还有具体的措施。具体应用到地震和洪涝这两大灾害中我们分别要如何自救与互救?具体细节一定要注意下。

师:好,知识框架我们就梳理完了,包括有些与必修教材相关的内容,要求大家回去在复习一下。下面我们来做几道高考题,练一练。 【知识探究】 1、(2009·山东文综 10分)下表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单位:次)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35 7 54 26 5 8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6 0 0 8 3 6 贵 21 州 四 23 川 云 25 104 534 155 19 南 111

111

(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4分) (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6分) 2、(2009·海南地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2008年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92.24亿元。

(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2分)

(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8分) 【课堂小结】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