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立和表述策略-最新教育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4 4:01: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中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立和表述策略

俗话说,射箭要有靶标,行车要有方向,教学目标就是教学实践活动的方向标。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都受教学目标的指导和支配,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

新的历史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有了重大突破,包含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新课程目标强调要“改革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因此新课程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总目标和各阶段目标不只是“知识和能力”的达成度,而是强调三者有机地结合。因此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目标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历史教学内容的血肉,是历史教学过程的灵魂。那么针对新课程目标理念和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如何确立和表述这一目标呢?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确立策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确定方法,重点在于挖掘所学历史内容中蕴含的人文资源及其学生的精神需求。

1.1 认真分析《课程标准》,建立情感目标体系,掌握情感目标的内容结构和层次结构。

《课程标准》只是框架式提出三年中学生应达到的情感目标,因此教学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及学生情况,分时段分解情感目标,构建起详尽可行的目标体系。根据心理学理论,情感作为人的一种心理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外显到内化的过程,也反映了按不同心理等级层次与认知水平高低排列的连续过程。布卢姆把情感领域分为五个水平层次:接受、反应、价值评价、组织层次、性格化。1这就构成层层递进、紧密衔接的情感心理的内化和升化过程,形成个体动态的情感目标系列:从单纯的接收和反应开始,经过复杂的内心体验,最终达到性格化,完成了由外显到内化的情感心理变化过程。

情感目标的这种层次结构,正是历史课程情感目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因此,情感目标的设计也应体现并适应这种层次结构的要求,即教师在某一特定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表述时,要反映出情感目标的层次性。

1.2 分析教学内容及其它的教学资源,挖掘历史内容中蕴含的情感目标资源。

高中生自主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明显加强,其情感变化有一定的目的性,因此反感生硬的道德说教。而一定历史现象总是蕴涵着一定的价值判断和历史经验与教训。因此制订情感目标的根本点则应落实在努力挖掘和设计那些历史课程中最能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激情点”上,由此唤起学生思考,激起学生共鸣,并使学生的品质意志和行为习惯都能不断得以陶冶、升华和养

成。例如:从郑成功收复台湾到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从闭关守国到西学东渐,从封建专制到民主科学等,这些无不蕴含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因素。

1.3 分析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水平基础和内心需求,并与现实结合 ,制订出不同层次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其个性心理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水平基础有很大差异,即使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学生原有水平、学习的兴趣也存在差异,因此应了解学生情感基础,针对具体不同班情、学情,制定对应的有层次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这样才更科学,更有针对性,从而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1.4 创设历史情感体验的情境和活动。

1.4.1 创设情境体验。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否实现,相当程度要依赖和借助于学生的直接体验和感悟,这要求在教学目标设计中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教育情景,让学生在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中自主感受、体验与内化,从而形成积极的个性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4.2 开展多种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情感。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还应转变被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运用讨论、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感悟、体验的空间。依据情感目标要求,同时结合实际开展一些历史活动,为学生体验历史提供多种渠道,如历史小制作,参观调查、角色扮演、开辩论会等方式,让学生在体验历史过程中,启发内心感受、培养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