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复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 11:58: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习题集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号为03709)共有单选题,多项选择题,论述题,简答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政治经济学是其( B )

A、理论基础 C、指导原则

B、核心内容 D、前提条件

B、法国启蒙思想

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D )

A、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经济学

3. 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

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B )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

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4.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C )

A、精读马列原著 C、理论联系实际 哲学的( B ) A、唯物主义思想

B、熟记基本原理 D、深入调查研究

5.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

B、辩证法思想

第 1 页 共 19 页

C、可知论思想 A、理论基础 C、指导原则 A、逻辑性 C、战斗性

D、决定论思想 B、核心内容 D、前提条件 B、理论性 D、实践性

B、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持续性

D、客观实在性 B、否定之否定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B、制定周密计划 D、参加社会实践

6.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 )

7.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D )

8. 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D )

A、配第、斯密、李嘉图 C、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9. 黑格尔、费尔巴哈是( A )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

11.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A、广延性 C、可知性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

1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C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A、认识客观规律 C、依靠广大群众

14. 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D )

15.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D )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16.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17.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 D )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第 2 页 共 19 页

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 A、广延性 C、物质性

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 B、存在性 D、可知性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精神的 D、实践的 B、永恒发展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B、质量互变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B、人可以消灭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广延性和伸张性 D、普遍性和特殊性

18.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

19.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A、联系的 C、发展的

20.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D )

21. 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B )

A、质量互变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A、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A、人可以创造规律 C、人可以改变规律 A、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22. 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 )

23.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D )

24.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 C )

25.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

展。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D ) A、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 C、原因和结果相互渗透

B、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

D、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 B、世界是统一的

D、世界是不断发展的 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

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D、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中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D、事物的变化是否合乎规律

26. 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A )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27.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B )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28. 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B )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C、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C、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原有的度

29.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C )

30. 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B )

第 3 页 共 19 页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A、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C、肯定和否定辩证关系的原理 A、学习书本知识 C、参加社会实践 A、一元论 C、唯物论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B、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B、进行社会调查 D、研究实际情况 B、二元论 D、唯心论

B、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观点 D、本质决定现象的观点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B、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31.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D )

32. 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C )

33.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 )

34. 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 C )

A、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观点 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35. 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是( D )

36. 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 A )

A、对立统一规律 C、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这是一种( C )

A、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

37.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

B、机械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整个外部自然界 B、概念——判断——推理 D、意识——物质——意识 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B、分析实际情况 D、总结经验教训

38.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的客体的含义的是( A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一切客观事物 A、感觉——知觉——表象 C、实践——认识——实践 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

39.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 C )

40. 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 B )

41. 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A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A、进行社会调查 C、理论付诸实践

42.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C )

第 4 页 共 19 页

43. 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

都具有( B ) A、客观性 C、绝对性 A、唯物论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B、相对性 D、全面性 B、辩证法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B、分析和综合 D、总结和概括 B、真理是发展的 D、有用的就是真理 B、被动性 D、积极性

B、唯物主义辩证法 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有用即真理 D、真理是万能的

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D、概念—判断—推理 B、间接性 D、直接性

44.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C )

45. 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A )

A、感觉、知觉、表象 C、概念、判断、推理 A、真理是客观的 C、真理能满足人的需要 A、能动性 C、消极性

46. 真理是有价值的,说的是( C )

47. 认识主体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A )

48.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体现的是( B )

A、唯心主义辩证法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A、真理是有价值的 C、真理是永恒的

49. 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真理问题的是( A )

50.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 C )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51.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 A、能动性 C、客观性

52. 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 D )

53. 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A )

A、真理就是客观规律,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

B、真理具有客观性,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C、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是具体的,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54. 下列观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其他一切认识论的最基本观点的是

( D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第 5 页 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