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马哲案例 小岗村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9:04: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棚,占地28亩,2007年发展到179棚,占地150亩。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养殖业迅速发展,计划养殖种鸡150万只,以龙虾为主的水产养殖面积已达200多亩。

发展旅游业

以“纪念馆”带动旅游业。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自2005年6月建成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50000多人,实现门票收入100多万元。去年小岗村被省旅游局和省农委确定为滁州市唯一一个农家乐旅游示范村,还被列为省市县青少年教育基地。我县把小岗村旅游列入旅游发展规划,与县内的皇陵、皇城、韭山洞等景点连线、捆绑推介。

办好工业园

着力办好工业园,实现小岗村跨越发展。2004年初,组件成立小岗村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打开了小岗村工业经济发展之门。小岗村大学生创业园、外来人员创业园等均初具规模。第二代小岗人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办起了小岗面业、钢构厂、装饰材料厂、节能电器公司等工业企业。

展望未来,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小岗村人民将继续解放思想,把大包干精神转化为发展热情,在改革中创新,在发展中突破,用敢为人先的精神,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小岗。

发展历程

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按下鲜红手印,实施了“大包干”。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史。自强不息的小岗人创造出了小岗村精神,那就是“自力更生的奋发图强精神,实事求是的和谐求真精神,敢为人先的突破创新精神”。小岗村也由普普通通的小村庄一跃而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政策影响

“大包干”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这个大包干协议,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在保证国家税收和集体收入不减少的同时,使农民富裕了起来。小岗村的改革,推动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的推广,促得全国农民不断走上富裕的道路。

小岗村大包干前后的变化说明,中国没有懒人,所谓的懒人是由于制度和管理办法造成的,如何使人由懒变勤,调动人们的积极,也要了解小岗村的变革历程,小岗村的改革是各行各业人们都要关注的。

大包干如星星之火,第二年就燃遍了近五千万人口的安徽省大部分地区。此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中国农村改革迅速在全国推开,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举世公认的变化。

2005年笔乘出租车去小岗村的路上,出租车司机指着路边长势良好的农田介绍说,近年国家不但取消了农业税,还按照种粮的多少发放种粮直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种粮不

但不交税,国家还给钱,这是从来都没有过的好事,农民都爱种粮食了,过去把地租出去的农民又把地要了回来自己种粮食。

组织建设

村务公开制度

一、村务公开是指按照规定程序、时间、形式,将涉及村民权益的重要事项如实公布于众。

二、村民委员会负责村务公开制度的实施,接受村民监督。 三、村务公开的基本内容

1、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及目标执行情况。 2、年度财务计划及各项收入和支出。 3、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和债权、债务情况。

4、集体资产的管理和经营情况、土地等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经营承包方案及其承包费的收缴情况。

5、兴办集体经济项目和公益事业的“一事一议”情况。 6、救灾救济的发放情况。

7、被征用土地及其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收支情况。 8、宅基地的申报、批准和使用情况。 9、结婚登记和计划生育的落实情况。 10、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及人员分工情况。

四、村级财务在接受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后一个季度公布一次,每季度首月的10日为村务公开日,其它事项可以根据需要和村民要求及时公布。 五、村务公开的形式 1、召开村民代表会公布。 2、在公开栏内张榜公布。 3、通过村广播公布。

小岗村系全国十大名村,十大美丽乡村。现有人口3800多人,贯穿南北的小岗大道连接省道101和省道307线,交通十分便利。

为加快小岗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产品交流,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繁荣市场,带动三产发展,小岗村委会经营考察论证,通过招商引资,于2007年兴建小岗村农贸市场,一期工程现已全部完工。

大事纪

1978年末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勇于打破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冒着坐牢的危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在大包干协议书上,明确写明:收下粮食后,首先交给国家,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如果队干部因为分田到户而蹲班房,他家的农活由全队社员包下来,还要把小孩养到18岁。事实正如他们想的一样,关于大包干对与错的争论一直争论了多年。

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这个文件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界定,彻底地解决了人们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双包”制在全国的广泛推行。

中国改革的顺序也是“农村包围城市”。30年伟大的中国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是在一个毫不起眼的安徽省小村庄——凤阳县小岗村。

从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签订全国第一份包干到户合同起,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为主的责任制迅速在中国得以推广。1987年,全国有1.8亿农户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占全国农户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八。

渔业部召开全国农业工作会议,讨论如何贯彻落实《通知》精神,表示要用大胆探索、勇于改革的精神,巩固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把主要精力转到抓好商品生产上来,使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1985年6月29日,邓小平发表了《改革开放是很大的试验》的谈话:

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发表了《改革的步子要加快》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