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题集锦-实验题部分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1:52: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07年高考题集锦--实验题部分

全国高考题第一套

22.(17分) 实验题:

(1)用示波器观察频率为900Hz的正弦电压信号。把该信号接入示波器Y输入。 ①当屏幕上出现如图 1 所示的波形时,应调节 钮。如果正弦波的正负

半周均超出了屏幕的范围,应调节 钮或 钮,或这两个钮配合使用,以使正弦波的整个波形出现在屏幕内。

②如需要屏幕上正好出现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形,应将 钮置于 位置,然后调节 钮。

(2)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e|?2??1|, 其中?10和?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

|?20??10|度,?1和?2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 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 (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小于小球2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

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

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 2 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

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

OP,ON的长度。

上述实验中,

①P点是 的平均位置, M点是 的平均位置, N点是 的平均位置,

②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

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

③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 OM,OP,ON 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

参考答案:22.(17分)

(1)①竖直位移或↑↓ 衰减或衰减调节 Y增益

②扫描范围 100—1k档位 扫描微调

(2)①P点是在实验的第一步中小球1落点的平均位置

M点是小球1与小球2碰撞后小球1落点的平均位置 N点是小球2落点的平均位置 ②原理

小球从槽口C飞出后作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设为t,则有

OP?v10t OM?v1t

ON?v2t小球2碰撞前静止,v20?0

e?v2?v1ON?OMON?OM ??v10?v20OP?0OP③OP与小球的质量无关,OM和ON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全国高考题第二套 22.(17分)

(1)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有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A.适当加长摆线

B.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应选用体积较大的

C.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

D.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间隔作为单摆振动的周期

其中对高测量结果精确度有利的是 ① 。

(2)有一电注表○A,量程为1mA,内阻r1约为100?。要求

测量其内阻。可选用器材有,电阻器R0,最大阻值为 99999.9?;滑动变阻器甲,最大阻值为10k?;滑动变 阻器乙,最大阻值为2k?;电源E1,电动势约为2V, 内阻不计;电源E2,电动势约为6V,内阻不计;开关2 个,导线若干。

采用的测量电路图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a. 断开S1和S2,将R调到最大;b.合上S1调节R使○A满偏;c.合上S2,调节R1使○A半偏,此时可以认为○A的内阻rg=R1,试问:

(i)在上述可供选择的器材中,可变电阻R1应该选择 ① ;为了使测量尽量精确,可变电阻R应该选择 ② ;电源E应该选择 ③ 。

(ii)认为内阻rg=R1,此结果与rg的真实值相比 ④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参考答案: (1)AC (2)(i)R0 滑动变阻器甲 E2 (ii)偏小

2007年重庆高考

22.(请在答题卡上作答)(17分)

(1)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用导线

a、b、c、d、e、f、g和b按题22图1所示方式连 接电路,电路中所有元器件都有好,且电压表和电 流表已调零,闭合开关后:

①若电压表的示数为2V,电流表的示数为零,小灯

包不亮,则断路的导线为 ;

②若电压表的示数为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小

灯泡亮,则断路的导线为 ;

③若反复调节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亮度发生变化,但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不能调

为零、则断路的导线为 。