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化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1 13:43: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土文化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

作者:范超炳

来源:《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年第07期

【摘 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何澄溪小学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把本土资源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实现开放型、活力型课程的创新。文章就本土文化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及核心要素;力求解决推进教学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实现“大岭村生态旅游文化资源”與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关键词】本土文化;学科课程;资源整合;教学创新 一、本土文化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意义

生态旅游资源与景观环境,人文资源紧密相关,它的开发将有助于集水资源保护、生物的保护、人文形态的保护、历史与古迹的保护、游览观光资源的保护,以及土地资源的保护等。能够满足人类对生活品质的不断需求,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操,自尊的情怀,以及对精神上的追求。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将取得“人与自然和谐”和“产业与环境互利”的双赢。

石楼镇何澄溪小学地处中国澳门前特首何厚铧家乡——岳溪村,具有深厚的人文文化资源;毗邻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大岭村,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把本土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实现开放型、活力型课程的创新。

本土文化资源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结合,不是被动地融入,而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它将带来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资源的变革,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关系的变革。不仅仅加强综合性、开放性、软化学科边缘,沟通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沟通与个体经验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它们所表达的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根据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的定义,所谓“创新”指的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生活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这里强调的是“引入”,实现“新的组合”。这种“创新”,并非指首创前所未有的新“事物”,主要是将已有的“事物”引入新的领域,重新组合,带来新效益。

有效地进行资源开发与利用可以建构一种理想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教学资源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确立与学习化社会相适应的课程观念,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条件保障,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证,更为学生自主的学习提供全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校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构的深层次改革,有利于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二、本土文化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依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课程改革理论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它倡导新思想、新理念,关注课程内容的选择,促进学生和谐地、有个性地发展,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验。而校本课程开发是此次课程改革对学校课程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以学校为核心,以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为主体,结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可开发的资源进行课程规划、组织、实施与评价的活动过程。有效地开发与利用生态旅游文化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空间和内容,符合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 (二)协同论

协同论是指某个系统中的许多小系统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它们的平衡结构,而且由旧的结构转变为新的结构,则有一定的规律。对大岭村文化区域来说,创造关于生态环境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使学校教育与区域文化教育形成互动,才能营造出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社会教育氛围,形成最佳的教育合力。 (三)信息论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有效的教育信息量越大,学校教育效率就越高,教学质量就越好。因此,通过课题研究,扩大信息量,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方式,开发新的教育与学习资源。

三、本土文化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核心要素

从本土文化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理论依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要点,或者说核心要素应当包括以下几个点: (一)全新的教学思想与教育目标

从重视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培养向重视能力、情感的培养转变;从以学习知识为主的“知识目标观”向以学习方法为主的“能力目标观”转变:从“培养知识型人才观”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观”转变。

(二)全新的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由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为了培养具备21世纪能力、素质的人才,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 (三)全新的教学评价方法与评价体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全新的教学思想、教育目标、教学结构与教学方法必然导致对传统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的变革,从重视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重视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转变;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弱化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压力;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诊断与分析功能;强调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 四、本土文化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途径

如何实现本土文化资源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重大课题。不同学科的整合方式不完全一样,不可能按一个模式来进行整合,但大岭村生态旅游文化资源与不同学科课程相整合的过程中又必须遵循若干共同的原则,否则将事倍功半。这些原则应当包括:(1)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为指导;(2)以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动机;(3)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核心来进行整合;(4)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要注重“实践活动”;(5)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要结合各学科的不同特点。 本土文化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方式一般来说,可有以下三种: (一)把本土文化资源作为学科学习的内容

把本土文化资源引入到学科课程内容中,也就是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习、拓展、应用大岭村生态旅游文化资源。例如:语文课程在研究“利用本土资源,培养学生的说与写能力培养”这一课题時,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地从大岭村生态旅游文化资源中搜集素材,从而指导其进行习作。又如数学科学习:利用实践活动发展与数学科教学相结合,发挥着良好的作用。通过实践活动感悟数学价值的存在与数学的实效性。选择适当的本土文化内容,渗透思想教育,激励学生热爱学习。挖掘生活素材,利用好本土文化资源,让数学知识离我们更近。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熟悉本土文化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本土文化资源,延伸所学的数学知识。这种整合方式主要落脚点是学科知识和技能渗入大岭村生态旅游文化资源。 (二)把本土文化资源作为各学科课外实践活动的依托

新课标将综合性实践学习作为教学目标之一。组织实践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贯穿于全过程,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给予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掘“大岭村生态旅游文化资源”与学科间的联系,实现了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的延伸,促进了书本与实践的结合,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各学科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情境——探究”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基本上可分为五个环节。

1. 根据各学科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类型的课外实践活动。充分运用大岭村生态旅游文化教学资源,创设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观察、思考、操作。

2.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特征、相互关系、运动规律等并进行思考、协商和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