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复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0:13: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复习题

2009-04-13 11:27:25| 分类: 感悟教育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复习题 第一章 热爱学生 一、名词解释

1、 变相体罚:即并不直接对学生人身诉诸拳脚和工具,而是以各种借口并以其他形式间接地对学生进行处罚。

2、 经济处罚:即对学生物质上、经济上处罚。 二、简答题

1、 热爱学生所体现出来的最基本的伦理学思想是什么?

答:热爱学生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要不给予热情和爱护,它是社会伦理道德师生关系上的具体体现,他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实质是人道主义这一重要的伦理精神。

2、 简述教育的人道性及一般要求?

答:教育的人道性,即指教育目的对良好人性发展及追求和教育过程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对人的尊严、权利的尊重,对人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对人合法权益的维护性。

就教育目的而言,在当代的教育改革中,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由单纯满足社会需要变为注重满足社会需要与满足人的发展需要想结合。

就教育过程而言,它是体现教育人道化的重要方面。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人道化大量地体现在教育过程的人道化。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分析热爱学生所具有的人道性要求,并不是反对在教师对学的过错给予必要的批评甚至是必要的处分。

还需要指出的是,热爱学生对学生“只给好心,不给好脸”也不行。 三、论述题

1、 教育爱及其内涵的思想特征。

答:教育爱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敬业精神和富有人道性的教育艺术。其内涵不仅指教师对学生关心和爱护,而且包括教师用爱的情感和言行来感化学生,陶冶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以及各种具有教育性的爱方式。因为教育爱主要的是通过教师的执教行为表现出来的,所以有人也把教育爱称之教师爱。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教育爱内涵的思想要求有许多方面,除了教师应以爱的态度、情感和行为来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感化陶冶学生,引导教育学生外,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教育爱的广泛性 (2) 教育爱的引导性

(3) 教育爱的理智性和纯洁性。 (4) 爱与严的结合。 第二章 廉洁从教 一、名词解释

1、廉洁:即清廉、洁白之意,与贪污相对,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被视为“国之大维”、“仕者之德”和“人生大纲”,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为人廉洁,要求做人清介自守,这是做人的根本,二是为官廉洁,要求廉洁奉公,这是对为官的基本要求。

2、为师立教:一是只当教师能够被教育岗位所接纳并胜任这一工作 ,只有这一点实质上说的是当教师够不够资格的问题,二是指当教师儿歌队学生施加的各种教育影响,能够在学生中得以确立,即被学生信得过并且接受,内化为自身品德,这一点实质说的是当教师对学生进行能不能有效的问题。

二、简答题

1、 如何认识和理解廉洁是教师立身立教的根本?

答:为师立教当看重养德修身,为人师表,特别是廉洁方面,这是为师立教的根本,这主要是因为:首先,只有廉洁,教师达到人格才具有可信性。

其次,廉洁,教师才具有道德上的感召力。 第三,只有廉洁,教师才能保持教育公正性。 2、 简述廉洁从教对树人意义。 答:(1)廉洁是树人的根本人格条件。

(2)廉洁与学生良好情操的培养。①只有廉洁公正的教师才会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感。②只有廉洁公正的教师才会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操守。 (3)廉洁与学生道德是非观念的形成,教师廉洁从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是非观念。

三、论述题

1、 如何理解教育公正?你认为怎样才能保证教育公正?

答:(1)教育公正既是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和目标,也是对教师一种重要的道德要求。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作为一种道德要求,除了指社会应使每个人公平地受到教育外,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关系要符合公认的道德准则,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学生及全体合作者。

坚持教育公正不仅其实现公正化教育目的要求,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所必需。

教师之公正,是其立身立教之根也,是为学生所教、所所效之根也。 (2)何以抵制不良风气,保持教育公正?一是应明确是非标准,增强辨别能力,二是敢于抵制不良风气,恪守公正立场。三是自觉培养公正之品行。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名词解释

1、 修养:所谓“修”是有政治、锻炼、提高、完善的意思;所谓“养”是有养成、长养、培养、涵养的意思。概括起来说,修养主要是指人们在思想、学术、技艺等方面为获得某种能力和品质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刻苦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某种能力和所形成的品质的水平。

2、内省:即指自觉地进行思想约束,内心时时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内省是自觉性来约束的不自觉或自觉性不高就难以真正进行内在的自我反省。 3、慎独:指的是在别人看不见,看不到的时候,在闲居独处的情况下,更要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论和行为符合道德要求。

二、简答题

1、简述坚持知和行的统一的师德原则。

答:知即对教师道德的认识及其在这一基础上所形成的观念等,这是师德修养的前提。行即行为,也就是教师把职业道德的理论认识付诸与行动。 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就是要把学习道德理论,提高道德认识同自己的行为统一起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证明,教师关于道德修养的理论越正确,越全面,越深刻,按照道德原则和规范去行动的自觉性才会越强。同时教师又要努力去实践道德理论,用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动。

总之,只有坚持知和行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师德修养。 2、在教育实践中,怎样做到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 答: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一方面要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象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献给学生。”这即说明教师更要加强师德修养,将自己的师德水准不断提高,就要有从师的美德,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只有这样才能积小善为大善,积小能为大能。

虚心学习他人,首先要注意从教育家那里汲取思想营养。比如,在发展我国人民教育事业中有大一批革命教育家如徐特立、陶行知、吴玉章等,为我们人民教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